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為淵驅魚(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4952 字 2023-06-03

第327章 為淵驅魚

今天是例行開揖會的日子,因為不管官職高低,在這文華殿上彼此見了面大家不用大禮參拜,彼此作個揖,然後就坐下開會,所以這個例會的正式名字就叫「揖會」。

用現在的話說,揖會主要是六科給事中們向內閣大學士們匯報一下工作,以及自已分管部門發現的一些尖銳問題,同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今天的例會有點特別,因為內廷司禮監大首領劉瑾也來了,而且居然坐在首位,李東陽三人依次降了一位,六科給事中們心中詫異,不過並不敢露出形sè。

現在朝政大權掌握在劉瑾手中,百官的升降也是由他說了算,正值年底考核,誰留任、誰升遷、誰下台,就是劉瑾一句話的事兒,今年年底考核一完畢,大家重新競聘上崗,除了三大學士,可以說個個都算是劉瑾任命的,誰敢對他說個不字?

給事中們平時不上朝,不過他們聽說朝中文武百官現在每日上朝散朝,除了叩拜皇帝,都要向左上方作上一揖,因為劉瑾就站在那兒。劉瑾現在抓權抓的很緊,他實在不放心把司朝事宜交給一個毛頭小子,於是很勤政地兼任了司朝太監,就站在正德皇帝龍書案左角。

好在是揖會,眾官員不會上前參拜劉瑾,大家只是團團一揖,按品秩就坐,這便開始議政。

要說議政,劉大官人風風火火,剛剛針對六部下達了幾十條改革命令,大家都不願意提及這些政令的是非,可是想議政又不能不提,眾官員面面相覷半晌,在李大學士一再催促下。戶部給事中黃景擼擼袖子出面了。

他四十出頭,黑面微須,長得象個憨厚的小生意人,黃景站起身來團團一揖,慷慨激昂地道:「下官來說兩句,下官是戶部給事中,劉公公責令戶部趁著冬季農歇清丈土地。尤其是各邊的屯田。 戶部已抽tiáo地方官員,由戶部考核官們率領奔赴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薊州、滄州等地清理丈量屯田了。

目前較近的薊州、滄州等地已經傳回消息。地方豪qiáng、官員、軍中將領的確有許多侵吞屯田,致使士兵無地可種,以致生活無著,被迫攜妻帶子逃離故鄉的,經過屯田清丈,我們清理出了這些土地,責令地方官豪勢繳歸國有,加qiáng了朝廷對屯田地控制。

但是下官覺的此令出自內廷。卻名不正言不順,那些被責令退還貪wū田地的地方豪qiáng、官員士紳藉此大造謠言,指摘劉公公專權擅斷、獨霸朝綱,對劉公公的個人名聲十分不妥,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得益者是天下百姓,受損者卻是劉公公個人,內閣為什么不能站出來承擔責任呢?」

劉瑾先還沒聽明白,聽到後來大樂。原來是自已人,他正想謙虛幾句,人群里忽然『嗤』地一聲笑:「馬pìjīng!」

殿里人雖多,可是很肅靜,這句話清清楚楚傳入劉瑾的耳中,他頓時臉sè一沉,黃景四下看看,找到了說話的人。立即不悅地冷笑道:「楊都給事,這個殿堂是議政的地方,請你說話斯文些,清丈土地,有利於朝廷、有益於百姓,難道誰能反駁么?」

楊慎才學出眾,但是畢竟年少,正是鋒芒畢露地時候。那種沉穩練達的政治家。莫不是從一腔熱血的少年時代一點點磨煉出來的,楊慎卻還不曾遇過挫折磨難。加上舉薦他的人是楊凌,老爹又是大學士,在官場人事上也很少遇到撩yīn腿、使絆子的,這性情還是沖動了點兒。

他慢悠悠地起身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火能煮食取暖,亦能焚屋傷人。端看你怎么使用罷了,丈量屯田,確是一樁好事,屯軍腐敗已不是什么秘密,早該清查了。可是屯軍將領不守法度,所以要查,如果這負責清查的人也不遵守律法,那么是解民以厄呢還是雪上加霜?」

黃景做了十多年的給事中,楊慎一個毛頭小子官卻比他大,早讓黃給事心中不滿了,他冷笑道:「不要故弄玄虛,清丈土地,能有什么壞處?是怕那些貪官wū吏們禍害地還不夠么?」

楊慎收了收袖子,往身後一背,悠然自得地踱著方步道:「問題是現在太過急功近利了,各地屯田有的被盤剝的多,有的被盤剝的少,只要查出被侵吞盤剝地土地,還地於民就是了。

可是朝廷考核這些清丈人員的標准是什么呢?是你清理出了多少,清出的多便是功,清出的少便是過,戶部給事中安大人,御史張大人負責大同地區清查,因為沒有重大地問題可彈劾、找不出那么多被侵吞的土地還邀功,竟然以玩忽職守被關進監獄。試問,還有這么荒唐的事么?」

「諸位!」楊慎拱手肅然道:「這一來派出的官員為了自已的政績,溢額邀功、斂銀請賞、任意劾治官員,甚至拷打邊軍的妻子,利用種種手段,把一些本來屬於邊軍士兵的土地也冒作被軍官侵吞的土地上繳朝廷了。

百姓和士兵不但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反而更加困苦,地方豪qiáng士紳趁機大造謠言,煽動鬧事,遼東錦州、義州地屯軍前些日子因為軍餉發不下去剛剛鬧事,現在因為清丈土地又發生sāo動,他們焚燒官署,毆打官員,地方為之大亂。好心辦壞事,禍害不亞於酷政」。

劉瑾辦差,倒也不是樁樁件件全是昏招,比如清丈土地,就確實有一大批貪臟枉法者落網,可是他的動機不純,不是為了社稷千秋,而是為了在他任上有顯著的政績,所以急功近利在所難免。

他要的僅僅是能上報給皇上的一組顯著數字以彰顯他的治政能力罷了,所以派去清丈的官員都帶著指標,不管有沒有被貪wū地土地。你清不出來就是失職,就要入獄,這些人自然凶神惡煞,到了地方不問青紅皂白,只管收剿土地,難免要釀成民變。

劉瑾被楊慎指責地臉上掛不住,他yīn陽怪氣地道:「楊大人剛剛入朝,有些規矩可能還不明白。你是吏部都給事中。不是戶部,是不是撈過界了?做官做事,不合規矩哪兒成吶?」

楊慎微微一笑,向他深施一禮道:「公公,說到規矩,公公是司禮監太監,來內閣聽政好象就不合規矩吧?這手,是不是比下官伸地更遠了?」

「你?!」劉瑾「砰」地一拍桌子。怒指著楊慎半晌,忽然氣極發笑,把袖子一拂道:「孺口小兒,咱家懶得和你計較!」

黃景冷笑道:「公公大人大量,不和你計較。我倒要和你計較計較。你既然管了我戶部的事,那我就來問問你吏部地差。兵部提交了十二名將領tiáo遷名單,還有原六省總督楊凌留在各省的『千人隊』士軍歸返原藉的提議,為何被你一一壓下。jī蛋里挑骨頭,就是不給呈到御前?十二名將領,被你通過的只有三人吧?」

楊慎笑吟吟地道:「這個么,倒正是在下職責之內,十二名將領,大多寸功未立,無功而賞遷,向無此例。官員乃皇上治國之臂指,干系重大,下官得一一詳查」。

「無功不賞?如果百十年不曾作戰,將領便再無升遷了?積累資歷升不得官?」

這十二名被提升地軍官要么是早就投靠劉瑾的人,要么是最近給劉瑾送了重禮交托買官的,象周德安等三人,雖說是送了重禮買通的,好歹確有戰績。楊慎也不能全壓下來不報。其他的庸吏他是能拖就拖。

一聽黃景的話,楊慎道:「恩賞過濫。則官員不知恩重,現在官員並無那許多空缺,積歷升官有何必要呢?」

他向劉瑾拱拱手道:「劉公公重律法、慎施恩,不計個人名利,一心為了朝廷,我這也是向劉公公學習呀。《孝宗實錄》編成,按照舊例參加編纂的翰林們都應該得到提升,劉公公不是只賞了銀子,把十六位翰林tiáo到南京六部去了么?」

翰林院一大半掌握在楊廷和手中,劉瑾恨那些翰林們假清高,不肯巴結順從自己,結果實錄編成,按照規定這些翰林職稱也該升了,工資也該長了,他卻笑眯眯地每人賞了些銀子,然後明升暗降,全部打發到南京六部養老去了。

那些翰林會干什么?會玩弄筆桿子,一番冷嘲熱諷,把這事兒鬧的滿城皆知,楊慎借此譏諷了劉瑾一番,黃景不敢在這事上糾纏,便不屑冷笑道:「花言巧語、尖牙利齒,堂堂京師第一神童,也不過是賣弄chún舌之輩罷了。小小年紀,只會故意胡攪蠻纏,不要以為倚仗父蔭,便可為所欲為,朝廷這灣水深著呢,你小心一腳踏進泥坑里,嗆上一口混水」。

楊慎是靠薦科入朝,最忌諱地就是有人說他是靠著父親的面子才做的官,聞言臉sè漲紅,一拂袖子立即反chún相譏,他是才子,才子罵人連臟字兒都不帶,暗喻影射,把個馬pìjīng埋汰的臉紅脖子粗,忍不住破口大罵。

楊慎是個孝子,但凡罵人話不是罵爹就是罵娘,一聽他口出wū言穢語,文斗立即升格成為武斗,楊慎上去就是一拳。楊慎年輕,身手俐落,黃景還手可打不著他,兩個人把文華殿當成了角斗場,你追我逃地鬧了一陣兒,黃景便露出他那被打的烏青地眼睛四處『炫耀』,叫嚷大學士之子當庭打人。

楊廷和看看鬧的實在不象話,不管對錯,做父親的得拿出個樣兒來,總不能讓人家說自已家教不嚴,於是上去揪住兒子正正反反就是幾個耳光,楊慎可不敢躲,老老實實挨了揍。

李東陽見狀忙拿出老資格上前勸架,不料黃景趁機偷襲,卻一拳打中他的肩膀,把老頭打了個趔趄,這一來同為戶部給事中地吳一山不干了,他是清流李楊一派的人。立即跳出來和自已同事掐起架來。

雙方各有好友、同仁,老成持重的還知道上前勸架,年輕點的立馬擼袖子加入戰團幫忙,這一架打的不亦樂乎,劉瑾瞧著外臣掐架,心中只是暗笑,也不去置止,老狐狸焦芳可不往里攙和。他立即叫侍候地小黃門兒找人來拉架。

御馬監的杜甫正好今天當值,負責宮中安全,急匆匆趕來一看,全是些當官兒的,尤其是人堆里楊大學士鐵青著臉不知在追著誰打,前邊一堆堵地,後邊一堆攔的,李大學士則被一大幫人擁擠的跌跌撞撞。他領來的御馬監人馬和錦衣衛瞧了這情形也不敢用武力攔阻,杜甫特別老實,實在沒招兒,這才一溜煙趕去找皇上報訊了。

楊凌趕到的時候,戰爭已到了白熱化狀態。本來是性情比較沉穩上前勸架地給事中們被人推推搡搡,有人還中了冷拳,也忿然加入了戰團,六科給事中共八十多人。除了請假的、出差的,今天到了六十九人,全部加入了戰團。

楊凌踮著腳尖看了看,場面太混亂,官員們拉扯地不成體統,袍子裂了地、烏紗掉了的,鼻青臉腫地,一邊動手。一邊還不斷發動宣傳攻勢,口中之乎者也,也不知喊些什么。最里邊劉瑾翹著二郎腿,端著杯茶笑吟吟地輕輕吹著氣兒,好象眼前什么事也沒發生似的,牆角里站著焦芳,眯著眼睛、揪著白胡子,臉上一副很焦急地模樣。只可惜那眼神怎么看怎么夠jiān詐。

楊凌顧不上和他打招呼。連忙大喊道:「住手!住手!不要打啦!」

楊凌聲音不小,可是『住手』一詞毫無威懾力。已經糾纏成一團的文官們有的掐脖子、有的抱大腿,根本沒人聽他的,楊凌不敢亂講『皇上駕到』,那是要欺君地,眼見情形無法控制,他抽冷子大吼一聲:「刀下留人!」

這一聲很有效,恐怕皇上來了喊句『住手』都沒這話有效,六十多位正在斗毆的官員齊刷刷地停在那兒,一齊向門口望來。

楊凌笑呵呵地拱手道:「諸位大人,諸位大人,久違了久違了」。

禮部都給事中何神連忙放開工部給事中老王的衣領子,對他還了一禮:「見過威國公爺」。

楊慎掙了兩掙,吼道:「放開我!」黃景正瞧著楊凌發怔,被他一吼,忙扔下楊慎那條被他抬起老高的大腿,楊慎一邊整著衣衫,一邊也走上前來作揖道:「下官見過威國公」。

這一下眾官員才反應過來,連連紛紛放開對手,向楊凌作揖施禮。『揖會』一如今早剛剛開會時那般,大家紛紛作揖,滿堂一團和氣。

現在楊凌是國公,地位在三大學士之上,三人也紛紛上前見禮,彼此寒喧一番,楊凌趁機問了問情況,這才知道事件發生地原因。劉瑾這才時放下茶杯皮笑肉不笑地迎上前來,說道:「見過威國公」。

他見了國公該行大禮的,但他現在的權勢,是許多國公見了他得倒過來給他行禮,所以劉瑾大剌剌的行了一禮,動作十分的隨便。

楊凌也不在意,隨意回了一禮,笑吟吟地道:「劉公,多日不見,劉公氣sè甚好,春風滿面,好似年輕了十歲呀」。

劉瑾干笑兩聲,眯起眼道:「威國公爺氣sè也不錯呀,這清福享的,哎喲,好象胖了點,臉也白了些,不但更英俊了,也有了國公爺的威風氣度,叫咱家看著,也替您喜歡」。

「哈哈哈哈……..」,兩人相對大笑,只是眼中殊無笑意,旁邊眾人看著兩位大佬,悄然退了一步,只聽劉瑾說道:「國公爺現在是無事一身輕吶,今兒這么大雪,怎么忽然有興致來到文華殿,不知有何貴干吶?」

楊凌眨眨眼,也笑道:「本國公也在奇怪,文華殿的『揖會』是三大學士和六科給事中議政地地方,劉公公不在司禮監坐鎮,怎么賞雪景兒賞到這兒來了?小心讓皇上看見,責斥你逾了規矩!」

劉瑾一窒,剛想說話忽瞧見杜甫陪著正德皇帝急匆匆走了進來,正德皇帝進門兒就抻著脖子喊:「誰打架?是誰打架?全都吃撐著了!你們一個個……..哎呀。哈哈哈,楊卿也在這里……..」。

這位國際警察剛剛罵了兩句,一眼瞧見楊凌立即喜孜孜地走過來,楊凌和眾官員下拜見禮,正德一把扶住他,笑道:「免了免了,楊卿啊,你可兩天沒去豹園陪朕啦。今早本想找你,可惜下了大雪,太皇太後病體也加重了……..」。

眾官員趁這機會趕緊整理的自已的官容,有兩位帽翅兒掉了,趕緊退到了人堆後邊找到帽翅兒悄悄住上安。楊凌忙問道:「太皇太後鳳體一直難愈,太醫們沒有什么好辦法么?」

正德臉sè沉了下來,輕輕搖了搖頭。楊凌目光一閃,說道:「內子文心。醫術jīng湛,況且她是皇上封的宮中女官,可否讓她來給太皇太後探脈診治一番?」

正德喜道:「對啊,我怎么把她忘了,好好好。回頭你就把她帶來」,正德不是那種喜怒不形於sè的料兒,傷心快,開心也快。立即湊近楊凌耳朵道:「一仙跟朕說,新婚之夜你是新娘子,沒義氣啊沒義氣,這么好玩地事兒居然不通知朕去看看。」

正德皇帝滿六七十位官員當成了擺設,也忘了自已來這里的目的,和楊凌嘮起了家常,劉瑾看著心里泛酸:「幸虧咱家把他擠兌下去了,要不然以皇上地聖寵。還有我混地份嘛?」

劉瑾向前一步,細聲細氣兒地道:「皇上,吏部都給事中在朝堂上論及朝政,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這可真是豈有此理,把朝廷的體面都丟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