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你戰我戰(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6782 字 2023-06-03

第357章你戰我戰

朝堂上楊慎、黃景chún槍舌箭,寸步不讓,文武百官看的津津有味。不過正德皇帝卻坐在上邊,臉拉的長長的,氣sè說不出的難看。

今天要集中力量攻訐楊凌,劉瑾托辭生病,在自已府中,壓根沒來宮中。司殿當值太監是那個憨厚老實的杜甫,杜太監見皇上臉sè越來越難看,又不知道該怎么辦,不禁也換上了一副苦瓜臉。

楊慎、黃景好象壓根沒看到正德的表情,兩個人越吵越凶,正德也越來越不耐煩。無論是黃景指責楊凌擅權專斷、昏匱無能還是楊慎指責劉瑾貪墨成風,搜刮民財,正德皇帝都不願意聽。那是他的左膀右臂,是他最信任的人。

「楊凌在外邊幫他打江山,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今年兩次祭告太廟,風風光光,那種榮耀如果不是楊凌,能這么揚眉吐氣嗎?

父皇臨終,只給了朕這么一個可伴終生的股肱之臣,楊卿也爭氣,盡給朕長臉了,從來沒有他辦不成的事,而且用不了多久那就是朕的親妹夫了,他昏庸無能?你找個能的來朕瞧瞧。

至於劉瑾,那是從小侍候朕的人,要說他占點小便宜,朕信,其他的這些,什么買官賣官,什么搜刮民財、什么索賄百官,可能嗎?楊慎的哪件事都和錢挨著……..,唉呀,朕這兩年手頭緊吶,全仗著劉瑾給朕張羅,別是因為這個才招人恨的吧?這些科道官,一向嘩言取寵,一粒芝麻在他們的嘴里也能說成西瓜!」

尤其是,黃景為了博得百官同情,把那些少爺兵、太子黨說成了土匪。而科道官則成了無辜的受迫害者,那番慘景描述出來就象他親眼看見的一般,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偏偏正德是自從一上任就被科道整得狼狽不堪的荒唐皇帝,越聽越高興,這回可算是解了恨了。

他正想把這倆斗jī似的給事中給攆下去,殿上忽啦站出一片,張彩、劉宇、曹元等劉派大臣同聲應和。指責楊凌破壞科道,以致天下士子失心,請求皇上嚴懲。

焦芳眯著眼睛一看,就知道大決戰開始了。老頭兒吸了口長氣,心中暗道:「老夫都八十了,也沒幾年好活,夾著尾巴做了一輩子受氣官,我招誰惹誰了。可就連劉健、謝遷都擠兌我,要不是楊大人,哪有我今日揚眉吐氣?

大兒子現在做著官呢,小兒子、大孫子還沒著落,憑楊大人地本事。什么地方安排不了。至少去四川做著官,蜀王爺肯定庇護他們。行了,沒啥牽掛了,砂鍋子搗蒜。我一錘子買賣,大肚子走鋼絲,我鋌而走險。要是楊大人倒了,我就是背鍋翻筋斗,兩頭不落實,常言道士為知已者死,成不成的就今個兒了。」

老焦做完了戰前總動員,一拂長長的白須。噌地一下躥了出去,高聲喝道:「皇上,據老臣所知,吏科給事中楊慎所言,句句屬實,臣請我皇嚴查,懲辦國之大賊,以正朝綱、以清吏治、以撫民心!」

王華、楊一清、李鐸等官員就等他的信兒呢。一見老頭直指劉瑾為老賊。分明是圖窮匕現的最後關頭,立即應聲而出。蜇伏已久的楊派官員全體登場,開始反擊。

正德看的兩眼發直:昨兒不還好好的嗎?這是為什么呀,怎么兩個小小地給事中吵架,蹦出這么多幫腔的?滿朝文武,幾乎全出來了,唔……..還好,還有一少半沒動彈。

正德正暗自慶幸,楊廷和若有深意地看了眼站在最前邊的兒子,心中深深一嘆:「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道楊凌有了多大把握,現在就敢和劉瑾決戰,可是這一戰如果輸了,就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了,已經無法做伏兵了,哪怕為了兒子,現在也只能赤膊上陣了」。

楊廷和終於也一步邁了出來,俯身道:「皇上,臣也彈劾劉瑾,劉瑾納賄自肥、專權亂政、一手遮天、飛揚跋扈,皇上應予嚴懲」。

楊廷和一站出來,原本就躍躍欲試的清流派立即一擁而出,呼啦一下全跪了下去,同聲應和領袖的理由,這一下朝堂上站著的就沒剩幾個了,全是混吃等死的糊塗蟲,這些人左看看、右看看,大家都跪著,自個兒站著不太好看,於是也悄沒聲兒地跪下了,也不言語,誰也不知道他們是贊成哪一派地。

正德真的傻眼了,滿朝文武全部下跪,一伙人吵著要求罷楊凌,另一伙吵著要求除劉瑾,這下可不能再裝糊塗了,這下怎么辦?正德瞪著眼瞧了半天,也不知是該查楊凌還是辦劉瑾,正發懵的時候呢,一個小黃門匆匆入殿,高聲宣道:「李東陽大學士上殿見駕!」

李東陽回來了!

劉派一驚:這下子可又多了個對手了,平時李東陽對劉瑾那也是恭恭敬敬,有閑空的時候還請他喝頓酒,可是官場上整天一塊兒喝酒的也未必是朋友,楊廷和公然站在楊凌一邊,李東陽還跑得了嗎?

清流派和楊派卻是心中一喜,又來了一個重量級人員,自已這一派說話更有影響力了。

李東陽這一路悠哉悠哉地蹭時間,即便收到太皇太後病逝的飛馬快報了,還是裝作身體衰弱,快行不得,一天幾十里的晃,因為他還摸不准京里的情形,不知道楊凌到底何時動手。他是內閣首輔。如果回去早了,很多事就要首當其沖,對於一個有經驗地官場老油條來說,最不利的局面就是過早地把自已bào露在所有人面前,讓人明白自已地目的和言行,哪怕他不是唱主角的。

直到他派往京師的家人傳來消息,楊凌開始整頓科道了,李東陽才突然加快速度。日夜兼程地往京師趕。別人都猜到楊凌這是借力打力,趁機把科道重新從劉瑾手中奪回來,李東陽卻看出了他更深一層的含義:舉火燎原,人人勢危!

當人人都陷入危機的時候,無論他們出於什么目地,需要領袖出來承擔一切是必然的結果。這一次,是楊凌和劉瑾地最終決戰了,勝負在此一舉。做為一位托孤老臣,他豈能置身事外?

正德被這種滿朝文武全部參予的大決戰場面嚇呆了,如果換一個被彈劾的大臣,他不會這么失措,然而現在要他斬去一條手臂。那是一種什么心情?就在這時,李東陽到了,正德大喜,竟然一下子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高聲道:「宣,快宣李愛卿!」

李東陽上殿一看,也嚇了一跳,這場面……..,所有的官員全跪在地上,滿臉激憤,一如當年劉健、謝遷和自已三人率領滿朝文武向皇帝bī宮,要求誅殺八虎時的情景。不同的是,那時滿朝文武是一條心,就連一向倔qiáng地正德也幾度動搖,險些真地殺了八虎。而這一次,其中卻有不少是劉瑾地人,上一次一邊倒地局面,殺不了劉瑾,這一次呢?

所有的官員都微微扭頭。看著一步一步穩穩前行的李東陽。正德站在龍書案前,也興奮的沒有就坐。李東陽在眾人注視之下。一邊前行,一邊緊張分析著眼前地局面。

老眼微微一掃:兩個正主兒都沒露面。想起楊凌,李東陽心情稍稍放松了。上一次八虎未死,是因為楊凌秘密回京,以雷霆手段攻下東廠、智取司禮監,把內廷、十二團營一夜之間掌握在手中。這一次楊凌和劉瑾之戰,可以預料的是三廠一衛外加十二團營,都決不可能幫助任何一方用武力打擊對手,就看這兩人如何斗智斗力了。

李東陽走到最前方,面sè從容,行禮如儀地道:「臣李東陽叩見吾皇萬歲!」

頓了一頓,有關太皇太後病逝的事他沒有提,畢竟喪禮已畢,朝堂上現在劍拔弩張的,他這一邊一問候,皇上那邊就得答,配著這氣氛不倫不類地。做為托孤老臣,三朝元老,少不得一會兒得去後宮祭拜靈位的。

正德皇帝迫不及待地道:「愛卿請起,快快請起,愛卿一路勞頓,真是辛苦了。朕現在正有一件難決,李愛卿是內閣首輔,還望愛卿能為朕分憂解難」。

正德這話一出口,李東陽頓覺一道道目光自左右向他射來,眼睛微微一閃,只見右邊焦芳、楊廷和、王華、楊一清目光灼灼地正瞪著他,再往左一看,張彩、曹元、劉宇等人也不錯眼珠地緊盯著他,身後……..

如果那些目光是箭,李東陽將是一支最偉大的箭靶。李東陽長長吸了口氣,躬身道:「老臣剛剛回京,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請皇上垂詢便是」。

正德將雙方的沖突重復了一遍,然後說道:「李卿,你是三朝元老、先帝托孤重臣,老成持成、威望卓著,你看朕該怎么辦?」

李東陽略一沉吟,不理左右那道道目光,拱手說道:「皇上,所謂無風不起浪,滿朝文武各執已見,事情恐怕不會是空xué來風那么簡單。今日時辰已晚,依老臣之見,不妨於明日宣召威國公、劉公公和機要大員,當面說清楚的好。」

一件大事,做為一個臣子,你jīng心籌備,再三盤算,哪怕准備了多少年,能否成功,可能只在皇帝一念之間,君王的無尚權力,決定了這條游戲規則就是如此,現在皇上被百官沖擊的情緒已在激動之中,給他一個緩沖,他可以靜下心來,也更容易思索、更容易接受意見。

昔日三位托孤老臣,劉健、謝遷全都倒了,只有李東陽屹立不倒。就是因為他的從政風格與那兩位截然不同。百官bī宮,要殺八虎時,他是內閣里唯一一個建議流放而不殺地人,就因為這,激進的劉健、謝遷被驅逐,劉瑾卻沒動他。

現在百官之爭已經bī得皇帝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他就沒有必要現在表明態度了,楊、劉二人在皇帝心中的位置遠非他可以相比的。他現在表態,皇帝仍然不過是把二人召來質詢,不會因為他一句話就把劉瑾下了大獄,既然如此,莫不如保持中立,立場超然,隨機應變地機會才多些。

要想河邊不濕鞋,永遠離河兩三尺。這棵政壇長青樹深諳左右逢源之理,倒不是他不辨是非,而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政治斗爭手段謹小慎微,預留余地。這也不是生來就有的本事,也是在一次次政爭中逐漸形成地。

正德最希望就此息事寧人。一筆揭過,可是見李東陽也這么說,不禁失望地坐回椅上,沉思片刻道:「明日。內閣、大九卿、小九卿,及督察院、十三道御使、六科一眾官員,於中和殿開午朝會。退朝!李卿,隨朕到乾清宮去。」

群臣俯首:「恭送陛下!」

正德一言不發,默默離開寶座,楊廷和等人雖然急欲上前與李東陽攀談,可是張彩等人虎視耽耽地,李東陽既然沒有明確表態站在他們一邊。必然用其用意,在皇帝即將單獨召見之前與他交談,不免會貽人話柄,所以他們只是望了李東陽一眼,便默默退出了大殿。

張彩等人眼看著李東陽向後殿走去,彼此對視一眼,立即心急火燎地出了大殿,急著去給劉瑾送信。宮中講究禮儀。不得奔跑快行。這些官兒拉著架子一步三搖,心中卻急如油煎。剛剛出了午門。他們就提起袍裾,一溜小跑地奔向自已的官轎,直奔劉府去了……..

「如今局勢明朗,誰也無法後退半步,有關劉瑾貪wū亂政地罪證,我已收集齊全,現在其實也沒什么東西好再預作准備了,閣老先回去休息,明日便大開大闔,正面決戰了」。

「是!門下告退,門下回去再拜訪李東陽、楊廷和、王華等人,大家敲定個一致地tiáo子,配合國公行動」。焦芳瞥了眼坐在牆角的成綺韻,拱手告辭。

「有勞閣老」,楊凌起身送客,成綺韻也從牆邊椅上站了起來,清眸如水,黛眉如煙,娉娉婷婷,風情萬種,臉上掛著淺淺的笑意。

楊凌將焦閣老送出宅去,徑自回到內書房,剛一進屋,成綺韻已翩躚飄至,兩條翠袖玉臂環住了他的脖子,灼熱的雙chún緊緊啜住了他的嘴chún。

楊凌也下意識地擁住了她結實而充滿彈性的小蠻腰,指尖向下觸處,是腰窩兒一陷隨即攸然賁起的曼妙曲線,那下邊是渾圓結實、豐潤中透著厚重彈性地隆臀。

懷里的美人兒昵喃著思念之情,噴出的呼吸都是灼熱的,可是她的身姿和神情仍然給人一種水一樣地美感,盡管,那是一汪沸水。

江南女子的美,美在水一樣的風情,這種風情決定了她無論是豐滿一些,還是羸弱一些,都象小池流水,靈秀婉約。

兩個人就這么吻著,走著,輕快的步伐竟然奇妙地契合著,仿佛曼妙地舞步,一直走進內書房里的小房間內,這里幾乎已經固定變成了成綺韻每次登門時的住處,也成了兩個人偷情的快樂天地。

「大人,分開這么久,你的一舉一動我都知道,可是不知怎么地。見了你還是想問一遍,好多好多話兒……..」

這時的成綺韻,完全拋開了機心,純凈的如同一個未諳世事地小女子,那種妖媚魅惑的風情也一變如水般純凈。楊凌笑道:「可是你的舉動,我卻一點也不知道,快說說。內廠分離後,咱們的人手安排地怎么樣,江南一切都好么?」

成綺韻撇撇嘴道:「人家才不信呢,科道幾十個官員落馬,有地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罪行,有地是幾年前的舊帳,你沒動用咱們的人手?可是動用的是哪一組人馬,我居然一點兒也查不到呢」。

楊凌呵呵一笑。拉著她在椅子上坐下,讓她坐在自已腿上,攬住了她的纖腰,一邊上下其手,恣意品嘗這絕世尤物的銷魂滋味。一邊貼著她的耳朵低聲道:「別忘了,內廠是我一手創辦,要tiáo動人手容易的很,也自然有我地門道。

不過要了解你的動向。那又要安排一批專門的人手,你沒有消息送回來,我就知道你那邊安然無恙了,何必監視你的一舉一動呢,需要告訴我的,你自然會說給我聽,是不是?」

成綺韻地身子一僵,然後忽地轉過身來。緊緊抱住了他,柔滑的臉頰貼著他的xiōng膛,一句話也不說,過了許久許久,她才緩緩抬起頭來,眸子里閃著瑩瑩的淚兒,恬靜婉然,柔聲說道:「大人。人家真地為你粉身碎骨都甘心。真的,哪怕為你去死。人家心里都是甜甜的」。

楊凌知道她語出真誠,也為這女子的痴心所動,他不願兩人相見這么傷感,忙換了語氣道:「咱們的人手脫離內廠後布署的如何了?江南是內廠財富的重要來源,脫離內廠後生意經營,必然要受些影響,不過我們已經有了基礎,再加上江南吳濟淵、徐經等世代豪商的加盟,應該能很快運轉正常吧?」

「嗯……..」,成綺韻又象貓兒似地偎進他的懷里,輕聲把內廠真正的勢力脫離開來後的部署安排,給楊凌詳細敘述了一遍。楊凌聽了微微有些疑惑地道:「我是叫你重視遼東,畢竟,朝廷只要一安定下來,再加上韃靼內亂已生,平定北疆適在必行,可是……..咱們的人才、財力是不是投注的太多了點兒?」

「不算多啊,劉瑾掌控著三廠一衛,雖說三廠一衛的首腦對他只是虛應了事,但是劉瑾卻把三廠一衛中一些投機取利之輩拉攏了過去,為了以防萬一嘛……..去!」

她繼續說道:「這樣,我們的勢力部署必然得遠離中原,以免為劉瑾察覺,影響你的除jiān大計。我的意思是南北呼應,北在遼東,南在夷洲(台灣),中間江南。

遼東有大明、朵顏三衛、女真,還有韃靼的一些部落,勢力錯綜復雜,是牽系各種勢力的重要所在,有利於我們在那里發展壯大。夷洲是各地移民散居,沒有官府治理,現在不過是幾個豪紳富商,倚仗財勢維持當地基本的秩序。但是那里與泉州、福州等地來往密切,在那里設置重要據點,發展壯大,既不會引起朝廷注意,也可以隨時根據需要移駐內地。

至於中間……..,那就純粹是大爺您的金銀山啰,那里主要是做生意,而且現在開海通商,只要經營得法,可謂財源滾滾,現在阿德妮和憐兒在江南主持大局,這兩個人,一個善理政、一個擅理財,而且生意開始全面向海外經營發展,這可是bào利。一船船貨物運出去,載回來的可都是真金白銀」。

成綺韻吃吃地笑:「沿海一帶從北到南。谷大用、閩大人、韓武、彭小恙、嚴嵩、何總兵、王美人全對大人您奉若神明,這樣的關系我怎能不用?一出了海,在琉球、朝鮮和滿剌加你的影響也無人能及,至於東瀛也不用說啦,那位唐大才子倍受禮遇,簡直是樂不思蜀,有他在那,你的生意一路暢通。所以現在咱們是最大的海商,找咱們合作的富紳豪門打破頭地往里擠呢」。

楊凌微微一笑,文化傾銷是長遠、最見效的侵略,他也知道許多不得志的江南才子現在紛赴東瀛傳經授道,中華文化風靡一時。他還准備等劉瑾一事了結,讓青城狂士盧士傑帶動一批川陝才子再赴東瀛呢,要徹底改變深埋那些人心底的劣性,說不定立體化、全天候的『孔聖大軍』攻擊。遠比刀劍更加有效。

聽到成綺韻不拘於一時一地,如此開闊長遠的安排,楊凌心中還有些暗暗稱奇:這個妮子,老是給他驚奇。旁人不知道,他卻知道這幾個地方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戰略上的重要性。東北各種原始資源最是豐富。簡直拖出森林就是錢,或者迅速轉化為戰備物資。

江南維系南北,且是大明糧倉,天下稅賦十之六七出於此地。經濟地位無處可比,如今開海通商,那里更是萬舸運集、商賈如雲,商機無限的所在。

至於夷州,說實話,那里現在還沒有發展起來,無論農業、工業、商業都還很脆弱,在當地更是無錢可賺。可是這個地方如果占據下來,海運成本就將大大降低。做為一支龐大地私人海運組織,如果要在官府之外私設一定的武裝護航,夷洲將來……..」。

楊凌心中忽地閃過一個古怪的念頭,閃目向成綺韻看去,只見她懶洋洋的躺在懷中,滿臉甜蜜和滿足,仔細想了想。饒是她聰明絕頂、見識非凡。也決不可能有這樣長遠的謀劃、大膽的設計,這個丫頭。怕是一心撲在賺銀子上,自已因為預知未來,不免有些疑神疑鬼了。

注意到他的凝視,成綺韻微微抬起翦翦的水眸,嫣然道:「在想什么?」

楊凌忙收懾心神,笑道:「喔,沒什么,我在想……..憐兒帶著孩子,又從沒經商經驗,至於阿德妮,對大明又不熟悉,她們能承擔得了這么重大地責任么?你也真是的,就放心全交給她們了」。

成綺韻格格一笑,說道:「你放心吧,就憑你在江南沿海乃至海外的關系,派個傻瓜就能坐在家門兒里收錢。更何況……..憐兒和阿德妮,不但不是傻瓜,而且個個都jīng的跟九尾狐狸jīng似的,有吳老先生、徐經公子等人指點,這些事他們勝任有余」。

楊凌輕輕嘆息一聲,道:「憐兒、盼兒,真有些對不住她們娘兒倆,等劉瑾事了,我就把她們接進京來。以前在朝為官,怕有人以此大作文章,攪了朝廷正事。現如今我只是一個散秩地國公,什么德行有虧,願意說說去,總不成因為這點事兒罷我的爵位」。

成綺韻俏生生地坐直了身子,嗔道:「就知道向人家問這問那,現在才曉得說劉瑾?你現在發動攻擊,可已有了取勝的把握?說出來讓人家幫你參詳參詳,要不這心里總是放不下」。

楊凌象逗弄小妹子似的親昵地刮了下她地鼻子,成綺韻微微皺起鼻子,雙眸一潭春水,剎那間竟有一種少女嬌憨的稚美,楊凌看的不由一呆,成綺韻有種被寵的幸福感,羞笑說道:「人家明明比你大著幾歲,老拿人家當小孩子」。

楊凌雖知她對自已死心踏地,可那種驚世駭俗的故事也不敢說給她聽,便嘿嘿笑道:「韻兒,在江南的時候,好象有個可愛的小女子,就象小羊羔兒似的,不只一晚上顫瑟瑟地叫人家『輕些個兒,好哥哥……..好哥哥……..,唔……..言猶在耳,怎么歲數又比我大了?」

「啐!」成綺韻紅暈上臉,星眸含暈,羞不可抑地瞪了他一眼,嬌聲嗔道:「你快說嘛,可有把握對付劉瑾?」

「楊凌能掐會算不成?咱家今日先發制人,突然襲擊,他竟然也能早有安排,焦芳那個老賊帶人公然跟咱家打擂台?還有楊慎!該死的楊慎。這幾日都是他值殿,咱家都沒在意,怎么就忽視了這個小兔崽子,壞了咱家大事!壞了咱家大事!」

劉瑾怒不可遏,張彩等人噤若寒蟬,盧士傑眼珠一轉,說道:「公公,楊凌既有早有准備。必定真憑實據在手,恐怕……..他抓捕科道官員的那些罪名,都是給公公您看的,真正地目的,是想要您不法地證據啊。事已至此。公公何不現在入宮,立即去見皇上表述一番忠心,皇上重情,只要有了先入為主之念。明日或可有驚無險」。

劉瑾眼睛一亮,忙道:「對呀,對對對,百官bī宮要害咱家性命時,咱家還不是一哭扭敗局?我馬上回宮」。

張文冕被劉瑾在六部里委了差使,不過品秩還不夠上殿站班地資格,所以知道消息最晚,這才剛剛趕到。所以知道一些散朝之後的事情,忙道:「公公,現在怕是來不及了,李東陽進宮見駕之後,聖諭就出來了,提前宮禁,今日皇上誰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