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漂洋過海的遣唐使(1 / 2)

看著面sè發白冒虛汗的李泰,張楠忽然感覺到自己任重而道遠啊。

要讓這個虛胖的李泰變成個型男,簡直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比建立天工部還有建立私人會所還要困難。不過讓張楠比較驚訝的是,李泰似乎真的對地理十分的感興趣,見到溫泉的李泰第一反應不是去建個澡堂子泡泡澡,而是想要看看這個溫泉的源頭到底在哪里。

張楠看見李泰這幅勤學好問的樣子,便從系統中兌換出了一本初中地理交給了李泰,雖然地理書上有一些東西李泰聞所未聞,但是這並不影響李泰的閱讀。

拿到了地理書的李泰如獲至寶,也不看溫泉了,也不跟著張楠上山了,一個勁的要去趕緊回家,最終在李泰的再三要求之下,張楠最終還是妥協了,把李泰放了回去,畢竟現在的李泰還處於學習階段,《括地志》這本書還要十幾年後才會出來呢。

張楠在溫泉旁邊圈出了一塊地,讓工部的人把地基打在此處,順便又給出了自己的搭建方案,為了建好這個私人會所,張楠幾乎是平了一個山頭,才算把這個私人會所的地點確定了下來。

接下來張楠每天的工作就是每天監督李泰健身,然後跑到工地上面當監工,房子搭建好了之後,張楠又開始搞內部的裝修。

張楠是還是過高的估計了古代的建築速度了,要放到現代,像這么一個私人會所,不說多,兩三個月肯定是能夠建的好的,可是大唐就不一樣了,沒有汽車,沒有塔吊,所有工作都是由人力來完成,這大大的拖慢了工程進度,一來二去的,竟然就過了小半年。

就在私人會所要建立起來的時候,歷史上該來的事情還是來了。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終於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從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隋唐時期,日本正處於社會變革時期,即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余人。

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對於日本而言,那個國家先進,那個國家qiáng大,他就會學習那個國家,唐朝時中國國力雄厚,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處於世界的前端。

而這時候的日本就十分識趣的派出了遣唐使,開始學習中國的法律制度,文化藝術,以及科學。就連現在日本的平城京,也是京都,今天的奈良,也都是左京仿長安,右京仿洛陽。

而等到近現代的時,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准將培里率領艦隊qiáng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於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這是日本與西方列qiáng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雖然日本就此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可是卻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讓日本看見了科技的力量,更有甚者在當時提出要全面西方化,甚至連文字也要廢棄,改用字母。

所以在張楠看來,日本就是完完全全的實用主義者,你有用的時候,他就可以裝孫子,等你沒有用的時候,那角sè可就要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