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五章 還是要查一查的(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261 字 2020-07-29

小圓桌上擺放著幾道精致的淮揚小菜:清燉蟹粉獅子頭、文思豆腐、松鼠鱖魚、太白雞、大煮干絲。

一道道菜品細致精美,風格雅麗。清鮮平和。追求本味。

賈環一邊品嘗著淮揚美食,一邊聽著何師爺說著情況。

揚州作為江北第一繁華之地,天下有數的大城,說一句「金山銀海」並不過。朝廷每年要從揚州城內收取巨額稅收。稅收分為:鹽稅、關稅、正稅等。

其中鹽稅三百萬兩,由兩淮鹽運司負責。關稅幾十萬兩、正稅三十萬兩。由松江府收取。

鹽課就是鹽稅。

國朝沿襲的是明萬歷年間的綱鹽法。只有在綱冊上的鹽商擁有食鹽專賣權。每年在冊的綱商們根據窩本向鹽運司遞交一次申請,叫做認窩。認窩時,需要繳納巨額的銀兩,才拿到鹽引。這部分銀子只是鹽課的一部分。

拿到鹽引後,鹽商前往鹽場向場商收購食鹽,再向各縣發賣。這是官鹽。賣鹽所得,再向縣衙繳納鹽稅。

認窩、縣衙鹽課是鹽商在食鹽買賣環節需要繳納的鹽課中最主要兩部分。鹽課之中,還另外包含有各種雜稅,在此不作贅述。

國朝的鹽業,是從頭到尾的計劃經濟。產量、銷量、銷售區域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這樣一來,每個縣根據人口數量,都會分配到一定的銷售任務。

同理,根據計劃經濟的特色,每個縣的官鹽銷售量固定,則稅收自然也是固定的。比如:揚州府三州七縣中的首縣江都縣的鹽課就是一萬兩。

但,事情怪就怪在這里。越是靠近產鹽區的地方,越是難以完成鹽課。

沙勝官任淮揚分守道,管著揚州府、淮安府,這兩府的錢糧賦稅收不齊,直接責任人:縣令的考評可想而知,但他作為兩府最大的官員,考評同樣不會好看。

何師爺關心的就是這件事:淮安府、揚州府兩府歷年拖欠鹽課已經高達近一百萬兩白銀。

賈環詫異的道:「這倒是奇怪了!」

何師爺苦笑著解釋道:「原因就在於私鹽。私鹽價格比官鹽便宜。越是靠近產鹽地,越是私鹽泛濫。再加上揚州地處交通樞紐,又有兩淮鹽運司。每年幾億斤鹽過境。買賣私鹽更加便利,還要算上運河上過境的漕船、鹽船夾帶的私鹽。有私鹽可以買,誰會去買高價的官鹽?」

鹽商們無人肯往揚州府、淮安府的縣里運官鹽賣。虧本的生意誰願意做啊?當然,鹽商們住在揚州的地界上,還是要給縣令們人情、臉面。

但即便是有鹽商認領了部分「人情鹽引」,賣鹽。在私鹽橫行的市場情況下,只能將官鹽按照私鹽的價格賣。虧損的情況下,把賣官鹽的銀子全部交給縣衙當稅收,各縣每年的鹽課無也法收齊。規定十分,實際收了一分是常態。

所以,淮安、揚州兩府的鹽課拖欠嚴重。

賈環口里的話給憋回去,拿起酒杯與何師爺喝了一杯。

要知道,國朝販賣私鹽是要殺頭的。但是這么多人,這么多渠道在販賣,官府能殺誰的頭?

簡單點說,用律法根本無法控制現在私鹽泛濫的情況。

賈環沉吟了一會,問道:「那么,沙先生打算怎么處理這件事呢?」

何師爺道:「東翁上任以來,有心清理錢糧賦稅,但是困難重重。東翁的意思,是想要鹽商們將這部分拖欠的鹽課補齊。」

「鹽商們怎么肯?」

「所以東翁今晚去和三大鹽商之一的鄭元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