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君臨東海(1 / 2)

慶余年 貓膩 3031 字 2020-07-29

</br>第一百零六章君臨東海

范閑坐在榻上,輕輕握著奶奶的手,現奶奶手上的皺紋越來越深了,有一種要和骨肉分離的心悸感覺。診過脈之後,他現奶奶只是偶爾患了風寒,身體並沒有什么大礙,然而……畢竟年歲大了,油將盡,燈將枯,也不知還能熬幾年。

一想到這點,他的心情便低落了下去,再加上此時在樓下的那個皇帝所帶來的震驚,讓他陷入了沉默之中。

二樓里安靜了許久後,老夫人嘆了口氣說道:「你究竟在擔心什么呢?」

「我不知道以後的路要怎么走?」范閑看著奶奶那張嚴肅的面容,微笑說道,他清楚奶奶嚴肅的面容之下,隱藏的是一顆溫柔的心。

「這幾年你走的很好。」老夫人的聲音壓的有些低,雖然樓下肯定聽不到他們祖孫二人的對話。她和藹笑著,揉了揉范閑的腦袋,語氣和神情里都透著一股自豪欣慰。

以范閑這三年間所取得的地位和名聲,一手教出這個孫子來的老夫人,當然有足夠的理由得意。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范閑自嘲地拍拍腦袋,說道:「就怕走到一半時腦袋忽然掉了下來。」

老夫人靜靜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半晌後和緩說道:「是不是陛下來到澹州,讓你產生了一些不吉利的想法?」

范閑低著頭想了許久,確認了自己先前油然而生的情緒是什么,然後鄭重地點了點頭。

老夫人看著他的雙眼,輕聲說道:「你也大了,但有些話我必須要提醒你。」

「奶奶請講。」

「我們范家從來不需要站隊……而你。更不需要站隊,因為我們從來都是站在陛下的身前。」老夫人嚴肅而認真地說道:「只要保證這一點,那你永遠都不會行差踏錯。」

這句話里隱含著無數的意思,卻都是建立在對皇帝最強大地信任基礎上,范閑有些疑惑地看了奶奶一眼,卻不敢聲相問。

「用三十年證明了的事情,不需要再去懷疑。」

范閑不如此想,他認為歷史證明了的東西。往往到最後都會由將來推翻。他想了想後說道:「可是在如此情勢下,陛下離開京都,實在是太過冒險。」

「你呆會兒准備進諫?」老夫人似笑非笑看著自己的孫兒。

范閑思忖少許後點了點頭:「這時候趕回去應該還來得及。」其實這話也是個虛套,他清楚,皇帝既然在這個時候來到澹州,肯定心中有很重要的想法,不是自己幾句話就能趕回去的,只是身為一名臣子。尤其是要偽裝一名忠臣孝子,有些話他必須當面說出來。

老夫人笑著說道:「那你去吧,不然陛下會等急了。」

范閑也笑了笑,卻沒有馬上離開,又細心地用天一道的真氣探入奶奶體內。查看了一下老人家的身體狀況,留下了幾個葯方子,又陪著奶奶說了會兒閑話,直到老人家開始犯午困。才替奶奶拉好薄巾,躡手躡腳地下了樓。

下到一樓,樓內禮部尚書,欽天監正,姚太監,那些人看著范閑地眼神都有些怪異。這些人沒有想到小范大人的膽子竟然如此之大,在二樓上停留了如此之久,將等著與他說話的皇帝陛下晾了半天。

這個世界上。敢讓慶國皇帝等了這么久的人,大概也只有范閑一人。這些大人物們心里都在琢磨著,陛下對於這個私生子的寵愛,果然是到了一種很誇張的地步。

范閑對這幾人行了一禮,微笑問道:「陛下呢?」

禮部尚書苦笑了一聲,用眼神往外面瞥了瞥,給他指了道路。姚太監忍著笑將范閑領出門去,說道:「在園子里看桂花兒。」

澹州最出名的便是花茶。范尚書和范閑都喜歡這一口。每年老宅都會往京都里送,其中一部分還是貢入了宮中。老宅里的園子雖然不大。但有一角也被范閑當年隔了起來,種了些桂花兒,以備混茶之用。

走到那角園子外,姚太監佝著身子退下,范閑心里覺得有些奇怪,御書房地領太監不在陛下身邊服侍著,怎么卻跑了?一面想著,他的腳步已經踏入了園中,看見那株樹下的皇帝。

還有皇帝身邊的那個老家伙。

范閑暗吸一口冷氣,難怪姚太監不用在皇帝身邊,原來另有一位公公在側。他走上前去,向皇帝行了一禮,同時側過身子,盡量禮貌而不唐突地對那位太監說道:「洪公公安好。」

在皇帝的面前,對太監示好,這本來是絕對不應該生地事情。但范閑清楚洪公公不是一般人,皇帝也會給予他三分尊重,自己問聲好,應該不算什么。

洪四癢微微一笑,看了范閑一眼,沒有說什么,退到了皇帝的身後。

皇帝將目光從園子里的桂樹上挪了下來,拍了拍手,回頭對范閑說道:「聽說這些樹是你搬進來種的?」

范閑應了聲:「是,老宅園子不大,先前里面沒種什么樹,看著有些乏味,尤其是春夏之時,外面高樹花叢,里面卻太過清靜,所以移了幾株。」

「看來你這孩子還有幾絲情趣。」皇帝笑道:「當年朕住在這院子里地時候,也是有樹的,只不過都被朕這些人練武給打折了。」

范閑暗自咋舌,他在這宅子里住了十六年,卻一直不知道皇帝當年也曾經寄居於此,老太太的嘴也真夠嚴實。

他忽然想到父親和靖王爺都曾經提過的往事,當年陛下曾經帶著陳萍萍和父親到澹州游玩,其時陛下還只是個不出名的世子。而就是在澹州……他們碰見了母親和五竹叔。如此算來,當時皇帝住在老宅的時候,也就是……嗯,歷史車輪開始轉動的那瞬間?

在園子里散著步,和皇帝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閑話,范閑地心情漸漸有些著急起來,不知道應該找個什么機會開口,勸皇帝趕緊回京。臉上地表情開始顯得有些不自然起來。

「朕不是微服。」似乎猜到范閑在想什么,皇帝微嘲說道:「朕離開京都三日之後,便已昭告天下,所以你不要操太多心。」

范閑睜大了眼睛,吃驚問道:「陛下……所有人都知道您來了澹州?」

「錯,是所有人都知道朕要去祭天。」皇帝看了他一眼,將雙手負在身後,當先走出了園子。

范閑有些疑惑地看了洪公公一眼。趕緊跟了上去,跟在皇帝身後追問道:「陛下,為什么臣不知道這件事情?」

皇帝沒有停下腳步,冷笑說道:「欽差大人您在海上玩的愉快,又如何能收到朕派去杭州的旨意?」

范閑大窘。不敢接話。

皇帝頓了頓,有些惱怒說道:「你畢竟是堂堂一路欽差,怎能擅離職守?朕已經下了旨了,讓你與祭天隊伍會合。日後回杭州後,你把這些規程走上一走。」

范閑大窘之後微驚,原來陛下的旨意早已明告天下,讓自己這個欽差加入祭天的隊伍,難怪沿海那些官員會猜到船上的人。只是皇帝先前說的話,明顯是在包庇自己……哎,看來京都那件事情過去幾個月後,陛下地心情似乎不是那么壞了。

看著皇帝地腳步邁出了老宅地木門。四周隱在暗處的護衛和院子里地官員都跟了出來,一時間場間無比熱鬧,范閑再也忍不住,趕上幾步,壓低聲音說道:「陛下……京都局勢未定,即是祭天,那臣便護送陛下回京吧。」

皇帝停下腳步,回頭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既是祭天。為何又要回京?」

范閑微怔回道:「祭天自然是在慶廟。」

「慶廟又不止一處。」皇帝淡淡說道:「大東山上也有座廟。」

范閑心頭大震,半晌說不出話來。皇帝居然千里迢迢來大東山祭天!難怪隨身的侍叢里詞臣學士極少,倒是禮部尚書、太常寺、欽天監正這幾個家伙跟著……祭天廢儲,確實需要這幾個人,只是為什么這件事情不在京都里辦,卻要跑到東海之濱來?難道皇帝就一點不擔心……

「朕知道你在擔心什么。」皇帝的表情有些柔和,似乎覺得這個兒子時時刻刻為當爹的安全著想,其心可嘉,想了想後微笑說道:「既然你無法控制你地擔心,那好,朕此行的安全,全部交由你負責。」

范閑再驚,連連苦笑,心想怎么給自己攬了這么個苦差使,此時卻也無法再去拒絕,只好謝恩應下。

「呆會兒來碼頭上見朕。」皇帝知道范閑接下來要做什么,說了一句話後,便和洪公公走出了府門,上了馬車。姚太監帶著一干侍從大臣也紛紛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