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後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44節(1 / 2)

至於先前想以戰養戰補充自已的想法,暫時沒有實現,現在打下交州兩個郡,其實是沒有什么收益的。因為交州的財富基本都被南蠻給搜刮走了,除非打到阿各里的大本營,才有可能將那些被搜刮的財富給奪回來。

現今錢財要用在刀刃上,一些不必要的花銷該節省就節省。

姚母心疼她,知道她是節省,但她向來聽女兒的話,遂盡管再心疼也沒打算自做主張什么的。

戚應善聞言,抿了抿嘴,心里盤算著還能從哪個交易對象那里弄來更多的物資。

朝廷三十萬大軍壓境,對幽州而言,壓力也很大,現在的幽州,只有十五萬將士留守,並且,其中有一小部分都是新兵。

但是老百姓們對伊春城主府和衙門的信任比較高,該工作就工作,該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在意識到伊春城主府在糧草物資上有缺口之後,不少老百姓自動自發地捐出口糧,在工坊做工的工人里有不少人自發地和管理說想與伊春共患難,從這個月起他們只領一半工錢就行了。

這些捐贈一開始只是小規模的,但後面卻形成了大規模的捐贈,更因此驚動了伊春城主府。

姚春暖領著各城郡的父母官出面阻止,但老百姓們告訴她,幽州也是我們的幽州,他們為護衛自已的軍團出一份力怎么了?況且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們攢下再多的糧食再多的財富,幽州要是守不住,還不是進了別人的口袋嗎?

姚春暖和她身邊的人聞言都很感動,她輕嘆,這些老百姓啊,別人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恨不得掏心掏肺地回報。

既然老百姓們都這么說了,姚春暖和諸位同僚商議之後,決定收下他們的捐贈。

最後姚春暖出面和老百姓們強調,捐贈可以,但是不能影響自已的生活,不能讓自已餓肚子。而且對於捐贈他們還要登記,他們決定等戰爭結束之後,用了大家的,他們伊春城主府一定如實歸還和補償。

冀州,廣陽

軍隊的士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東西,自從下令攻打幽州之後,王朗發現軍中的士氣一直不高。

他知道國軍士氣低迷的原因,無非是老百姓們認為此時攻打幽州,乃不義之舉,甚至連軍中的不少將士們都是這么認為的。如果他們攻打的對象是汝陰王,都不會出現目前這樣的情況。

還有一點,就是,伊春軍團自成軍以來,從無敗跡。他們打得最慘烈的一次是,便是征戰交州時,與南蠻軍隊交手,為了奪回蒼梧郡,傷亡高達三萬將士。但他們還是勝了,順利地將蒼梧郡奪了回來。

故而,雖然朝廷出兵三十萬,但伊春軍團常勝將軍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讓己方的將士們很難有必勝的信心。加上伊春城主府面對朝廷出兵時的強硬態度,更讓人不得不懷疑對方是不是另有底牌?

從交州戰場收集到的情報而來,目前他們已知伊春軍團手里有登山繩、大型的可拼裝的投石機,可媲美魚油作用的石油瓶,後者的殺傷力巨大,燃燒起來極難撲滅,實乃夜間襲營的好武器。

王朗覺得不能再這么下去了,這樣低迷的士氣,對於出征沒有好處。

故而,他在早上訓練時,面對全軍,說了這么一番話,「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不想打這場仗,覺得幽州那邊乃仁義之師。但是他們做得再多,也改變不了他們身為叛軍的事實。而且他們攻打交州,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攻占交州占地盤,其次才是救人。也就是說,解救大梁老百姓只是伊春軍團順手為之的舉動,老百姓們將他們抬得太高了。」

「太子殿下,不,新皇曾說過,按照原本的計劃,我們在打敗安南王之後,就會發兵奪回交州,只不過被伊春搶先了一步而已。」

王朗的這番話,果然重振了一部分士氣。

接著,他又玩笑一般地說道,「說到伊春軍團戰無敗績這一點,伊春軍團成軍才多久,兩三年的時間而已,又才經歷過多少場戰役?說屢戰屢勝,不免讓人笑話。這樣屢戰屢勝的神話,你們不想打破嗎?目前整個幽州的兵力,滿打滿算就在十五萬上下,這十五萬軍隊,分布在幽州七城郡中,也就是說,我們三十萬大軍壓上,面對的不過是不到十萬的對手,咱們三打一,還打不贏嗎?」

王朗一席話過後,軍營里的氣氛果然好了很多,而且大家的士氣在迅速地回升。

在中午吃飯的時候,軍營里還有不少人三五成群地在討論早上王朗所說的話。

這時,一道聲音插話進了一個小團體里,「你們還信王軍師的話啊?」

「什么?」

眾人回頭一看,發現說話的人也是個老熟人了,「丁建明,來來來,坐這兒,咋了,聽你這口氣,像是不信王軍師的話?」

「確實不信。」丁建明從善如流地坐下。

「有什么說道?」

「其實吧,上頭讓我們打哪我們就打哪,打伊春軍團,那也決無二話,誰讓對方是叛軍,我們是國軍呢。但是我老家就是交州郁林郡的,現在郁林郡還被南蠻所占。我聽不得王大人對伊春軍團的污蔑,如果人家伊春城主府真的只是想擴大地盤,何必要去啃交州這一塊硬骨頭?面對咱們駐守在冀州的十萬軍隊,不比面對南蠻的二三十萬軍隊容易?」

「伊春軍團確實很強啊,一直沒有敗績不強嗎?面對驍勇的南蠻軍隊,人家也沒有吃過敗仗,還不強嗎?要知道咱們王大人當初對陣南蠻時,還時有敗仗呢。」

旁邊一個老兵連忙拉住他,「你不要命了?敢這樣為伊春軍團說話?」還揭王軍師的短!

丁建明就是笑,「你知道我這人性子直,這些話一直擱心里,不吐不快,我也知道這些話冒犯了王軍師,如果我後面人不在了,我也不怨誰,就這樣沒了,總比去攻打自已的同胞好。」

王朗正憂心軍中的士氣呢,故而一直命人留意著,丁建明這種擾亂軍心破壞他的成果的舉動,第一時間就被留意到了。沒多久,他人就被帶走了。像丁建明這樣的人還有好幾個,都是在這一天同時冒出來的,沒有例外,全部帶走。

但盡管將人給帶走了,但影響已經造成,甚至因為他們被帶走的事,影響更惡劣了。因為有時候,小道消息比官方話更容易取信於人,特別是當官方發言不足以讓人信服之時。

王朗氣壞了,因為軍中的士氣再次低迷,怎么刺激都挽救不回來的那種。

王朗怒而摔杯!這丁建明,還有另外幾個,應該是伊春方面的奸細無疑了。

想到從容赴死的丁建明,王朗咬牙,怎么伊春那邊,連個奸細都這么有用,而且悍不畏死,而他派去的奸細卻那么沒用?

王朗不知道,為了保證軍隊隊伍的純潔性,伊春軍團在夜間定期開展思想課的,而且部隊里有糾察隊的,會留意有異樣的將士,特別是像王朗安排的那些奸細,一旦冒頭,就等著被查被請吧。

伊春情報局密檔,成員:丁建明,卒於建和元年六月十六……後面是用隱晦的詞句記錄他們的事跡。

一個人名,只占了薄薄的一頁,但是,這個冊子已經很厚了,上面每一頁都記載著和丁建明一樣的人,他們都是無名的英雄,在事成之前,所做的貢獻永不為人所知。

第193章

一如王朗所料,他們幽州留守的兵馬不多,分布到六城郡之後,確實捉襟見肘。

但是有一點,王朗有所不知,幽州六郡皆已修好了水泥新官道。

原先伊春、松花府和會寧都已經修建完畢並投入使用了。而伊春城主府在商議出征交州期間,在姚春暖的建議下,將綏化、侯城、嘉川的官道給修了。六個郡縣六條新官道這么一修,就有很好的機動性。即使只有十來萬軍隊留守幽州,也足以策應。

對於這個提議,綏化、侯城、嘉川的幾位父母官大人都樂意至極,他們早就想把新官道給修了,只是先前幽州進入雨季不適合修路這才擱置了罷了。

舉一州之力修建三條新官道,並不難,僅花了幾日的時間,他們便將三條新官道給修建好了。

潘步儀作為第二戰線的領軍大將,在確定朝廷決意投入三十萬大軍攻打幽州之後,召集眾將領議事,姚春暖和吳總管也在受邀請之列。吳總管負責軍需這一塊,姚春暖呢,受命於大將軍刑長風,目前是幽州的總負責人。而且王朗這位統領三十萬大軍的軍師,是她的前夫,兩人之前交手過好幾次,她應該對王朗很了解。

這會潘步儀的心情還算不錯。對於此戰,潘步儀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前些日子,姚大人交給他一樣東西,讓他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試驗。他帶人去試了,試驗成果喜人。有了那等秘密武器,朝廷的三十萬大軍不再是讓人頭疼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