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25節(1 / 2)

就在與會成員唾沫橫飛之時,姚春暖注意到城主府的門房小哥數次探頭,她走了出去,叫住了他,「什么事?」

「姚大人,是這樣的,城主府外來了三位老人,說是回安鎮的三老,想求見城主府的任一位大人。」這等來歷不明的人,他本不想通報的,但禁不住對方的哀求,加上他下意識覺得通報此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就干了。果不其然,姚大人接下來的做法,證明他這一趟通報做對了。

綏化回安鎮?三老乃一地掌教化之人,姚春暖轉頭對議事廳的眾人說道,「會議先暫停,我一會就回來。」

「有說是因為什么事嗎?」姚春暖一邊往外走著一邊問門房小哥。

門房小哥道,「應該是有事相求,小的問了,但對方不肯和小的說。」

出來大門,姚春暖果然見到了站在避風處的三位老人。阿夏緊隨其後,目光炯炯地盯著眼前這三位老漢。

門房小哥喝道,「這位是我們城主府的姚大人,你們有什么事還不速速道來?!」

史廣柱連忙道,「是是,我們這就說這就說。」

其實他們並不認識姚春暖,但他們都知道伊春城主府只有一位女大人,這位女大人就是姚功曹姚春暖姚大人。

「姚大人,是這樣的,我們三人都是回安鎮的鄉三老,此次前來,是為了火炕而來的。因為打仗,我們回安鎮的青壯都被征調了,鎮上的老人和孩子特別多。這大冬天的,老人孩子太難熬了。每年,鎮上都有好些因為冬天凍死的老人孩子。」說到這里,史廣柱的聲音更低了。回安鎮,緊靠他們伊春,屬於緩化,冬天的冷也是真的冷。

另外一位老人接著道,「是啊,從去年起,我們就聽說了伊春有火炕這種東西。我們尋思著,屋里盤上一座火炕,老人孩子就不怕冷了。」

那時他們就盤算好了,等來年的時候,秋收之後,統計一下鎮上村里需要盤炕的人家,然後就前來伊春請人。哪知局勢變化,將他們的計劃給打亂了。

「我們這次來是懇請城主府的大人們派兩個人去我們鎮上給我們盤炕,我們會出錢的。」說著,幾位老人就要給他們跪下。

「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不用跪的。」姚春暖連忙阻止他們。

在姚春暖的示意下,城主府的侍衛們將要下跪的三人給攔住了。

甚至有人懷疑地看著這三位老人,提出這樣的要求,不會是想賺他們的人吧?

這盤炕的技術,一直都握在官方手中。

姚春暖嘆氣,是她考慮不周了,「給你們回安鎮盤炕倒是沒問題,只是回安鎮是綏化治下,如今甘化城屯兵綏化,我們的人貿然進入,於你我而言都非好事。」

史廣柱急道,「姚大人放心,我們知道一條路,不必經城門,直通回安鎮,不會驚動甘將軍的。而且我們回安鎮也會保護前去給我們盤炕的人的安全。」

「還是不妥。」姚春暖搖頭。

他們太小看甘化城了,甘化城此人,行事可不是那么正的。她擔心的不僅是派去盤炕的技術人員,她還擔心他們三位老人。甘化城得知三人的作為後,有可能會拿他們作伐子。

以為她拒絕了,幾位老漢都神色黯然。不怪他們這些大人,誰讓現在綏化和伊春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呢,而他們回安鎮,也算是伊春的敵對方。

「這樣吧,你們回去,在鎮上好好挑兩個聰明一點的後生,送來伊春。我讓匠人教他們盤炕,等他們學會了,就回回安鎮去,你們自己就能給自己盤炕了。」這樣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聽到這話,幾位老漢眼睛一亮,然後面面相覷,「可是,這盤炕的技術不是伊春官方獨有的嗎?」

「沒事,你們安心將人送來就是了。」是她考慮不周,這樣的技術,應該散播於民間才是,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最後,最年長的那位老人顫巍巍地說道,「城主大人仁義,姚大人仁義,諸位大人仁義。」

等姚春暖回到議事廳的時候,對兩個爭議點已經有了決斷。

二十萬斤紅薯,姚春暖決定留下十萬斤的種子供官方種植,剩下十萬斤,用於推廣,伊春七萬斤,松花府兩萬斤,會寧一萬斤。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其中伊春的七萬斤,兩萬斤供給伊春軍屯的屯民,算是兌現她之前的承諾。

用於推廣的十萬斤紅薯,全部由官方幫忙催芽,並指導種植。

分給伊春軍屯的兩萬斤紅薯,按人頭比例分配。另外的八萬斤,每戶只能領十斤紅薯催出來的苗,也就是能種上一分地。

八萬斤紅薯催出來的苗,大概能有八千戶人家可以領到紅薯苗。加上伊春所分配到的人家,大概就有上萬戶人在春耕的時候能種上紅薯。

想種的人可以參與抽簽,得到紅薯種植資格的人家,都會被叮囑一定要好好種植,否則,日後會被取消類似的福利。

至於北狄的近兩萬奴隸們,這段日子賣力地干活,開墾出了二三十萬畝的荒地。

姚春暖建議,以較低的價格賣給伊春軍屯的屯民。

伊春軍屯,可以說是他們的起家之地。他們如今有三郡之地,伊春軍屯的屯民們有什么呢?就一場大勝時的獎賞,還有秋收後的分糧,以及他們自己在軍屯合力所建的房子,然後就沒有了,沒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田地。

而他們城主府,有伊春軍屯的公田一百一十萬畝,有鹽場,有各式作坊,有自己的大船……真沒必要盯著那荒地不放。

而且,把芒地分給伊春軍屯的屯民後,公田的耕種,還可以安排近來收留的難民進去,走伊春軍屯屯民的老路,漸漸地讓他們自己把日子過起來。

姚春暖把他們說服了,最終,狄羅俘虜們開墾的二十多萬畝荒地,以二兩每畝的價格賣給伊春軍屯的屯民們。每人限購兩畝,在役軍人優待。

這地說是荒地而已,但東北的土地是出了名的肥沃,即使是新開荒出來的土地,再由屯民采用科學的方法種植,糧食產量也不會低。

而且開荒一畝地的成本肯定是高於二兩的。首先需要清理上面的雜草或者矮小灌木,還有上面的石頭等等。清理完這些,還得深耕一遍,堆肥。最後開出來的荒地,還得去官府上契。後面這個,又是一筆花費。

其實狄羅俘虜開辟出來的這片荒地,有大地主想買,給到五兩銀子一畝。這個價格遠高於請人開墾的人工價,當然,對方出五兩銀子的高價買這些地,還有交好城主府的意圖在內。

咳,其實伊春開荒的人力價格也漲了,比以往漲了三分之一這樣。

開玩笑,主城府的大人們愛惜民力,連挖河渠開荒修路這樣的重活都安排給了北狄俘虜干,舍不得讓他們這些當地的老百姓服那么重的徭役。他們自己也要愛惜自己呀,至於重活嘛,也不是不能干,但要加錢!就是這么一個想法,佃工的工錢就上漲了。

伊春的地主老財們:也是見鬼,這亂世里,人力應該便宜如狗才是,怎地,他們還要花高價格才能雇佣到人力。

所以這批荒地以這么低的價格放出來,伊春軍屯的屯民們都樂瘋了。家家數著人頭,看看自家能買多少畝地。有些大肚子臨近生產的媳婦,家里人一個勁地盯著,都希望肚子里的孩子趕緊出來,趕上這一趟分田地的福利。

這個針對伊春軍屯的福利,也叫伊春其他的老百姓眼熱啊。人地主老財出五兩銀子一畝買地,偏城主府不賺這個銀子,都要把地便宜賣給伊春軍屯的屯民。相比之下,伊春軍屯的屯民們真像城主府的親兒子,城主府啥事都緊著他們。

這些議論,伊春軍屯的屯民們都聽說了,既窩心又驕傲。

後來伊春城主府放出消息,說下次等奴隸們再多開墾一些荒地出來,就再放出來一批這樣的田地。下次,伊春城,人人都有機會。

聞言,伊春老百姓喜笑顏開。然後,又輪到松花府和會寧的老百姓急眼了。當地的父母官也緊跟著表示日後會跟進類似的好事,老百姓才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