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一章 知經筵(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42 字 2023-05-15

當章越正式接受經筵任命後,本欲入經筵所,但中書突有命,讓章越先不著急入經筵所,而先住在禮院。

章越一愣還以為進經筵所之事又有什么差池,到了臨門一腳時候又退了回來。

當章越回到禮院後,得知確實有情由。

原來天子打算親祀明堂。

官家在皇佑二年時第一次舉行明堂大禮,之後十二年再也不曾親祀,如今官家再度親臨明堂大禮。

官家還下詔讓群臣在自己親祀明堂時,勿加尊號。

這時候中書發話讓幾位禮官商量這一次親祀的儀制。章越明白了韓琦讓自己暫緩入經筵所的用意。

這一日陳薦,晏成裕,呂夏卿與章越同在禮院商議。

幾位禮官都知道,平日禮院沒啥pì事,但遇到了重定禮制之事就不可打馬虎眼了,必須慎重。

四人之中,陳薦是韓琦的心腹,又是長禮台,自是由他先發話。

說白了就是傳達中書省的jīng神。

陳薦道:「政事堂的意思,皇佑二年的明堂大禮,雖采用隋唐舊制,卻不應祀法,讓我們禮院則著手變禮。」

呂夏卿道:「不應祀法?隋唐舊制不應,那么何時應呢?」

陳薦道:「不法後王,當然是法先王,此為變禮之本。」

晏成裕道:「王莽的托古改制也是法先王,但法來法去都是自己的法,何嘗有三代之法。名為變禮實為攬權矣。」

章越聽到這里心道,晏成裕要不是晏殊的兒子,就憑他這張嘴,早就被人拖出去打一頓了。

陳薦也是好涵養,聽了臉sè不變,而章越則道:「不知長禮台有何主張?」

陳薦對章越的態度很滿意,但面上卻道:「誒,我還是想聽聽諸位的看法。」

眾人推讓了一陣,最後陳薦道:「依我看來,這所謂變禮,當為二者,皇祐的明堂大禮是在孟冬,但孟冬太過寒冷,故而如今我打算改在季秋。」

「同時依照開元,開寶二禮,天子沒有親獻五帝,這一次我主張讓天子親獻。以此二者為『變禮』,你們看如何?」

章越聽了陳薦的話想到,先有變禮,再有變法。

而這次變禮爭得是什么,就是討論『法先王』和『法後王』。

法先王就是法三代時之事,法後王就是法隋唐。

如皇佑二年就是照搬隋唐舊制,這就是法後王。

這對於韓琦為首有志於變革禮法的宰執有些不滿,故而他們決定變一變。

要變禮當然不是創造一個新的,而是要從三代時候去考據。好比王莽的托古改制,其實都是自己的意思,但對外宣布都是三代時聖賢是這么搞的,我這個是復古,然後用『法先王』來改變『法後王』,來達到變革的目的。

而中書亦打算利用這一次天子親祀來達到『變禮』的目的。

變禮的目的是為了qiáng干,在朝堂上下統一『法先王』的意識,而qiáng干的目的是為了變法,故而變法與qiáng干彼此互為表里。只是很多人qiáng干qiáng到最後變成了攬權。

章越道:「稟長禮台,皇佑時明堂親祀是在孟冬,但孟冬時天子剛剛祭祀完太廟就祀明堂,有將地祗、神州並列的意思,如今只祀明堂,才顯得尊重。」

陳薦喜道:「正是如此,章博士果真謀事周全。」

呂夏卿又道:「依舊禮天子也要親獻五帝。我這魯國禮書上曾見過此記載。」

陳薦撫掌道:「太好了,此真與我不謀而合。」

章越心底暗笑,反正中書是這個意思,借著陳薦的口道出,最後太常禮院就要從古籍考據或自己各種理由拿出資料證明變法的合法性。

章越,呂夏卿當然都十分配合。

身在官場,就是聽話的有糖吃,不聽話的就有巴掌吃……咱們禮院追求的不是通過,而是全票通過。

晏成裕發了幾句牢sāo後,最後也表示接受,太常禮院直屬於中書門下,自不會傻到與中書確定的事對著干。

議定之後,最後章越等幾名禮官聯名合疏,這份奏疏是太常禮院上奏的,所以最後反而成了官家與中書接受了太常禮院的建議。

因議論明堂大禮,章越耽擱了入侍經筵事。

這時原先的經筵侍講楊畋病故,經筵官短缺,中書急命章越入經筵所。

章越終於正式入職。

經筵官的直廬在秘閣,故而章越兜兜轉轉一圈又回到了秘閣,從秘閣校理到經筵官不過數月而已。

當初舊同僚與章越見面都是齊賀,並在閣里備了宴席慶賀。

秘閣一位老書吏見了章越,章越抱拳笑了笑。

章越當初參加秘閣六試時,便見得就是這位老吏,當時不過是匆匆一見,之後卻有所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