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龍(1 / 2)

其實對於這個國旗的事情,張楠在內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了,既然是龍的傳人,那自然要在國旗上面加上龍元素,底sè張楠打算用紅sè,畢竟中國紅嘛。

而國旗圖案上只單單一個龍未免顯得有些太過單tiáo,所以張楠想要再加上一些東西,但是要加什么,張楠還沒有想好。內心中有了底稿,張楠畫起來就要容易的多了。

其實龍圖騰的演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最後才變成蟠龍這個完美的中國龍形象,而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春秋以前,可稱之為「古代龍」。古代龍多作匍匐爬行狀,結構形態比較粗陋,蛇身獸頭,保持著爬行動物的特點。但它們的形狀極為豐富,也異常怪異。或尖角,或齒角,或無角,或長鼻,或卷鼻,或無鼻,或多鰭,或一鰭,或無鰭,或一足,或前後有足,或無足,總之除了丑之外,張楠覺得這個時期的龍圖騰沒有任何的特點。

第二階段是從戰國到唐代,可稱之為「中世龍」。這是龍的形態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中世龍」開始脫去了爬行動物的特點,從匍匐走向飛騰。龍的體態多呈蛇形,顯得剛健有力。形態結構也開始復雜化,出現了頭發、節毛,角開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變為鹿角,羊須的特征開始突出,有時則表現為獸身。

其實這個時候的龍圖騰已經初具現代龍的特點了,只是張楠要的不是這個。

第三階段是宋以後,可稱之為「現代龍」。宋以後,龍的形態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現代龍的主要特點是蜿蜒多姿,通體華美,雖仍保持著不可一世的威嚴,但卻失去了中世龍的剛猛。它們的頭角由短變長,呈叉狀,但卻沒有進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種「威儀棣棣」的容度。上齶由卷變直,口由深變淺,原始龍帶血的巨口,變成了滿足生存需求的覓食工具。身軀延長,須發長飄,身體的各個部分表現得極為協tiáo,優美的姿態更富有神韻。

而張楠,要的就是這個有著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的蟠龍。

等到張楠成功的畫出了一條張牙舞爪的蟠龍的時候,李二便是拍起了手來。

「清泉啊,朕觀你這個龍畫的當真是傳神無比,朕原先還不知道這真龍到底是個什么模樣,但是看了你這個龍之後,朕才知道,原來這才是真龍啊。」李二撫掌大笑道,看的出來,張楠畫的這條蟠龍十分符合李二的心意。

也難怪李二會這么想,其實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唐代以前以及唐代的一些龍圖騰,那確實長得不怎么樣,和張楠這個樣貌神駿的蟠龍一比,自然是相形見絀。畢竟張楠這個龍可是經歷了千年發展的完全體。

「確實確實,皇上,臣看清泉畫的這個龍簡直是活靈活現,難不成清泉你真的見過真龍嗎?」長孫無忌捋著胡子說道,看的出來,張楠畫的這個龍已經是獲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

長孫無忌這么一說,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是聚集在了張楠的身上,畢竟如果沒有親眼看見的話,那就沒有辦法解釋為什么會把龍畫的這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