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113節(1 / 2)

食全食美 少地瓜 1468 字 2023-05-04

初夏已至。

好甜!

「你從單純的家庭生活中跳脫出來,」師雁行又連吃幾口,撐著下巴細細解釋道,「開始接觸外界,並且親眼見證自己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蛻變……你的每一次決定都能產生一系列效益,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生活得更好,這就是成就感。」

她甚至伸出手指,輕輕點了點江茴的胸口,眼帶笑意道:「換言之,你有了除卻母親和女兒之外的價值。」

江茴聽得入了迷,思緒翻飛。

蛻變。

效益。

更好。

價值!

她的心潮澎湃,忍不住想,我喜歡這些!

第78章 五彩粽子

待一連串事情忙完, 已是四月下旬,五月端午近在咫尺。

對餐飲行業而言,每次佳節都意味著商機,而端午節作為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落到師雁行眼睛里那都帶閃金特效的。

都是錢!

大部分後世人對端午節的印象可能只剩下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 但在古代, 相關活動相當豐富,比如吃五毒餅, 佩戴五毒造型的飾品, 飲雄黃酒等。

五毒一般指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地攤上甚至就有五毒造型的面點模具。

師雁行買了幾套, 決定包粽子之余再烤點五毒餅賣。

餅皮就用酥皮, 餡兒調五種:紅豆沙、綠豆沙、棗泥、蓮蓉和芋泥。

蓮蓉用干蓮子泡發後煮熟, 搗爛,入鍋加糖和豬油炒成細沙即可, 做法跟其他的豆沙、棗泥沒什么區別。

倒是這個芋泥有些講究。

芋泥中的「芋」一般指廣西荔浦芋頭,而五公縣地處大祿中部偏北, 是典型北方內陸城市。

大祿倒是有廣西這個地方,奈何兩地相隔千里之遙, 飲食風俗千差萬別,很少互通。

簡而言之, 五公縣沒得荔浦芋頭賣!

但之前沒想起來倒還罷了, 一想起來,師雁行就越想越饞,芋泥蛋糕、芋泥面包, 甚至是芋泥酸奶, 都嗷嗷好吃!

正好鄭平安來店里, 就問他知不知道那種巨型芋頭。

荔浦芋頭原產地並非廣西,只是因為那個地方的比較有名,後來才起了這個名字。

如今還叫檳榔芋,多產自南方沿海一帶,以福建和廣西最多。

確認是檳榔芋後,鄭平安看她的眼神有點復雜,「你問那玩意兒作甚!又不好吃!」

北地芋頭小巧,多以水煮食,口感軟糯微甜,比較細滑。

但檳榔芋……個頭賽過蹴鞠球,淀粉含量極高,切面干燥之後邦邦硬,砍都砍不動,不熟悉的人對其無可奈何,故而十分嫌棄。

師雁行心道,那是芋頭的錯嗎?

不,分明是你們的錯!

荔浦芋頭跟肉一起燉不知多好吃!

簡直比肉還好吃!

不過干燥後確實硬了點……

見師雁行不像開玩笑,鄭平安就道:「之前倒是在瀝州見過,你真想要的話我讓家里的伙計問問。」

鄭家在州城也有點買賣,時常有伙計往來州縣之間,捎點東西不費勁。

師雁行喜出望外,「多謝多謝,實在沒有就算了,有的話做好了頭一個送你們家去!」

實在沒有的話換成黑芝麻餡也挺好吃。

小官人從不說大話,三天後就親自提了一大筐過來,足有十來個。

「這個真好吃?」他有點懷疑。

師雁行要給錢,鄭平安沒要。

「不好賣,伙計說店主聽說他要買,跟迎冤大頭似的……」

店主是個廣西人,早年隨車隊來北方買賣,娶了當地女子,便在此地定居。

後因思念家鄉風味開了家小館子,頗多老家風味菜,奈何瀝州人吃不慣,生意慘淡,被迫改做本地菜。

原本千里迢迢弄來的一大車檳榔芋,都堆在倉庫里,活像死不瞑目的人頭。

鄭平安笑道:「你看看是不是這個,若覺得好用了,以後從他那里買就是,估計那廝睡覺都能樂出聲。」

這種芋頭在廣西本地並不貴,價錢的大頭幾乎都出在運費上了,如果後期大量運輸的話,單價瞬間就能打下來。

師雁行哈哈大笑,「你吃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