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一模一樣(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27 字 10个月前

徐景行端著相框仔細端詳了幾分鍾後才輕輕放下,朝一旁神sè復雜的楊壽雲笑道:「您老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啊?」

楊壽雲緊皺眉頭:「這扇面真有問題?」

「嗯,我可以肯定,絕對不是董其昌親筆所作。」

「不可能啊,我仔細研究過,也找其他人看過,都說是董其昌的手筆,這筆法風格一看就是董其昌晚年時期的作品,不可能有假,」楊壽雲搖頭道,顯然不太相信徐景行的說法。

不過也正常,楊壽雲是國家書法協會會長,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就算不是最qiáng的,也是最qiáng的那一檔中的一位,不然是絕對坐不到那個位置上的。

也就是說,楊壽雲本人在書法鑒賞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之高的,高明的書家一定是一個高明的書法鑒定師,在鑒定書法本身方面有著一般鑒定師所沒有的優勢,所以越是那些書法造詣較高的人,在鑒定書法作品時就越自信。

楊壽雲身為書法協會會長,自然更加相信自己在書法鑒定方面的功力。

然而這樣的人畢竟不是專業的鑒定師,鑒定一幅古書法作品的真偽,不光要看書法本身,還要看款識、鈐印、紙張等元素,甚至要結合復雜的歷史史料來相互對比才能得出准確的鑒定結論。

所以,楊壽雲這樣的專業的書家在鑒定古字的時候是有優勢,但也有劣勢,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容易被品質極高的高仿品糊弄。

一般的高仿肯定瞞不過楊壽雲這樣的高手,但是有的高仿品真的可以以假亂真,甚至,有的高仿品寫的比原作還要有水平。

如此一來,楊壽雲會看走眼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這幅字的問題出在哪兒?

徐景行笑笑,對楊壽雲道:「這幅字是後人的仿作,模仿的水平極高,尤其是在『形』的模仿上幾乎到了一模一樣的地步,不管是結構還是筆劃甚至是字體風格都跟董其昌沒多大區別,唯獨沒能模仿出董其昌那種獨特的jīng氣神來,要知道,董其昌這人的一輩子可以說是相當的如意,在廟堂身居高位,在野下聲名在外,想出仕就出仕,想下野就下野,並借此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波,過的非常舒坦,可以說是一個標准的富貴人,他的筆法里有點與眾不同的閑氣和貴氣,一筆一劃都顯得特別自如,這是一般人模仿不出來的。」

楊壽雲呆了片刻,「還真是這個理兒,只是,這種說辭的說服力還不夠啊。」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我就不顯擺了,最大的破綻還在紙上,但不是這些文字,而是鈐印,」徐景行從容的指著扇面左下側的一枚鈐印道:「這是一枚『董玄宰』的朱文印,從外形看跟真品毫無二致,但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端倪。」

「什么端倪?」楊壽雲急忙追問。

「您找一枚放大鏡來。」

一旁的小姑娘楊玉潔飛快的跑出去找了一柄放大鏡過來遞到徐景行手里。

徐景行笑著摸了摸小姑娘大的腦袋,然後直接將放大鏡遞給楊壽雲,「您仔細看那個『董』字的右下側的邊框,正版的邊框那一段是完全斷裂的,而這幅扇面上的則是似斷似連,您是經驗豐富的大書家,經常使用印章,肯定明白其中的不同。」

楊壽雲半信半疑的拿著放大鏡仔細端詳了好幾分鍾,然後又翻出一本《古字畫鈐印大全》找到董其昌的鈐印,來來回回的對比了兩分多鍾,這才半是懊悔半是欽佩的長嘆一聲:「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注意觀察就不難做到,」徐景行謙虛到。

「說的輕松,一般人誰能注意到這樣的細節?別說一般人,就是那些個專門研究印章的專家也不見得能注意到這一點,」楊壽雲搖搖頭,忽然好奇的問:「對了,你剛才並沒有使用放大鏡,是怎么注意到這點破綻的?」

「呵呵,我的眼力比較好使啊,您也知道,我是習武之人,視覺比常人敏銳的多,別說這樣的常規印章,就是那些微雕作品,我也不用放大鏡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真的?」

「這又做不得假?」

「倒也是,」楊壽雲呵呵一笑,「這么說,你在古玩鑒定方面也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