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滅國(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790 字 2020-06-11

四月二十日,天很黑,但龜茲城內外的大火卻將夜空點亮,在城頭街巷中,映照出一張張驚恐的臉。

龜茲自詡大國,在大漢和匈奴沒來前,便在西域唯我獨尊,龜茲城,就是西域的心臟。

所以,龜茲人比起被圍城後,立刻綁了自家國王扔出去祈降的姑墨要堅強些。它乾城陷落的消息已經傳來,他們提前做好了准備,丁壯都被動員起來抵御。

畢竟都知道游牧者的脾性,一旦龜茲陷落,這座西域最繁華的城邑恐將陷入浩劫。

龜茲有在西域最高最厚的三重城牆,有上萬民眾,兩千兵卒,丁壯湊起來數量與來攻的烏孫差不多。因為龜茲有銅有鐵,裝備還算精良,或許能夠守住一時,守到左力輔君姑翼帶領的龜茲主力回援。

或許,強大的匈奴也會對龜茲施加援手。

但外城卻只堅守了不到一天。

當即將入夜時,城北郊的山上點燃了火光,城內立刻呼應,東南、西北角同時失火。

龜茲雨水本來就少,十分干燥,熊熊火焰在干燥的紅柳枝胡楊柱子上亂竄,彌漫得很快。更有人傳播謠言,說漢軍已入城,頓時引發了外城的騷亂,而烏孫人也瞅准這一時機,發動了強攻!

任弘和韓敢當沒有摻和,只在遠處饒有興致地看著雙方……菜雞互啄。

城池攻防科技,本來就需要靠戰爭來淬煉,商周時所謂的城,不過是稍高的土圍子,人都能爬上去,自不需要費腦子想攻城之術。

但是,當春秋時代的諸侯卿士們將自家城牆越壘越高,高到逾越禮制,孔子氣呼呼地要「墮三都」時,相應的進攻器械便應時而出。公輸班制作了雲梯,而墨子則還以顏色,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防守工具。

攻防之術,在慘烈的戰國時代得到了檢驗,七雄相爭,動輒十幾萬人攻城,水攻、火攻、穴攻,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可西域這邊就簡單多了,龜茲是最高大的城牆是吧?但卻高不過三丈,也就是五六米,跟漢地一座普通縣城差不多。城頭守備器械也很單調,還不如春秋時中原的水平。

於是任弘看到的,便是雙方堪稱耿直的攻守。

烏孫人對攻城沒什么經驗,但耐不住人多且弓手優秀,先有千余人下馬步射,站在百多步外,彎曲的斯基泰弓瞄准城頭,這種弓射程極遠,漫天的箭矢壓得龜茲人抬不起頭來。

他們可不像漢軍士卒那般,穿著重甲,能在箭雨中談笑風生。

而這時候,在烏孫右大將指揮下,近百名烏孫人扛著由數十根胡楊樹干捆綁而成的龐大木板,嚎叫著向城牆沖去。

看著這朴實的一幕,任弘腦中不由浮現出這樣一句話。

「攻打龜茲縣城,將是這場漢匈全面戰爭的戰略轉折點!」

在烏孫右大將計劃中,直接木板搭橋,烏孫騎兵沖將上去,外城就算拿下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木板太過厚重,烏孫人走得很慢,龜茲人還以顏色,箭不斷落下,好在大多釘在木板上,只偶爾殺傷數人。

眼看烏孫人就要將木板搭到城牆上,而城外的箭雨稍息,龜茲人紅著眼手持長兵站在牆頭想要阻擋,但烏孫人的近戰部隊出動了。

他們對城牆發動了沖鋒,快到跟前時,手里的短矛猛地擲了上去,將龜茲人撂倒一片。

隨著轟隆一聲,木板搭到了城牆上,不等龜茲人將其推落,第一隊烏孫騎士竟直接縱馬沖上了牆頭!

一旦沒了城牆庇護,龜茲人根本不是烏孫的對手,很快,整圈城牆都被占領。

烏孫人占據高處,箭矢能射到外城每個角落,被組織來作戰的普通龜茲人一哄而散,各歸其家,在大街小巷跑得到處都是,身後則是縱馬追殺的烏孫騎士。

任弘登上城頭時,正好看到一個烏孫騎士將逃跑的龜茲男子從背後一刀刺死,又下來殘忍地割走他的頭皮,血淋淋地懸掛在腰上,作為此戰的勛章。

至於龜茲兵卒,降的降,死的死,剩下的倉皇逃入第二道城牆內。

只可惜,這道城牆也沒撐多久,就在烏孫人打算撞開城門前,它卻自己打開了。

里面發生了一場火並,意欲抵抗的龜茲人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跪地而出的,是一名為「白禮」的龜茲右都尉。他帶著龜茲貴族們,打開了其中一門,向烏孫和漢使乞降。

「任君,龜茲之所以助匈奴而冒犯大漢、烏孫,皆姑翼、龜茲王二人之罪也!與吾等無關!」

白禮是被任弘劫持為人質的老熟人,可惜沒什么用處,反倒被龜茲人自己的箭射得渾身是傷,任弘也嫌他累贅,半路扔了,不想竟然沒死。

今日白禮主動開門投誠,任弘琢磨著,龜茲肢解後的三個小邦里,或許可以給他留一個位置。

任弘遂問白禮:「龜茲王絳賓與姑翼何在?」

「稟於任君,絳賓在王宮中,姑翼則親帶主力,助匈奴僮仆都尉醍醐阿達圍攻輪台。」白禮不敢抬頭看任弘,當日姑翼他們以為,這只是個小小漢使,無足輕重,卻不曾想,正是此人給龜茲帶來了毀滅。

「輪台還在?」任弘大喜,他最關心的就是這點,千萬別出現趕到時遲到一步的情況。

白禮笑道:「任君放心,大漢天兵英勇,加上甲胄精良,姑翼屢屢強攻都未踏上城牆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