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直擊命門】(1 / 2)

王梓鈞 1512 字 2023-06-01

李定國的一萬大軍,沒有前往紅河入海口,然後直奔安南首都升龍府。

因為此時的紅河入海口,還屬於半開發狀態,沿河兩岸到處是紅樹林。沒有可供軍艦停泊旳大港,換乘小船進紅河也很費事兒。

一萬大軍,兵分兩路。

第一路坐海船至馬江入海口,都不用再換船,海軍可直抵清化城外。

第二路坐海船至蘭江入海口,駛入蘭江之後,再換小船行十余里,便可到達義安城外。

為啥要打這兩座城市?

鄭氏政權80%以上的朝中大員,老家都在這兩個地方!

馬江流域和蘭江流域,是越南最早進行開發的地區,也是越南丁朝和前黎朝的國都所在。

只要占據這兩座城,然後迅速控制周邊村鎮,鄭氏的朝中官員都得傻眼,而且鄭氏的一小半產糧區也沒了。

這要多虧細作和商賈,否則的話,南京君臣哪里知道?多半會傻乎乎去攻打升龍府。

從日本回來,袁時中總算升為副師長,分領五千兵馬攻打義安。

乘船至蘭江入海口,宣教官徐學昌走出船艙,站在甲板上朝著江面作揖。

「老徐,你這是拜誰啊?」袁時中打趣道,「莫不是你的先祖,以前便住在這安南?」

徐學昌正sè說:「不是拜祖先,而是拜先賢。」

「這里能有哪個先賢?」袁時中問。

徐學昌感慨說:「初唐王子安,便是在此遭遇風浪,船只傾覆不幸葬身海底。」

袁時中更加迷糊:「王子安又是誰?」

徐學昌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sè。說了你也不懂,等這仗打完,我教你背誦滕王閣序。」

袁時中問道:「似是個前朝的才子,他怎坐船跑來這里?」

徐學昌說:「唐朝的時候,這里是大唐的國土。」

「那咱算是收復失地了,史書上肯定留名,」袁時中頓時高興起來,學著徐學昌拱手作揖,「俺老袁也來拜拜先賢,王王什么來著?」

徐學昌說:「王公諱勃,字子安。」

袁時中一邊拜祭一邊說:「王先生在天之靈,保佑此戰旗開得勝。來人,拿酒來!」

軍中不許喝酒,但有清理傷口的高度蒸餾酒。

袁時中往江里倒了三杯,遙祭王勃一番,頓覺心情又好許多,雖然他根本不知道王勃是干啥的。

海軍戰艦駛入蘭江不久,便遇到一個沙洲。沙洲把蘭江一分為二,大型海船根本過不去,只能放下小船運送物資,士兵則登陸沿著江岸前進。

不愧是越南開發最早的地區,蘭江兩岸郁郁蔥蔥,全是前不久栽下的秧苗。

徐學昌再次重申軍令:「傳諸將士,不可踩壞庄稼,騎兵好生牽馬慢行!」

沿江的士紳和農民,見到大軍從海上而來,全都嚇得躲到屋里,只派少數幾人遠遠打探。

潘純福就是本地大族,有個侄子官至東閣學士,負責給鄭梉抄錄翰林院文告。他還有個族弟,擔任太原道副總兵。另有個兒子,被派往涼山道做監察御史。

至於其他類型的小官,潘家足有二十多個。

這就顯出義安和清化大族的底蘊了,不管是黎朝國主,還是權臣鄭氏,當年都是靠兩地貴族起兵的。

「老爺,漢兵沒有殺來,只是沿著蘭江向西走。」家奴潘貴奔回宅中稟報。

潘純福嘀咕道:「一直向西,這是要去打義安城啊。他們沒有沿途劫掠?」

潘貴搖頭:「沒有劫掠,庄稼都沒踩壞,比官兵(鄭軍)的軍紀要好得多。」

潘純福頓時明白過來,說道:「漢兵不劫掠百姓,不踩踏庄稼,那便是想長治安南。鄭主大敗而歸,前些天敗兵才過義安,把義安給禍害得不輕。國內兵力空虛,這次安南怕是要滅國了。」

潘貴問道:「老爺,那咱怎辦?」

潘純福說道:「鄭氏不得人心,遲早覆滅。黎皇暗弱,也非力挽狂瀾的明君」猛地,潘純福慷慨陳詞,「義安本就是漢家故土,我潘氏也一直詩禮傳家。而今天兵已至,自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快快殺豬宰羊,坐船追上去犒勞天兵!」

這就是進兵路線正確了!

若從廣西、雲南出兵,沿途翻山越嶺不說,就算把那里打得稀巴爛,越南的士紳貴族們也不會心疼。

而從海上直奔義安、清化,直接就到了越南貴族的大本營,包括鄭家的老巢都在這里。別說攻城略地,就連縱馬踩踏庄稼,都跟割了越南貴族的心頭肉一般難受。

大同軍即將抵達義安城時,潘純福已經坐船追上來,很快被帶到袁時中面前。

「義安潘氏潘純福,拜見天朝大將軍!」潘純福麻溜跪地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