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九章 落實工作(1 / 2)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087 字 10个月前

所謂宋體字並不准確。

宋體字是宋朝發明的,但普遍應用都是在明朝刻版上。

宋代的刻匠刻的都是楷書,越好的刻匠其書法刻法便是越好。

好似章越刻章一般,如今在京師的士大夫手中可謂是一章難求。

但明朝雕版都是統一的宋體字,故而明朝士大夫就很推崇宋刻本,認為明朝流行的宋體字的刻書千篇一律,丟掉了刻書的美感。

對章越而言,問題是一樣的,講究個性就無法講究效率。

宋體字有一個特點是『橫細豎粗』,為啥呢?因為制作刻版的木頭都是豎著劈的。

刻字的『豎』是順著木頭紋理往下刻的時候比較容易,但往橫著刻的時候就比較費功夫。

因此宋體字不追求楷體的美觀,最大的講究刻字的效率,講究效率的好處是什么?就是可以降低成本。

宋朝一本六七萬字的書要兩三貫,明朝六七十萬字的書要二三兩。從書籍一事來看,便知在宋朝普及全民教育,是很困難的。

故而宋朝的寒門,是士族旁支,到了明朝已經有貧民階層,自稱寒門了。

不過,往上幾千年大家都是炎黃之後,說是寒門也對。

但是無法普及全民教育,也不等於士族階層就不差錢了。

唐朝一位藏書極多宰相就有首詩,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聖道,賣及借人為不孝。

因為書籍很貴重,故而都不喜歡借書給別人,子孫將書借給別人都背上不孝的名義。

章越還記得當初借書讀,最少要提兩壺酒去別人家,別人才肯借給你。

劉監丞給章越尋刻匠不是他們刻的不好,而是他們刻得太好了,故而不合乎於章越的要求。

劉監丞滿懷不安地正要離開,卻見一人大步流星地走入。

劉監丞眼睛一花,這不是差點成為自己女婿的黃好義么?

劉監丞頓時嚇得魂不附體,原來自己是因為此人的緣故被章越屢屢『穿小鞋』啊!

劉監丞暗呼,苦也,苦也。

黃好義經過時卻沒瞧見劉監丞。

黃好義如今在交引監供事,治平年間章越被罷後,本安排黃好義跟隨蔡京辦事。

但黃好義哪里看得上蔡京,覺得自己跟隨章越的時間久,而且又是章越的同窗,不肯委身在章越弟子的蔡京下面作事。

再說章越走了自己沒有照料在交引監肯定作不下去。

故而黃好義非常講義氣地與章越共同進退,於是回國子監讀了兩年書,結果不負眾望地沒考出名堂。

之後章越復官了,黃好義便再度投奔來了。

這次章越仍舊將黃好義安排在交引監,但他一直是打錯不犯,小錯不斷,實在是不爭氣。這幾年黃好義也在他的兄長黃好謙的安排下成了親,可惜黃妻難產,兩條性命沒有保住,如今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黃好義見了章越,便腆著臉道:「度之,我來向你討個好差事。」

章越心想自己在國子監也缺人,便道:「太學里正好缺個助教,你願不願?」

黃好義一臉嫌棄地道:「三郎,其實當年以我的才學,哪怕是直講也不在話下……」

章越聽了作了個你可以回的手勢,黃好義立即改口道:「既是三郎安排的,別說是助教,讓我干知雜的事也行。」

章越恍然道:「本想安排你干知雜的,但方才怕委屈了你,你既這么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