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外銷轉內銷(1 / 2)

范連城回來後,聽取別人意見創建了連城國際公司。

即使前段時間通過獵頭,繼續招聘十多人,當前的員工總數仍然僅有兩位數,比起其他公司,更像是一個小而精的家族辦公室,專門負責幫助范連城打理資產。

算上即將上市的龍城集團股份,總規模達到一百多億,就算是在出了名的發達地區賭城那邊,這個數字也十分可觀了。

員工數量少,連辦公場地都屬於范連城,一棟十多層的小樓,兩層留作自用,剩下的對外出租。

隨著短期內加大了套現的力度,意味著帶來了收入和資金,哪怕賭城的稅率比較低,也意味著必須交出去一大筆錢。

在賭城經營公司,一般需要繳納兩種稅。

一種是營業稅,每年三百到五百塊,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種是所得補充稅,稅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二,根據公司的實際盈利(純利)來計算,企業不贏利就不需要交稅,按照地域來源原則征稅,只征收來自於賭城范圍內的收入。

在范連城看來,這就厲害了,意味著按照成交金額計算,一下子就要繳納出去一億多港幣,哪怕賭城已經算是被人忽視的稅收窪地,但到需要掏錢時候難免會心疼。

而且。

在這種可憐的公司規模,以及側重於投資的業務下,收入沒辦法隱藏起來,更別提仍然被官方稅務機構緊盯著呢。

合法避稅跟偷稅漏稅相比,雖然都意味著少繳,可一個會坐牢,前者不會,因此是時候好好考慮一下接下來該怎么辦了。

平時花錢不多,然而和將財富拱手讓人相比,范連城不介意奢侈一把,等宋福祥問起有什么打算,他告訴說自己最近會了解一下私人飛機或者游艇,也將去東南亞找找文旅酒店項目,或者來內地投資。

具體操作要看怎么樣對自己最有利,等資金到賬後再考慮也不遲。

以前范連城太窮了,收入遠遠低於倫敦規定的最低收入標准,壓根不需要考慮納稅的問題,現在不得不考慮合法避稅了。

也終於明白在課堂上,老師說起馬太效應時候,總喜歡把「比起省錢,更重要的是多掙錢」這句話掛在嘴邊上,相較於開支,如何掙錢更重要,富人的大額開支,往往也意味著理財和投資,例如老范的那些個古玩文物,還有家里的豪宅、豪車,掛靠在公司下面可以抵稅。

至於怎么多掙錢,老師沒有說。

看看對方每年幾萬英鎊的收入,估計自己也沒琢磨明白這個問題。

普通人總以為對富人征收重稅,自己的生活就能變得更好。

然而從現實中來看,哪里的稅重,哪里的富人就越喜歡往外跑,帶走資金、甚至搬走工廠。

沒了工廠,沒人投資,工薪者們沒了收入來源,大量失業,生活質量反倒會直線下降,對富人們固然有影響,但他們換個地方生活,一樣不會缺衣少食、缺少投資機會。

稅低的地方,經濟則更為繁榮,引來大量富豪,帶著大筆資金。

事實就是如此。

找個平衡點很重要,既要爭取多收稅,又不能逼走富人們,這大概也是歐美多國留下「慈善信托」這個後門,讓富人們免交遺產稅,將財富留給子孫後代的原因,更是賭城和港城陸續籌備取消遺產稅的原因。

假如不是知道已經在著手籌備取消遺產稅,范連城多半也會選擇去列支敦士登、摩納哥等地,面積只有2.02平方公里的摩納哥公國,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再看東南亞的新加坡,也是出了名的避稅地,個人所得稅稅率極低,引來大量富人。

對於這個群體來說,移民非常簡單,有時候跟其他方面沒關系,純粹是被個人利益驅使著,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財富流動,以爭取到最大利益。

假如某天傳來消息說,成為月球公民後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需要繳納公司所得稅、遺產稅,人們一樣會把戶籍遷過去,然後在能掙錢的地方投資賺錢,哪怕那地方完全不適合住人。

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不是五月份那位自己打工養活自己的毛頭小子,范連城的想法也在產生變化。原先覺得掙錢挺沒意思,最近才發現過程挺有趣、充實。

跟宋福祥交談了近一個半小時,談完交易的事情後主要在聊接下來的打算,找風口、抓機遇,談來談去最後還是繞回互聯網、地產這兩個行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