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出爐了(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37 字 10个月前

徐景行不等唐先海解釋,以不容拒絕的姿態擺手道:「別說那些有的沒的,這泥料是你的,工具、場地也都是你的,甚至拿出相對而言同樣很珍貴的段泥來讓我練手,我已經占了大便宜,怎么可能再要你的壺,所以,這壺你想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別管我的看法和想法。」

唐先海想了想,點點頭,「好吧,那我就厚著臉皮占你點便宜,我有預感,這只葫蘆壺一定會成為我這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說到這里,同樣堅定的說道:「所以,你必須留個題跋和款識。」

「這個可以有,」徐景行笑著拿起金屬刻刀,彎下腰面對那把剛剛成型的半成品葫蘆壺,略一沉思,把唐先海之前背誦的那首詩給刻了上去,當然是刻在葫蘆壺的另一面,這樣一來,一面是圖,一面是字,而且文字和圖案的內容相得益彰,倒是更顯雅致。

刻上詩句,又留下年月日和自己的名號,最後再壺蓋內部留下一個「徐」字篆體刻印。

這樣一來,人么也能知道這把壺是他跟唐先海合作的作品。

這樣的組合,在古代非常常見,都是文人和手藝人的組合,這些組合中的兩者往往能夠相輔相成,讓兩個本來不想干的人在紫砂行業中一齊成為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陳曼生和楊彭年的組合就是這樣的,陳曼生的才氣加上楊彭年jīng湛的制壺手藝,才成就了曼生壺的鼎鼎大名。

可惜,他不是陳曼生,唐先海也不是楊彭年,他們兩個距離歷史上的老前輩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們的合作肯定不會像歷史上的老前輩那么出名。

但這把葫蘆壺,確實足以讓他們兩個在小范圍內讓別人側目了。

當然,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往紫砂工藝圈子里鑽,他頂多自己做點紫砂物件擺在自己的店鋪里出售,而不會去跟唐先海的同行們搞什么競爭。同行是冤家,唐先海這樣的赤誠之人可不多見。

他留下自己的款識之後,唐先海同樣留下了他自己的款識,這把讓他們驚嘆的段泥葫蘆壺便被送入了蔭箱里晾干,等待入爐煅燒。

等唐先海放好那只葫蘆壺,屋子里的三個人忽然都緊張起來,因為這距離唐先海說的開爐時間還只有二十分來分鍾。

唐先海招招手道:「跟我來。」

徐景行帶著安心跟著唐先海進入工作間,來到那只電爐前邊,工作間里燈火通明,但非常安靜,只能聽到電爐發出的嗡嗡聲,雖然聲tiáo不高,但卻帶著一種讓人頭暈目眩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不太妙,他適應了一會兒才覺得好受了一些。

扭頭看安心和唐先海,見他們兩個沒有任何異常,心里有點納悶,暗思:難道是因為自己的感覺太靈敏了?

想想似乎也有這種可能,這才有點郁悶的將注意力集中在電爐上。

不過他沒有cào作過這種大家伙,對上邊顯示的幾個數字,只能看明白其中一個是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