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1 / 2)

</br>《自然化學》編輯部,兩位技術編輯正在處理新收到的稿件。 .

畢竟是兩大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之一,這里每天收到的稿件,都能用成千上萬這個詞來形容。

雖然其中一大半的歸宿都是回收站,但也不乏一些素質突出的論文。

就在這時,正在檢查稿件的凱文,忽然出一道小聲的驚呼。

「不可思議……竟然有人聲稱解決了鋰枝晶?!」

凱文的聲音,立刻吸引了旁邊同事的注意。

只見坐在隔壁桌的克里曼端著咖啡站起身來,湊到了他的電腦旁邊,看著屏幕中的論文推了推眼鏡,饒有興趣道:「確實不可思議……如果這是真的,電池行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這種說法毫不誇張。

目前制約鋰電池的技術瓶頸,就在鋰枝晶的問題上。是便攜炸彈還是高性能的電池,問題就在於誰能解決,那根刺破隔膜的「銀叉」。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負極材料,但它的應用實在是太廣泛了。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它是真的。

兩個編輯盯著這篇論文看了很久,誰也拿不定主意。

論文的格式沒有任何問題,行文中也沒有明顯的漏洞,研究成果的轟動性也絕對配的上《自然》。但問題就在於,這技術未免也太「黑科技」了點。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你竟然把這個問題給直接解決了?

因此,兩位編輯猶豫了。

站在凱文後面的克里曼,思索了片刻之後,問道:「這篇文章你怎么看?」

凱文皺眉道:「我不知道,論文本身沒什么問題,在鋰電池領域絕對稱得上是突破性的研究進展,但是……對於論文本身的正確性我不敢保證。」

克里曼提醒道:「投稿人來自普林斯頓。」

凱文嘆了口氣,頭疼地說道:「我知道,而且還是一位數學教授,並且不久前就在瑞典拿過克拉福德獎。但他和材料學唯一的聯系,我檢索過之後現只有一篇計算材料的論文。」

克里曼猶豫了一下,說道:「以6舟教授的學術聲譽,我記得他應該不會犯誠實性錯誤。」

凱文問道:「那你的意見是?」

「我的意見是,既然論文本身沒有問題,也符合我們期刊的要求,那就把這個問題扔給學術編輯去煩惱吧,如果專家們覺得沒問題,我覺得也ok。」克里曼說道。

反正,期刊是不背鍋的。

「那你覺得誰比較合適?」凱文問道。

「麻省理工大學的蒙奇g巴旺迪(moungigbawendi)教授的研究小組對電池領域研究很深入,而且他本人也是電池方面的專家,並且足夠權威,我覺得聯系他應該比較合適。」克里曼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而且,6舟教授以前那篇計算材料學論文的審稿人也是他,我覺得他的意見應該很關鍵。」

凱文想了想,覺得除了這么做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於是便點頭說道。

「那……就按你說的來吧。」

……

論文上傳了一個多星期之後,《自然》那邊傳來了好消息,論文已經通過了技術編輯的審核,進入了同行評審環節。

聽到這個消息,6舟也總算是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