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造型的藝術(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52 字 10个月前

正准備倒茶的徐景行被葉青目光灼灼的盯住,手都不敢動了,目光在手上和茶壺上來回掃了一圈,「看什么呢?」

葉青興奮的指了指徐景行手里的紫砂壺:「壺,這壺看著很有意思啊,是哪位大家的手藝?」

「大家?」徐景行嘿嘿樂了,「大家談不上,就是個紫砂愛好者的作品而已。」

「不,絕對是大家之作,」葉青也果斷反駁道:「這壺的造型很有韻味,視覺效果比很多我經手的老紫砂壺都出sè,雖然我看不出來這是老壺還是新壺,但絕對是名壺。」

徐景行無語的盯著葉青看了幾秒鍾,「青姐啊,該說你眼光好呢,還是該說你眼力差呢?」

「什么意思?」葉青挑眉面sè不善的問。

「這壺不是老壺,也不是名壺,不過品相和做工確實不錯,因為這是我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壺,嘿嘿嘿,你能一眼相中它,說明你眼光挺好。」

「自戀狂,」葉青翻了個白眼,然後詫異的問:「你還會做紫砂壺?」

「悄悄這問題問的,多稀罕吶,當我工作間里擺著的電窯是裝樣子的?」徐景行撇撇嘴:「直接上只有我不想學的東西,就沒有我學不會的,」說到這里指了指這把壺:「這是我兩年前的作品,是我學會制壺之後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壺,當時差點沒把教我做壺的老師嚇壞。」

「這手藝,有搞頭啊,」葉青卻迅速想到了賺錢這方面:「你可以做幾把jīng品壺做拍品,應該有機會賣個不錯的價格。」

「別,咱們老老實實的慢慢來,先把名堂打出來再說,」徐景行急忙搖頭:「再說我這手藝也才剛入門,學會之後就做了不到一巴掌數的壺,這么急急呼呼的拿出去換錢,容易砸招牌,等我練練再說吧。」

「可是我看著這壺真的很不錯啊,」葉青兩眼盯著徐景行手里的朱紅sè西施壺都舍不得眨眼睛。

好吧,這把西施壺的品相確實挺好,連徐景行自個兒都很喜歡,要不然也不會用它來招待客人。

這壺是顏sè較淡的朱紅sè,形狀圓潤豐滿,氣質很乖巧,視覺效果很柔和,還帶著點淡淡的素雅,仿佛一個穿著淡紅sè薄紗裙的古典女子,豐滿圓潤嬌俏溫潤,有種讓人情不自禁想要撫摸的沖動。

藝術這玩意兒吧,從原理來講,大部分都講究一個視覺效果,然後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來達到所謂的「藝術感」,所以在徐景行看來,不管是書法還是美術,又或者是雕刻、泥塑、編織等等絕大部分工藝美術分類,都可以歸結為「造型藝術」。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書法。

書法的原本功能其實是傳遞文字和思想,是一種工具,應該是越簡單越明了越直接越好,就如同文字從甲骨文變篆字再變成繁體字直至現如今的簡體字,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這樣的變化無疑是極好的。

但為什么在簡體字如此普及的情況下還有人喜歡寫繁體字甚至篆字以及雜七雜八的冷門文字呢?

因為造型藝術。

繁體字在書法領域被使用了數千年之久,很多文字的造型都有成熟的套路和變化,只要死記硬背下來再勤加練習,寫出來就有漂亮的藝術感,完全不需要自己創作。

甚至有些字體本身就是從原始的圖形文字轉遍過來的,比如說巴東文、八思巴文等文字,本身就具備很qiáng的藝術效果,拿過來是稍加潤澤同樣能成為極其出彩的造型。

但簡體字使用時間短,筆畫稀少,字體相對簡單,想要把簡體字寫出設計感,難度很高,不是真正的高手根本玩不轉。

所以在書法領域,尤其是大筆書法領域,普遍更青睞繁體字。

說透了,回頭再看那些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就能大致理解那些作品的高明之處了。

比如說太祖和光頭的字。

這兩位同時期的風雲人物經常被人拿來做對比,尤其是書法方面,太祖的很多書法作品寫的那叫一個……看不懂,不是書法專業的人看了覺得這是啥東西啊,完全不認識。

而光頭的字呢,寫的一板一眼筆畫跟印刷出來的一樣規整,看著很整齊。

有人就說了,光頭的字寫得好,因為能認出來,一個字,或者一幅字,你認不出來寫的再好有什么用?

沒錯,從傳遞信息的角度來看,確實是越好辨認的字就越能更清晰直觀的傳遞文字所承載的信息。

但當人們把書法當做藝術來欣賞的時候,境遇卻又截然相反,光頭的字很規整,但完全沒有設計感,就是按照常規的筆法一板一眼的瞄出來,隨便一個小學生學上三兩年都能做到。

而太祖的字,則每一個都是按照自己的書寫習慣設計和對書法的理解創作出來的,字體構架、筆畫筆勢、運筆行筆都充滿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從藝術角度來講,這是純粹的原創作品,而且是高水平的原創作品,每個字都是一幅小的線條畫。

這就是造型藝術。

書法如此,紫砂壺也如此。

如果把紫砂壺當普通的喝茶工具來看,機器軋制的紫砂壺跟顧景舟親手制作的紫砂壺沒什么區別,只要不漏水、不回溜、不滴流,那就是一把好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