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章 獨守孝月夜歸人(1 / 2)

</br>宴會之日已過了三天,如玉也在客房里巴巴的等了三天,每每聽到動靜總要跑去門邊觀望,可惜來人從不是蘇澤。

又過了兩日,如玉愈發的坐不住了,辰砂哥哥入了東宮,往後定是有好前程的,不論以後如何,只要他能過的好,總是是件好事。

可是澤兒為何遲遲沒有音訊?莫非是舅舅遷怒了他?太子吩咐接他回返,舅舅再如何不忿,總不會對太子為敵才對,那么,為何還是不曾歸來?

正想著,就有個小宮娥跑來回事了,「給表姑娘請安,公主請表姑娘過去敘話,有小郎君的消息了。」

如玉聽得心中一涼,手都抖了起來。當初送他走時,只說那別院就在京郊,當日就能到的,怎么這都五天過去了,來的不是澤兒反是他的消息?這是什么消息,竟要五天才能到?

「麻煩你帶路了。」如玉強壓著擔憂,隨著那宮娥到了小前廳。

「表妹來了,怎么臉色這樣蒼白,快過來坐。」昌安公主還是那副高貴尊榮之態,笑著招手,把如玉叫到身邊坐了,「早就說去接你家小郎,可是出了些差錯,就拖到了現在。」

如玉本就發白的小臉越發沒了血色,急切的問:「出了什么差錯?可是澤兒他……」

看她如此擔憂,昌安公主忍不住有些憐憫,這真是紅顏薄命了,她長到這般大,怕是總共也沒過上幾天舒心日子,好好的小娘子早就被嚇怕了,不知上輩子得罪了哪路神仙,今生要過的這般凄慘。

「我的人前兒個就去接他了,可卻沒尋到他,連公爹指派小廝都不見了,我本想先瞞著你,只要將你弟弟找回來就是無礙的。後來卻聽人說,路上見過兩人,相貌與他們仿佛,且瞧方向當是進了京,我猜是他呆得憋悶,自己跑來找你,是以貼了告示,只要他能看到,自會去尋你。」

昌安公主一面仔細留意如玉的神色,一邊開解,「你是忠良之後,如今在京里也是有幾分名聲的,想要尋人當是不難,我已命人收拾出一處小院來,就在我府後的街上,地方雖是不大,但勝在清靜,正合了你這孝女的身份。」

話已至此,如玉明白這事便是說定了,無論澤兒是否回還,她必是要搬到那小院里去的,雖說她想在此等候弟弟,可是一來不知他是否真的入了京,二來總在這公主府里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倒不如搬到那小院子去清靜。

她起身道了個萬福,「承蒙公主大恩,多次相助,民女自是感恩不盡,只是還要腆顏相求,若是得了幼弟的音信,還請公主及時相告,待我等相聚,願為公主請長生牌位,永世供奉。」

昌安公主道:「好了好了,你也不必這樣拘謹,你父為朝廷鞠躬盡瘁,若是連這等小事都不能助你,也顯得皇家太過涼薄。莫再胡思亂想,我看你是個有後福的,你家小郎定能安然回返。我也不拖著你閑話了,早些回去收拾一二,今日就搬過去罷。

其實哪有什么好收拾的,當日被舅舅帶到公主府,她只身一人,除了衣裳頭面再無其它,好在昌安公主對她存了幾分善念,送了不少素色衣衫與她一並帶過去。孝期之內不可穿紅掛綠,鮮艷的衣裳都穿不得了,也戴不著首飾,黃昏時分就由公主府的馬車載著去了孝女居。

這孝女居是一處兩進的小院,地處公主府後院北街,也算是公主府的地界。也不知原本是作何用處,許久都不曾住過人,派人收拾了兩天才好進去。之前也是昌安公主突然想起這小院合適,笑言:「既是孝女所居,便叫孝女居罷。」

如玉到了孝女居,環顧四周。

這宅子的確不大,頭一進院子是下人住所,只有四間廂房,東跨院有個青磚壘起的小廚房。二進是座兩層小樓,青瓦白牆,棱花雕窗。院內生了四棵大樹,最細的也比她的腰還要粗壯些,呈合圍之勢將小樓環抱其中,此時尚為早春,想來天氣轉暖之後,必是一片郁郁蔥蔥,當可壓下不少暑氣。

院牆也是青磚造就,原主大概是個風雅的,又在院牆內刮了一層白泥,整個小院青白相間,隱於綠樹之中,透出一股清雅之風。可惜此處長年無人打理,樓角牆沿上都滋了青苔,頹然的洇濕了細白磚牆,瞧得如玉心中愈發蕭索。

孝中一切從簡,昌安公主送了兩個粗使婆子,兩個下等丫環並一個貼身丫環與她使用,只那貼身丫環是個內向的,見面問安後再沒開口,如玉記掛蘇澤也沒心思閑聊。晚飯過後,如玉叫那丫環去一樓里手的屋子睡了,整個二樓唯她一人。

盯著屋內幽幽跳動的燭光,如玉有些出神,「澤兒,你在哪里?」

此時離京向南約五十里,官道旁有一片樹林,被如玉記掛萬分的蘇澤正在與人爭執,「師父親口應了我去尋阿姊的,怎么隨便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