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伏擊(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2486 字 2023-06-03

第258章伏擊

月光如霧如紗,大軍來到十瓦寨附近,前方右側出現一片起伏的緩坡,叢叢矮茶樹繪映出斑駁的顏sè,吹來的風柔柔的,帶著些清香。

茶樹沿著緩坡向遠處延伸過去,路左是一片茂密的蘆葦,新葦才剛剛抽芽。由於剛剛進入春季,雨水不多,蘆葦叢非常干燥,輕風拂過,偶有過冬的干枯蘆葦脆裂折斷。

「將軍有令,加速前進!」有人騎著馬來回呼喊著,軍令在寂靜的夜sè中傳出老遠,軍隊陡然加快了行軍速度,想要快速通過這片適宜布伏地帶。

坡上茶樹叢中「哐哐哐」一陣鑼響,一陣箭矢射下,緊跟著吶喊聲起,茶叢中冒起許多持著刀槍的倭寇,嘯叫著朝官路上撲來。

右側外翼是刀盾兵,鑼聲響起,他們已自然地佇身舉盾,「篤篤篤」一片響,傷者寥寥,然而所有的士兵都極其冷靜,沒有一個驚慌失措、大喊大叫。

他們的鎮靜影響了隊中的官兵,稍稍驚起的sāo動迅速平抑下來,洪鵬較足了丹田力,一聲大喝之下,士兵們開始迅速布開防御陣形,全勝車、霹靂車廂板豎起,弓弩手、火銃手、刀槍手各自就位。

而另一側的官兵,在茶山上有敵偷襲的同時,都司羅毅已喝令道:「放箭!」

一聲令下,萬點星光飛上天空,鋪天蓋地的落向那片蘆葦叢,「蓬」地一聲,干燥的枯葦遇火即燃,烈焰即刻騰空而起,蘆葦叢中頓時躍起無數人影,慘呼連天。

楊凌肅立在中軍戰車上。緊張的手心已沁出汗來,直至此刻他的心才放了下來。

大軍行進途中,他已令弓箭手在箭矢上綁上浸了油的布條,命各部將領傳諭三軍:大軍趕至十瓦寨時必遇敵襲,總督大人已有了萬全之策,令三軍將士依令行事,勿要驚慌。

這是一場博奕,如果料中了。對jīng神上和行動上早已有了防備的明軍,偷襲便全無效果。而且可以給全軍將士一種主帥算無遺策地感覺。

在軍中樹立這種信念,絕對可以化作巨大的殺傷力。這些畏敵怯戰的官兵缺乏的就是對統帥的信任和必勝的信念,只要通過這件成功的反埋伏給他們樹立這種信念,這兩萬大軍一夜之間就可以脫胎換骨,變成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然而如果所料有誤,這番大動干戈兩旁卻沒有伏筆,那就真有草木皆兵之嫌了。對於剛剛鼓舞起來地士氣必定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如今看來,他賭勝了。

楊凌料想倭寇若有埋伏,茶樹叢中必布伏兵,對面的蘆葦盪如果也布置伏兵。雖有自陷險地的危險,但是如果策劃的好,這險地也可變作生地。

軍隊沒有現成的引火箭,平素都是戰事需要時。以普通箭矢制作。如果倭寇在夜間突襲,並以左側茶山伏兵先吸引明軍的注意力,明軍倉猝間是來不及引燃蘆葦的,蘆葦盪離官路不過十余丈,這時埋伏地倭軍便瞬息可至,殺入明軍陣中。

有鑒於此,楊凌才冷羅毅部所有弓箭手備好引火箭,只要倭寇伏兵一出。立即引燃蘆葦,里邊有倭寇最好,即便沒有,大火焰天,映得亮如白晝,倭寇伏兵無所遁形,便只能化偷襲為正面決戰。

九世善人的福氣真不是蓋的,隨著萬點火光落下。一根長陽全線飈紅。無數只倭寇在蘆葦叢中哇哇怪叫著跳了起來,火起煙濃。「畢畢剝剝」的蘆葦燃燒聲此起彼此,迅即燃起的大火猛烈無比,隔著十余丈順風地戰士猶能感到炙面的熱氣。

劉大bàng槌哈哈大笑,扯開大嗓門吼道:「俺早說過大帥神機妙算,這下你們信了吧?從火海里爬來的,統統射死,一個不留!」

事實上不用他說,全軍將士也已士氣大振,那時的士兵大多沒有讀過書,現在多為人詬病地盲目崇拜、迷信權威心理,在那時恰恰是高級將領駕馭部下的有力手段,即使後來治軍有方的戚繼光,也在軍中大搞封建迷信活動,就是這個原因。

如今眼見督帥料事如神,烈火沖宵而起,那火中倭寇不下千人,竟然不傷一兵一卒就要將他們全被燒死,士兵們對楊凌的信任和擁戴立刻達到了巔峰,眼見臨近蘆葦叢邊的倭人有些帶著一身火焰狂叫著奔了出來,立刻有些士兵持著刀槍沖了上去。

這些沖出來的倭人一身是火,手中刀槍早已不知拋到哪去了,只顧狼狽地拍打著身上、頭上燃燒的火焰,往日的威風全然不見,哪里還能還手,未招架幾合,便被那些官兵捅翻在地。

雖然這些官兵有打落水狗之嫌,不過楊凌並未阻止,他現在需要地是恢復軍心士氣,能讓這些聞倭寇之名而喪膽的江南兵親眼瞧瞧倭寇的狼狽,親手殺死幾名倭寇,全軍的士氣必定有所提高。

楊凌掃了一眼火光熊熊的蘆葦盪,蘆葦的灰燼被熱浪蒸騰著在半空起伏飛舞,猶如大片的黃蜂,下邊仍是熊熊烈火,片刻功夫已經看不見掙扎的人影了,烈焰彌連成一片,映入眼簾地只有一片火光。

楊凌緩緩轉過身來,注視著那片茶樹山坡。乃美正智手下大將木村中原率領著上千名倭寇已揮舞著倭刀、朱桿長槍沖殺下來,明軍陣營嚴陣以待,所有地官兵肅立原地,一動不動。

木村中原沒想到主公奇襲吳江城,誘引蘇州守軍來援,再半途伏擊一舉殲滅的妙計竟被明將識破,驚訝之下,陷身火海地千余名兄弟那無以名狀的慘象反而激起了他無窮的殺氣。

明軍縱然有一兩名智將識破計策又能怎樣?他曾經率領三百名部眾與四千名衛所官兵決戰,明軍一戰即潰,他率領三百勇士自後面掩殺,追殺明軍五百人,而自已只死了十六個人。他的勇士是無敵的。明軍將領縱有頭腦,率領著一群膽小如鼠地士兵還不是一沖即散,重演當年痛快宰殺的一幕?

何況主公已棄了吳江,率大軍繞至明軍背後,一部偷襲蘇州城,一部劫奪明軍輜重中的火炮,兩下合圍,大可屠盡明軍。為兄弟們報仇。

明軍開火了,火銃砰砰、弓弦嘈切,揮舞著五尺長刀攻到近前的倭寇倒下一片,但是悍不畏死的倭寇一刻也不停歇,仍然凶悍地嚎叫著猛撲過來,他們知道,只要接近了明軍,按照慣例。就是他們一邊倒的屠殺了。一頭狼,沖進一萬頭羊的隊伍,又有何懼?

明軍悄然變換著陣形,方才在火銃和弓弩發射前放盾蹲低的士兵們站了起來,他們沒有舉起半人高地盾牌。而是紛紛握緊了細麻纏繞的長柄朴刀刀柄。

臨近茶山一側的道路上,棄盾握刀的士兵每人左右各隔著近五尺的距離,他們交叉站成三排,橫向排成長長的隊伍。鎮靜自若地看著疾撲過來的倭寇,刀鋒一寸寸拔出鞘來,發出滲人的磨擦聲,但那聲音全被倭寇地喊殺聲掩蓋住了。

這支隊伍,是楊凌從內廠和外四家軍中抽tiáo的jīng英,他們有的是同韃靼鐵騎連年廝殺、無數次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百戰老兵,有的是在錢塘cháo前手刃過無數倭寇,又受過邊塞戰事洗禮地新銳戰士。

這支三千人的鐵軍。縱然面對著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士也毫不畏懼,又怎會將這些沖鋒起來毫無陣形、身材矮小卻舉著不成比例的長刀,顯地有些可笑的倭寇放在眼里?

木村中原領著海盜們沖到面前了,他們忽然發現,這些背對火光,容貌都隱在黑暗之中的漢人,同他們熟知的衛所官兵似乎有些不同:

這些人的身材、衣著和慣於逃跑的明軍沒有什么兩樣,可是這些人的舉止、腳步。他們挺拔的腰桿兒。所表現出地那種自信和從容,都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的對手:某。不可輕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