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東北開拓計劃】(1 / 2)

王梓鈞 1581 字 2023-06-01

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既便被滿清不斷抽走人丁,但哥薩克來了以後,還是驚嘆這里的富庶。

因為他們看見,黑龍江兩岸很多地方都有農田,偶爾還能看到達斡爾人的城市(村寨)。這在荒涼寒冷的西伯利亞來說,簡直如同天堂,主要是可以耕種繁衍。

然而,歷史上當沙俄貴族將軍,跑來籌集(劫掠)大軍糧草時,被眼前的景象搞得bào跳如雷。黑龍江中下游兩岸,農田全部毀棄了,村庄全都破敗了,已經到了無糧可搶的地步,實在是之前的哥薩克殺得太狠。

由於大同軍提前到來,這里的情況要好許多。

張庭訓坐船來到黑龍江流域,發現一些農田已經復耕。根據各部落的土話音譯,編為「某某村」,首領被任命為村長,首領已死的就讓他們推舉村長。

暫時不設鎮級單位,防止某部趁機做大!

侯如松指著江邊的農田說:「再過一兩年,等這些村子緩過勁來,就能向他們收取田稅了。能種田的收糧食為稅,不能種田的才收皮毛充稅。數年之後,糧食充足,軍糧就不用全都大老遠送來。」

張庭訓問道:「我看這里到處都能種地,為何不多多移民屯墾呢?」

侯如松解釋說:「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如今東北的移民重點,是安東都護府的治所(哈爾濱)及周邊。即便是那里,正經的移民都不願去,剛開始qiáng行驅趕,還鬧出過不大不小的亂子,朝廷只能把罪犯往這邊扔。南京是不是抓賭抓得凶?」

張庭訓點頭:「去年經常抓賭,賭場東家、掌櫃、打手,聽說全都判的是流放罪,他們的妻兒也連坐一起流放。」

「這就對了,李都護(李正)請求的,」侯如松笑道,「全國各地到處抓人,分批押送流犯到黑龍江,三年時間要有三四萬人才行。都護府那邊人口充實了,就把流犯安置在驛站附近。圍繞著沿江的驛站,興建一個個漢人村落,今後再升級為村鎮,肯定能夠震懾壓服周邊土著。這就是朝廷開拓東北的計劃,不著急,慢慢來,我們都是來打前站的。你遇到的那些驛丞,只要不凍死病死,今後必然能做鎮長。不但管理漢民,還要統轄該鎮的周邊部落。」

東北不是殖民地,這里是作為本土來發展的。

「多謝侯將軍解惑。」張庭訓拱手道。

這些都是李正安排的,讓張庭訓沿途熟悉情況,有什么不懂的都讓侯如松講解。

侯如松繼續說道:「只要不是羅剎鬼,在這邊遇到的人,基本都可以讓他們幫忙。遇到緊急情況,就近去找土著部落,不管是達斡爾人,還是別的什么部族,他們都願意聚兵相助,因為他們都跟羅剎鬼有血海深仇。」

「明白。」張庭訓點頭。

歷史上,達斡爾人被滿清欺負得那么慘,可當面對哥薩克qiáng盜時,全都覺得滿清才是自己人。

無他,哥薩克太過凶殘!

侯如松指著前方的岸邊:「那里以前有個大寨子,還住著建州韃子的皇親國戚。羅剎鬼趁著寨主出去吃喜酒,偷襲攻占了城寨,沒來得及逃的都被殺光了,事後還一把火將寨子燒掉。該部落的族人,冬天多凍餓而死。如今,都護府借著殘留的寨子,已經建了一座驛站,根據土話命名為『璦琿站』。此處是距離海蘭泡最近的驛站,繼續往北六十里就是海蘭泡。」

璦琿站周邊土地肥沃,又挨著戰略要地海蘭泡,這里以後肯定是重點發展村落,估計再過二十年就能變成璦琿鎮。

天sè已晚,運糧隊選擇靠岸休息。

原本定居於璦琿的達斡爾人,只陸續返回了兩三百個,很多都因缺衣缺糧而死。他們圍繞著驛站而居,把驛丞和驛卒視為保護者,看到運糧隊來了居然主動幫忙卸貨。

嘰里呱啦說了一堆,張庭訓問隨軍向導:「他們在說什么?」

向導解釋道:「這些達斡爾人,在問商賈什么時候帶鹽來。驛站儲存的食鹽不夠,沒有交易給他們,現在都盼著漢人商賈。」

「他們以前吃什么鹽?」張庭訓問。

向導回答道:「有些部落吃池鹽,有些部落吃土鹽,味道不好,都是苦的,還很難弄到。去年運來一批,這些人嘗到甜頭,就等著用皮毛換鹽。」

侯如松把張庭訓叫過去,低聲說:「故意不給足的,先讓他們嘗點甜頭,再一直吊著他們胃口,對付土著就得這樣。你去了山陝河北邊境,那邊的做法也差不多。不止控制食鹽運量,茶葉也控制著。蒙古人若是沒茶吃,奇奇怪怪的毛病都會冒出來,茶葉就是蒙古人的命根子。」

張庭訓好奇問:「怎么防備商賈多運茶?」

「長城,」侯如松詳細解釋道,「長城有很多地方,只修了低矮的邊牆,那些邊牆防不住大軍。無非兩個作用,一是遲滯蒙古騎兵,好讓烽火台傳出消息;二就是為了防備商人走私,商人不敢毀塌邊牆,運輸隊根本就過不去。」

那種低矮脆弱的長城,主要目的還真是防備商人,僅能對蒙古人起到遲緩作用!

漢人王朝對付游牧民族,有個大殺器就是經濟制裁。停止互市貿易,禁止食鹽、茶葉、鐵器、糧食出口,而長城屬於物資禁運的配套設施。只要邊軍不給走私留後門,這種禁運能把游牧民族給bī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