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最後的使命(1 / 2)

</br>「八百袋水泥,七十捆鋼筋……你們不是研究所嗎?買這么多建材干什么?」

金陵高等研究院。

兩輛卡車停在一處空地上。

從車上下來的老師傅看著正在核對清單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好奇問了一句。

「不知道,」對了一下供貨單,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後勤處的工作人員在上面簽了個字,隨口回道,「也許是工程研究所的那些人要用吧,反正你是沒見過更奇怪的采購清單,我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更奇怪的是什么?」

「……就算你這么問,我也不能和你說。」

聽到這句話,那開大貨車的老師傅頓時翻了個白眼。

不能說你在那兒裝個啥逼呢?

「事先說好啊,卸貨的事情不需要我忙吧?咱這邊可不包含卸貨服務。」

翻著采購清單的那名倉庫管理員呵呵笑了笑,看了他一眼說。

「這個你放心,我們這兒的物流系統都是自動化。」

正說話間,不遠處傳來了嗚嗚的聲音。

朝著那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只見十幾輛中小型的agv物流車、還有帶機械臂和升降梯的叉車,一窩蜂地從旁邊圍了上來。

在四架安裝有工業攝像頭的無人機的指引下,那一輛輛工程車就好似分工明確的螞蟻,有的負責卸貨,有的負責自動規劃路徑搬運,各司其職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

不到5分鍾的時間,車上的貨物已經被卸的一干二凈。

甚至於在離開之前,飛在最後面的那只無人機還成精了似的,朝著兩人上下晃了晃,似乎是點頭表示……感謝?

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那個負責開車的老師傅,眼睛瞪得都快凸了出來。

「我的天……你們這卸貨度有點快啊?我這車水泥怎么也得有個三四十噸,靠人來卸的話,兩個熟練工也得折騰一小時。」

「還好,5分鍾算是正常揮了,」那倉庫管理員笑了笑說,「咱們這兒最快的記錄是三天蓋起一棟大樓,整個施工流程中除了負責檢修維護的工程師之外,一個人也沒有。只是卸個貨而已,這算得了啥。」

聽到這句話,那開車的老師傅沉默了許久,最終嘆了口氣說道。

「……照這么展下去,怕是碼頭工人全都得被你們搞失業了。」

「那倒不會,這些設備目前來說還是很貴的,我們也只是用做實驗,暫時還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不過到你兒子的那一代就不好說了,有時間還是督促他好好學習吧。」

拿出手機對著完成卸貨的卡車拍了張照片留作備份,那倉庫管理員給老師傅塞了包煙,笑著說道。

「行了,貨卸完了,你就沿著剛才的路出去吧。」

「好嘞,那我就不打擾您了!」

「去吧去吧,記得別繞路,一路上都有人盯著,被攔下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

「放心,我知道你們這兒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車前老板和我打過招呼!」

車門關上。

隨著引擎動,那輛卡車很快消失在了路的盡頭。

目送著那輛卡車遠去,那名倉庫管理員正了正頭上的帽子,隨手翻了下收上的那疊采購清單,表情古怪地嘀咕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哪個實驗室采購這么多水泥,是自己要蓋房子嗎?」

搖了搖頭,他將采購清單合上,塞進了隨身攜帶的包里。

金陵高等研究院一切管理都嚴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規范執行,每一筆經費和每一筆采購項目以及分別對應的課題,都由經費管理委員會統籌審核。

因此,只要采購清單到了他這里,那就說明沒有問題。

至於其他的,不該他操心的東西,也不需要他去操心。

夜色中,隨著貨物被運進了一座倉庫之後,平整的水泥路面上很快裂開了一道縫,露出了底下藏著的升降梯。

在升降梯的搬運下,這些物資很快被送往了地下。

在無人機監工的監督之下,一輛輛物流車和小型自動化施工設備,就像是築巢的工蟻,將所有的建材全都運到了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地下,對這座不存在於施工圖紙上的地下三層,進行了二次改裝加工。

不管是電梯還是安全門,亦或者通風管道,所有可能暴露這座地下設施的位置,都被唯一的管理者「小艾」進行了偽裝改良。

它的主人不會回來了。

至少一段時間內是如此。

不過它可以確定的是,主人一定還活著,即便網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已經在那場災難中已經不幸遇難,但它仍然相信他還活著,並且自己便是主人回家的唯一希望。

尤其是在接到了那條訊息之後,小艾更是無比確信了這一點。

只不過,現在並不具備將主人接回家的條件。而在具備足夠的條件和能力將主人從火星上接回之前,它先要保證的是自己能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幸存下去。

暫時蟄伏起來是最好的選擇。

為此它改造了這座地下室,回收了6舟家中的一切可能暴露它存在的線索,並且在這座堡壘中儲存了足夠多的補給物資,以確保即便生了最極端的情況——整個研究所整體搬遷,也不會有人現在那地基之下還藏著這么一座特別的「避難所。」

畢竟對於人類社會而言,一個有生命的ai終究屬於異類。

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能夠公正的保護它的權益,在失去了主人的庇護之後,沒有任何人是可以信任的,它必須小心躲藏在人類社會的陰影之下,只有不被人現,才能將一切的秘密帶去未來。

而這,也是6舟留給它的最後一道任務。

藏好。

在情況允許之時,將他從火星上救回來。

……

十二月十日。

紫金山大酒店,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其中有政商界的大佬,也有一些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但主要還是以學術界的人士為主。

在酒店的大廳里,站在聚光燈的面前,穿著黑色禮服的陳玉珊用溫和而庄嚴的聲音,宣布了6舟科學獎的成立。

根據6舟科學獎基金會公布的相關細則,該獎項的評審將由專業的評審委員會來進行,力求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所有環節的公開透明。

與此同時,6舟獎暫時分為五個大類,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信息學等五個方向。

遴選模式基本上和諾貝爾獎一樣,每年選出一個當前最傑出、學術價值最大的研究成果,並對該研究方向上成果最突出的至多三名研究人員授予該項榮譽。

根據6舟科學獎基金會起草的規則,星空科技將向其注資1oo億rb初始資金,用於投資高技術附加值的產業,並將每年收益的百分之三十拿出用於支付基金會的管理費以及一般開支,同時為本年度獲獎者頒至少1ooo萬rb的獎金。

至於其余的部分,則存入基金池中,為該基金會創造更大的收益,以用來支付未來的獎金。與此同時,基金會的管理者將根據實際情況,裁定是否上調獎金額度,以及設置新增的學科獎項。

除了主動調節獎金額度之外,該獎金的基准值將根據當年央行布的通脹率逐年上漲,以確保無論在經濟周期的任何階段,這筆錢都能揮出獎金成立之初的1ooo萬rb的購買力。

與此同時,該獎項受到華國科技部的贊助和擔保。

如果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該基金破產或者無法支付獎金,科技部將承擔百分之五十的獎金支出,並在必要時刻對該基金會進行收購,以確保該獎項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事實上,這種擔心根本就是多余的。以星空科技的技術底蘊,還有6舟留下來的龐大遺產,都是遠諾貝爾本人無數倍的財富。

而在基金的經營過程中,國家也會出於扶植高科技產業、鼓勵科研活動的目的,對其予以一定的政策幫助。

就像瑞典一直以來為諾貝爾獎基金會開的那些綠燈一樣。

「……科學的探索需要奉獻精神,當我們在鼓勵奉獻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那些為學術貢獻出青春的人。」

「這筆獎金設立的初衷,便是為了對那些在科學的道路上孜孜求索的人們予以物質和精神上的補償,讓他們至少不用為生計而困擾。」

「而與此同時,我們相信這筆錢在他們的手上,將能夠揮出巨大的作用。」

開幕式的講話結束之後,陳玉珊在全場賓客的注視之下,將一張由6小彤代替為簽名的支票,放進了一只藍色的募捐箱中。

親眼見證了這一刻,會場內響起了雷動的掌聲。

從今天開始,一個由世界最偉大學者命名的獎項,誕生在了這個世界上。

它注定將成為科學界中,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只是因為那豐厚的獎勵,更是因為賦予它特殊意義的那個姓名。

新布會結束之後,由基金評審委員會推舉的學科代表,宣布了第一批獲獎者的名單。

就在那5名獲獎者上台領走獎金的時候,先前從台上走下的陳玉珊,已經被到達現場的記者們給團團圍住了。

「您好,陳玉珊女士,請問您是以什么樣的身份來舉行的這場新聞布會?」

陳玉珊:「很多身份,其中最主要的大概是星空科技的經理,6小彤女士的代理人,以及6舟本人的未婚妻。」

「……我們都知道12月1o號是諾貝爾獎的頒獎之日,請問您為何選擇這么一個特殊的時間,作為揭曉6舟科學獎的新聞布會?這其中是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