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破鏡難圓(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287 字 2023-05-04

蒙軍的突然撤退,其實有些出乎李瑕的意料。

也許是他太高看自己,但他認為忽必烈若這樣灰溜溜地退走,北地難免有一部分人會起觀望的心思。

對手突然露出這么大一個破綻,也許是有解決之法,但無論如何李瑕都得把握機會。

突破口有幾個順天張家、藁城董家、東平嚴家,甚至因為俘虜了郝天益,還可試試說動太原郝家歸附。

世侯之中,最有可能拉攏的自是順天張家,但李瑕並不想先以順天張家作為突破口。

原因很多。

最簡單的一點,保州那個位置處於蒙古勢力包圍中,忽必烈對張家有所防備,並不給機會讓張家起兵、並將全族家眷帶到關中。

李瑕所求的,一直都只是等適合的時機,比如他北伐之時,能讓張柔興兵響應即可。

他要的是張家的兵權,以及在河北的聲望,這些帶不走,也不是幾個張家兄弟叛逃過來就有用。

沒有必要太早讓張家反水,至少要等拿下河南。

但可以借此機會多親近一番……

東平嚴家、藁城董家、太原郝家也不會歸附,但家中有重要人物在李瑕手上,可以搞些小動作。

而現在若想攪動局勢,楊大淵才是最好的突破口。

楊大淵的長兄叫楊大全,曾是曹友聞帳下統制,在抗蒙戰場上戰死。

楊大全留下兩個兒子,楊文仲、楊文安,兄弟倆在父親殉國之後就投奔楊大淵,守運山城、大獲城。

楊大淵在投降之前,還斬殺了前來勸降他的叛臣。這時,他們一家人既有川蜀柱石,又有忠烈之後……

「我這一年,在延安府與楊大淵作戰,與他對陣叫罵,也聽過他一些事。」

張珏本不想說,他不喜歡楊大淵。

但既是借機為了瓦解蒙軍在延安的形勢,他還是道:「楊大淵說他本不願投降,但為乞活大獲城數萬人性命,只好為民背國。」

「為民背國?」

張珏搖了搖頭,道:「叛國之臣,招降他又有何用?像他這種降臣,再降而復叛,名節毀盡家族便完了。縱觀青史,豈有反復之輩有好下場的?他嘴上說得漂亮,其實心里明白,不會再歸返的。」

「我們又不是宋廷。」李瑕有些隨意,道:「因為宋廷太腐朽了,他只好投降異族,但發現了更光明的政權,於是棄暗投明,很正常。」

「他不是因為『宋廷的腐朽』而投降的。」張珏糾正道:「他是為了家族前景。」

「何必較真?」李瑕道:「只要能削弱忽必烈、增qiáng我們就可以。」

張珏點了點頭,問道:「你想怎么做?」

「我先見他一面吧。」

「好,我來安排。」

李瑕並不能在延安久駐,點點頭,道:「希望能盡快吧。」

~~

塞門寨。

塞門在延州城西北二十里,乃是當年范仲淹所修築的。

宋、西夏的交戰更多時候都是這樣修築城寨,屯兵營田,互相對峙。只有這種打法才有足夠的糧草來支撐漫長的戰事。

蒙人不擅長這種打法,攻打關中時選擇的是迂回包抄。

楊大淵擅長。

築城屯兵,當世比他有經驗的人沒幾個。

當年隨余玠、蒲擇之構壘守蜀之人,比他資歷老的,也只有王堅,卻還在臨安榮養。

便是張珏,論經驗也比楊大淵淺得多。

據壘推進的策略,首先看水路。

延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延安,流向黃河,塞門寨就在延河邊。

楊大淵占據了延河上游,面對張珏,他在地勢上占盡了優勢……

其實,當年蒙哥死時,楊大淵也曾想過反正,復歸大宋。

但當時他家小都已陷在蒙軍之中,不好逃離。

之後北上覲見了忽必烈,被忽必烈之氣度折服,他便罷了再叛心思。

一轉眼,已成了蒙古都元帥了,幾乎已成為一個新的世侯……

三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