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五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571 字 2023-05-15

三司衙門中,章越正在治案牘,卻聽得張孔目來稟道:「開封府拿了十幾個鹽商,言他們囤積鹽貨,低買高賣,已是打死了三人!」

章越聽了心道,孫河還是出手整治鹽商了。

張孔目道:「如今市面上皆是人心惶惶。」

章越問道:「鹽價降下來了么?」

張孔目道:「只是降了兩成,不過鹽商們也作了變通之法,不少鹽商原先三個櫃賣鹽,如今只改作一個櫃,這一個櫃前都是買鹽的百姓,排了一條街。這般下去怕還要漲上去!」

章越點了點頭,這時張孔目道:「今日界身的交引鋪商人們都遞了帖子,想要求見學士。」

章越道:「看來他們是兔死狐悲,生怕下一個就lún到他們了。」

「學士見是不見?」

章越反問道:「孔目的意思?」

張孔目道:「非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刀兵相見的好。殺人固是快意,但人殺了,頭是不會長出來的。」

張孔目道:「學士難道真要如孫河一般?」

張孔目見章越沒有言語,忙道:「卑職不該貿然打探,學士恕罪!」

章越將一疊厚厚的請帖丟在一旁。

張孔目覺得看不懂章越,與這些交引商談也不談,殺也不殺到底是何意?卻反而閑得上疏保醫官之事。

正在這時,宮中傳召讓范師道,章越二人入宮覲見。

章越聞旨後去了判官廳,但見范師道也是一臉凝重,章越問道:「副使可知為何相召?」

范師道:「聽聞昨日省主不知為何得罪了官家……」

原來趙曙大病了好些日子後,如今已是病愈,不過仍與曹太後一並聽政。

這時候王珪忽上了一封奏疏請求曹太後撤簾還政給官家。

章越聽說王珪這cào作感嘆,王珪真可謂知錯能改,之前在皇子儲位上連出數個昏招,但如今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上疏讓曹太後撤簾。

相反在皇儲之事上,一直保持曖昧不明態度的蔡襄即……有小鞋穿了。

如今官家召范師道,章越入宮,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范師道,章越入宮後,直至柔儀殿,但見殿內韓琦,曾公亮等幾位宰執正向官家與太後奏事。太後在西簾,簾幕垂下。至於官家在東簾,簾幕卷起。

章越入內後打量了一眼官家,但見他氣sè稍好,再看殿中其他官員卻見蔡襄鐵青著臉。

范師道,章越參拜後,即立在幾位宰執身後。

殿中繼續議論,太後道:「三司就山陵當用錢、糧五十萬貫,此錢三司無力俸給,三司議請將陝西媛邊入中鹽於永安縣,陝西轉運司薛向卻言不可,韓相公你是山陵使說一說?」

章越知蔡襄對薛向出手了。

韓琦道:「薛向言陝西收入,全仰仗沿邊所賣之鹽,若因山陵用錢而是使鹽事不暢,則動搖了西北根本。臣與薛向商量過了,他之前願助二十萬貫助山陵之費,如今願再添三十萬,將三司所計的五十萬貫一並給了。」

韓琦說完,蔡襄臉sè更是鐵青。

章越也是對薛向無恥認識上升了一個高度。

太後道:「之前王陶等卿上疏言山陵所費甚巨,言朝廷如今民力窮困,不可鋪張,還有損於先帝簡朴之名。但官家一片仁孝之心,卻令相公們當了罵名,如今有這薛向算解了燃眉之急。」

韓琦在cào辦山陵之事上,遭到了反對派王陶的抨擊,禮院編纂蘇洵還上書切諫韓琦其中言『昔者華元厚葬其君,君子以為不臣;漢文葬於霸陵,木不改列,藏無金玉,天下以為聖明,而後世安於泰山』。

弄得韓琦是進退不得。

韓琦是受先帝顧命的首臣,他又為山陵使,若主張薄葬那么必會遭到非議。非議不是他韓琦本人,而是以小宗入大宗繼承了皇位的當今天子,不孝之名就掛上。

但這時候薛向站出來大氣地表示這山陵錢我全包了!

此舉等於qiáng力挽回了韓琦的顏面。

這時太後問道:「官家你說這薛向如何?」

太後垂簾聽政,官家實如木偶,平日只作點頭事。

如今太後發問,官家道:「薛向不加增民間稅賦,以一路之力供給五十萬山陵錢,實為能臣干吏啊。」

三司使蔡襄直言道:「陛下,如今京師鹽價飛騰,薛向所發的鹽鈔從六貫一席漲至如今二十貫一席,這山陵錢從何而來,全仰仗汴京百姓所給啊!官家為何不謝百姓,反去謝了薛向呢?」

蔡襄此話一出,把官家頂得七暈八素。

章越看得官家十分狼狽,初登寶位的他,對付蔡襄如此前朝大臣還是有些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