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軍制變革(1 / 2)

雖然李二知道張楠現在說的這個軍制變革還不是很現實,但還是要讓張楠繼續說下去,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大臣們有一個心里准備,每一次的變革,都會有著極其的大阻力,所以先說出來也好,慢慢的化解阻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知張大人所說的這府兵制有何不妥之處,這府兵制從古流傳至今,老夫並不認為有何不妥。」說話的是蕭瑀,畢竟這個可是六次拜相又罷相的狠人,張楠可是打起了十二分jīng神,能說服這位大神可是十分不易。

「既然蕭大人想知道,那小子就斗膽說一說。」張楠拱了拱手,繼續說道。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兩種軍制吧,府兵制,閑時為農,戰時為兵,國家有用則征召,無用則遣散。募兵制,國家養著軍隊,不管是閑時或者戰時,都存在,都是軍人,對於募兵制來說,軍人不止是身份,更是一種職業。」

「老夫認為這募兵制簡直是荒謬,閑時為何還要從軍,不如去種地,增加糧食產量,若是閑時國家還要養著軍隊,那對於國庫來說該是一筆多大的開支,而且是不必要的開支。」蕭瑀說道。

「蕭大人莫急,且聽小子慢慢道來。這府兵制對於募兵制來說,自然是有好處的。第一點,軍隊不容易造反。這些人他們平時在家種地,有戰事的時候才集中到一起,第一不認識戰友,第二不認識長官。這造反也就無從談起了。第二點,國家的成本比較低,軍費都是士兵自己出的,能節省一大筆的開支。」張楠笑著說道。

「既然張大人知道有如此好處,為何還要一心改變軍制呢?」蕭瑀也被張楠搞糊塗了,怎么要改變軍制的人還一個勁的說府兵制的好呢?而且還說的如此的在理。

「這有優點,自然對應的也就有缺點了。接下來我就說說這府兵制的缺點。」張楠說完,清了清嗓子說道。

「軍隊平時在家種地,朝廷沒事兒不能老把人家叫出來訓練,隨著當年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們逐漸凋零。老兵們的後代在和平中成長,戰斗力大不如前。和平也磨掉了他們的意志,這樣的人上戰場,打勝仗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張楠說完此話,武將出身的人都是不住的點頭,就連坐在上方的李二都露出了思考的神情。

「第二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的集中越來越嚴重,也就意味著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不可否認,土地兼並是一個大問題,我想各位大人應該不會否認對吧。」張楠說完,朝堂上的官員們都點了點頭。

「前面說了,當兵的義務是隨著國家分配土地而產生的。既然現在國家不再給我土地了,我憑什么還要為國家打仗。這樣有地的豪qiáng則開始逃避兵役,沒地的農民開始拒絕兵役。府兵制的兵源成了大問題。」張楠說完,朝堂上又開始討論起來,畢竟土地的兼並一直存在,就算不說,它也是客觀存在的,張楠說的這個理由讓人無可辯駁。

「接下來我在談談這募兵制的好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軍隊戰斗力qiáng,人家是職業軍人,工作時間出去砍人,業余時間練習砍人。戰斗力不可能不qiáng。」張楠此話一出,都把大家逗樂了,連反對變革的蕭瑀都笑罵道:「歪理,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