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43節(1 / 2)

盧謙的一番話也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伊春,傳到了姚春暖的耳中。

盧謙不是他們的人,她沒想到盧謙會替他們說話。

大梁朝廷雖然腐朽不堪,但是老百姓有很多讀書人是正氣凜然鐵骨錚錚的。

自古以來,宣揚的忠孝禮義恥,所謂的忠,就是忠於民族和國家。你願意為了老百姓犧牲和退讓,老百姓也不願意看著你倒下。

有些事情,你做了,老百姓們都看在眼里。他們心中都有一桿稱,公正的評說,雖遲但到。他們功勞不會被抹滅。

第191章

就在朝廷上下被罵得狗血淋頭的當口,老皇帝難得清醒,無意中聽到宮人對目前局勢的議論,驚得他連忙坐起來將人喊進來問話。

伺候的宮女太監看老皇帝面色紅潤,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跌跌撞撞地跑出去尋太子和三皇子了。

被喊進來問話的兩位宮人哭喪著一張臉,忍不住在心里打自已兩嘴巴子,叫你多嘴叫你多嘴。但面對強勢的老皇帝,他們只能吞吞吐吐地將自已知道的說了出來。

老皇帝沒想到,大梁竟然糜爛至此,特別是伊春代替大梁出兵交州攻打南蠻的消息,讓他心中憂急如焚,他呼吸急促,一口氣上不來,最後哇的一聲噴出了一口血,然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罵了一句『亂臣賊子,野心勃勃,取代之心,昭然若揭』之後,就瞪著眼直挺挺地駕崩了,甚至沒有見到趕來的太子和三皇子一眼。

太子和三皇子很傷心,下旨舉國同哀,後又令大臣協同宮人操辦起先帝的後事。

老皇帝駕崩,太子下旨舉國同哀,老百姓說實話,並沒有太多悲傷的感覺,生活已經夠苦的了,他們每天都是愁眉苦臉地過,再悲傷又能悲傷到哪里去?

更多人關心的是,朝廷還會繼續發兵攻打幽州嗎?

沒多久,太子和三皇子聯手明發聖旨,再次重申發兵三十萬攻打幽州的決定,甚至稱平定叛亂乃先帝遺願。

所有人都意識到朝廷出兵幽州的決心。盧謙死了,輿情激憤的前提下,朝廷依舊不曾更改決定。這下更是利用先帝之遺願為理由來發兵。這個發兵的理由很充分,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但不少有識之士暗地里還是搖頭,覺得大梁朝廷沒救了。

而此時的皇宮內,太子和三皇子兄弟二人相對而坐。

三皇子道,「這次出兵幽州,一定要成功!」不成功便成仁!

太子緩緩點頭,「嗯。」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如今的刑長風,終於成長為大梁的心腹大患,比汝陰王還要嚴重的禍害。老百姓們對幽州那位對伊春城主府乃至伊春軍團的好感度太高了。他派人暗中調查過,底層的老百姓提起伊春,雖然因為戒備心很多不會明確地表示好感,但惡言惡語極少。

太子此時比較能理解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了,雖然現在他們大梁仍然占據著大半壁江山,但是大梁總給他一種隨時都會傾覆的危險感覺。

這個時候,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將刑長風這支勢力給消滅掉!他擔心,再不將刑長風給摁死,就真的是後患無窮了。

就在這時,交州傳來一個駭人聽聞的噩耗。一個鎮上萬平民被南蠻軍隊殺害,他們的頭顱被砍了下來,壘成京觀,堆在小鎮的街道兩旁。

發生慘案的小鎮名叫芝江,是南海郡和蒼梧郡相鄰的一鎮子,這個鎮子屬於蒼梧郡的,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游離在蒼梧郡之外,作為兩郡樞紐。

伊春軍團打算西進,在攻打這個小鎮時發現南蠻軍隊早已撤出了這個小鎮進入蒼梧郡,在離開前,他們殺光了所有的大梁子民,給他們留下一座空盪盪沒有一絲人氣的小鎮。

對於伊春軍團攻占了南海郡一事,反應最大的是南蠻,伊春城主府打臉的速度太快太及時了,南蠻首領阿各里簡直惱羞成怒啊。

芝江這個小鎮因其游離在蒼梧郡外,注定是保不住的,所以阿各里就決定給伊春軍團留下了這么一份大禮。

消息傳來,大梁舉國上下震驚到失聲,然後就是痛哭,物傷其類,芝江的平民老百姓實在是太可憐了。阿各里的殘暴令人發指。

這事,伊春城主府反應最為迅速,他們直接發文警告阿各里:爾敢再濫殺交州境內的無辜百姓,來日,我伊春必滅汝全族!

仿佛為了證明伊春城主府這句話的力度,伊春軍團不計一切代價,攻下了蒼梧郡,期中,動用了幾個秘密武器,大型的,可拼裝的投石機,還有無數的汽油瓶。最重要的,伊春軍團也因此傷亡達到了三萬余戰士。

南蠻俘虜一個不要,全部都殺了。交州七郡,蒼梧郡一共留守了七萬大軍。這七萬大軍,其中就有在芝江犯下彌天大罪的那支軍隊,除去潰逃的五六千士兵,其余的不是死於戰場上,便是在戰後被殺掉來祭奠芝江的一萬多平民。

伊春軍團此舉,對外的說法是,面對殘暴的南蠻,他們只能以暴制暴,哀求求饒都是無用的。

伊春軍團強硬的作風,讓無數的大梁子民淚目又心折。

無數讀書人還有不怕事的老百姓聯合起來泣血上書朝廷,請求他們不要攻打幽州,至少不要在這時候去攻打他們,最後還提議,若朝廷實在想打仗,就打南蠻吧。

面對這些,太子是既麻木又心驚,「老三,不能再等了,出兵吧!」

三皇子點頭,這段時間,軍隊已經集結得差不子了。

朝廷一動,汝陰王和涼州北境的霍家軍也動了。在朝廷宣布三十萬大軍進軍幽州之後,汝陰王發檄文斥責朝廷無道,替幽州鳴不平,勒令朝廷退兵,不然他們也緊跟著出兵了。

顯然,朝廷不可能聽他們的警告,於是,汝陰王出兵了,目標——兗州和豫州。

霍家軍是迫不得已動的,目的就是迫朝廷抽調一部分軍隊回援,減輕幽州的壓力。

但朝廷全然不管這些,直接抽調二十萬兵馬疾馳冀州,加上冀州本身就有王朗所掌的十萬兵馬,一共三十萬兵馬,即將壓向幽州。

朝廷和汝陰王的動向,匯聚到了伊春城主府。

城主府中不少成員都看出了汝陰王的心思,「汝陰王這分明是打著替咱們伸張正義的旗子替他自已謀利嘛。」如此一來,他進攻兗州和豫州就師出有名了。

姚春暖道,「不用管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今華夏大地只剩下三方勢力,勢力和勢力之間合作或者利用,都是很正常的事。雙方異地而處,她也會這么干。

姚春暖接著交待,「朝廷發兵攻打幽州一事,咱們得發布公文回應一下,為後續有可能引起的傷亡做個鋪墊吧。」

「是。」

「另外,我們伊春軍團在交州的戰事也要及時張榜地向民眾匯報一下,每下一城,戰果和傷亡戰損這些,都匯報。」

封秀東有些不解,捷報公告天下,他能理解,因為朝廷向來都是這么干的,但是傷亡等戰損也要公告嗎?

姚春暖沒有過多地解釋,有些事不能老是讓別人告訴,自已慢慢去體會,或許能體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