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45節(1 / 2)

「不用急於一時,前面還有六七個人就輪到你們領粥了,先吃點墊墊肚子再去吧。」

「誒,還真是,那我們就緩一緩再去。大兄弟,真是謝謝你啊。」

「不客氣,以後就是袍澤了,我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秩序兵說完之後就回去先前的崗位了。

戚家人低聲感嘆,「哎,這個軍屯的兵人挺好的。」

第57章

戚家老一輩的感嘆軍屯的兵人好的時候,年輕一輩的也都齊齊點頭,軍屯的兵好,軍屯的主人也好,不但收留了他們一家人,給他們安置,給他們粥喝,現在還給他們哥哥|弟弟看病,好人啊。

隊伍前進得很快,說話間,就輪到他們領粥了,每人一碗,直接倒到八分滿,粥也濃稠得很,不像他們在城里時那些富貴人家施粥,稀拉拉的全是水,一碗粥里能看到些許米粒懸浮其中。

戚家人高興地領了粥到一旁圍成一團慢慢地喝著。

戚家最小的孩子雙手捧著碗,小心地喝了一口二米粥,「爺爺,這粥好稠好香啊。」

戚老頭端著碗笑呵呵地道,「香吧,慢慢喝,小心燙。」光看這粥這軍屯的主人真是實誠,一時間他的心就定了。看來,他為家里找了個好去處。

「爺爺,我們進來的時候,招募我們的人說了,會一下子給我們發放三個月的口糧,看來這事應該能兌現。」戚老大小聲的道,光看這粥,就知道這軍屯不缺糧。

他說話時,他旁邊的一個小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爹,你是說軍屯真會一下子給我們發三個月的口糧?」要知道他們一大家子十四口人,三個月的糧食,豈不是得發很多很多糧食給他們?

戚老頭沉吟道,「吃完這頓,咱們就隨著那邊的士兵先去安置,糧食的事看看再說。不過你們也不用太擔心,我估計即使沒辦法一下子發下來我們一家子三個月的口糧,發一個月應該是沒問題的。」說完,他頓了頓,看向瘸了腿的孫子,「阿善,你覺得呢?」

名叫阿善的瘸腿年輕男子正坐在椅子上默默地喝粥,二米粥散發出來的潮氣氤氳了他的雙眼,聽到他爺爺問他,他才抬起頭來,「我贊同爺爺你的猜測。」

軍屯的一切,比他預料的還要好上幾分。先前在城門口,他們一家一前一後遇上了兩波招兵的人,伊春大營和伊春軍屯。

他們一大家子人,三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四個大人,一對年滿六十的老人,兩對中年夫妻,還有他這么一位瘸腿的傷患,權衡之下,他極力勸他爺爺選了軍屯。現在看來,他的選擇沒錯。

有了爺孫兩人的話,戚家人提著的心都放下了。因為一直以來,在老戚家,當家做主的都是他們老爺子。這兩三年,阿善長大了,漸漸表現出了聰敏智慧的一面,特別善經濟,他的一些建議讓家中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於是他們家能參與決策的人又多了他一個。

他們喝完了粥,像先前那些喝完粥的人一樣,拿著碗到了一旁用水沖洗干凈之後,再放回固定的地方。

他們剛弄好,就有一個年輕的軍士招呼他們,「你們是一家子對吧?吃好了的話,就跟我走吧。」

「這位軍爺,我們這是要去哪里啊?」

「帶你們去營房安置。」

「哦哦,好的。」

「軍爺,像我們這樣一大家子進來軍屯的人家多么?一般都會怎么安置我們啊?」

年輕軍士掃了他們一大家子一眼,道,「像你們這么一大家子進來的不多,但也有,但大多數招進來的家庭都是六口之家以下的。」非人家的人口不多,而是一路流浪過來,總會死掉幾個的,「你們不錯啊,看得出來你們也是經過長途跋涉的,像你們這樣,家人還能這么齊整的不多。你們家是什么情況啊?」

戚家人看得出來這位軍士挺好說話的,聽到他的問題,他們便將自家的情況說了,一來是為了套近乎,二來他們家的情況也沒什么不能與外人說道的。

原來戚家人所在的村只是個小村落,村子里的田地不多,就說他們家十幾口人,也就開墾出了七八畝地。但村子里的青壯都會些打獵的本事,他們家的男人們打獵的本事在村子里是數一數二的,加上靠山吃山,平時他們除了打獵,還會時常地進山采些山貨去賣,所以他們戚家的日子還是不錯的。

只是今年他們先是遭了雪災,後來又遭了馬賊,財物糧食被搶了不說,還有不少人都受傷了。

提起這茬,戚老爹心痛啊,他家老四應善,多好的孩子啊,也在和馬匪打斗中,腿骨被打折了。關鍵是老四腦子也好使,馬賊禍害村里,是他給村民們出主意,才讓大家抵擋了那么久,爭取了時間將妻女送到後山,老四也因此被憤恨的馬賊打折的。

聽到這里,年輕軍士佩服地看了瘸腿的戚應善一眼,同樣給了他們盡快去醫務處找軍醫看一下的建議。

戚家人將這事記在了心里,又連忙向年輕軍士道謝。

年輕軍士罷罷手,「不用謝,老爺子你們安置下來就帶這位小哥去軍醫處看看,能治就治,要是不能治,小哥你也別灰心喪氣,只要你這還在,一樣可以有出息。」他用手指指了指太陽穴。

此時的年輕軍士並不知道,他一語成讖。前世的戚家一樣走上逃離之路,只是他們千辛萬苦逃到了伊春,卻沒有這么一個伊春大營來安置他們一家子人。而且在入城前,還非常不幸地被伊春周圍的山寨打劫了一次,他們錢財早就沒了,遭殃的是他們家的女眷。戚家的男人們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女人慘遭毒手,極力對抗之下是男丁也被殺的殺傷的傷。

戚家沒了幾個能頂門立戶的男丁,剩下的老人孩子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支撐不了多久,就死在了那個冬天。

戚應善的家人死絕,僅剩下他和一個妹妹。後來他帶著他妹妹逃到了狄羅族,因為他極善管理貨值經濟,很受那邊的大人物的重用。他也因為自身的遭遇,恨死了大梁,一心為狄羅族斂財,為狄羅族的壯大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這一世,誰知命運拐了一個彎兒,把他們一家子送到了刑長風姚春暖這里。他們的命運也與上一世截然不同。

戚家人驚訝地看著他,包括戚應善,都沒想到他會出言安慰他們,這里的兵對他們也太友善了吧?

年輕軍士笑了笑道,「我們這些當兵的最佩服腦子好使的人了,你們在軍屯呆久了就知道了。」就比如他們姚主薄,腦子多好使啊,一下子就找著了朱大帥的秘庫,給他們省了多少力啊。

戚老頭接著往下說,因為這事,他們報官了,官府也不管,也不說剿匪啥的,對遭了難的百姓更沒有任何的補償,也沒有給予任何的幫助,冷漠得叫人心寒。

後來更聽說那群馬匪就在他們村二三十里外,占了一座山,住下來了。

村民們一聽都慌了,馬賊離他們那么近,那他們村子以後豈不是成了他們的佃農了?他們只需要在夏收和秋收之後定時來掠奪一番,每回都像這次一樣,給他們留下一點糧食,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想明白這一層,不,光知道馬匪窩就在村子三十里外,村民們都開始驚慌出逃了,或者投奔遠親,或者投奔故友,反正就是拼了命地逃離那個地方。

他們戚家自然也不會留來。能帶走的他們都帶走了,不能帶走的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還有家具,雖然可惜,但是等他們安了新家,可以再打。至於他們開墾出來的幾畝荒地,地里肥沃程度一般,因為偏僻,也賣不了什么價錢,丟下就丟下,倒也沒有什么可惜的。

聽完這一家子的遭遇,年輕軍士唏噓,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像他們這樣的人,軍屯新收進來的有很多很多。

「你們這樣想就對了,人挪活樹挪死,在哪生活不是生活呢,對吧?」

戚老頭點頭,「是這個理,活下去最重要。」

「不過你們那里的馬賊這么猖狂的嗎?要知道我們伊春這一帶的山賊因為我們軍屯刑家精兵的掃盪,壓根就不敢冒頭了。」年輕軍士說這話時,滿是遺憾,這么囂張的馬賊咋離得那么遠呢,要是在他們軍屯的掃盪范圍內該多好啊,黑吃黑,才是最佳暴富之路啊。

僅余的幾個山寨:豈止是不敢冒頭啊,若是可以,他們真想連夜逃離伊春這片可怕的地界。

戚家的小輩們瞪大眼,他們來的這個地方竟然一點也不怕那些馬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