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前任(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540 字 2020-06-11

胖蘿卜踩在鼓鼓的羊皮筏子上有些不安,它從來沒坐過這種「船」,十月份的水格外冰涼,若是掉下去可不好受。

韓敢當也十分警惕,因為君侯竟然准許那個「叛羌」龍耶干芒加入了隊伍,成了護羌校尉隨員之一。

任弘倒不擔心:「我聽說羌人樂於戰死而恥於病痛,他身強體壯,有的是機會逃走,卻一直忍著,被輾轉賣到金城縣。聽小吏說,此人平日自己挨打沒事,卻格外護著親族,想來是在乎他們吧。」

更何況,在龍耶干芒口中,漢官固然可恨,但他最大的仇人,還是是滅了部落,殺了他父親的先零羌諸豪。

任弘許了龍耶干芒一個還他和族人自由的餅,加上他此次來金城郡,要解決的問題便來自先零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相互利用一番也未嘗不可。

乘著當地特有的羊皮筏子,過了清澈的大河,到了其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後,前方又出現一條溝壑縱橫的河谷。

「湟谷到了。」

龍耶干芒有些激動地站立起來,他已經離開這條被他們部落稱為「母親」的河太久了。

這便是金城郡的核心,湟水河谷了,沿著它往上游走,便能進入後世青海省的地界,直到西寧。再往西,到了湟峽附近,則是龍耶部的故地。

卻見此處階地黃土肥沃,草地還沒有完全枯死,河邊有錦雞草和柳樹,藏羚羊和黃羊穿梭林中,踩得地上的落葉和苔蘚咔嚓作響,遠方的山上長著冷杉,一條條支流將黃土分割開來,兩岸分布著一些里閭和農舍。

每年夏天從東方吹來的季風帶來豐沛的雨量,讓湟水河谷更像是黃土高原的延伸,肥沃而適合農耕,而不似青藏高原其他地方那般惡劣。

要知道在後世,湟水谷地的民和、樂都、西寧、湟中、湟源幾個縣,只占了青海省面積的2%。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體量,卻擁有青海省55%的耕地面積,將近60%的人口。

「難怪趙充國跟我說,羌中皆苦,唯利河湟。」

看著這向西延伸的河谷,任弘暗道:「我現在知道為何羌人各部削尖了腦袋想要回到這了。」

從典屬國找到的文書任弘得知,這羌人從最早的祖先爰劍起,子孫支系分成了一百五十多種,散布在青藏高原東緣。河湟諸羌就占了

八十多種,最強大的名為「鍾種」,又稱先零羌,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種落聯盟,曾游牧於河湟下游,其余大者萬余人,小者數千人。

諸羌在漢初時的生存空間很大,因為月氏西遷,匈奴沒法盡占河西,諸羌可以盡情過去放牧,只要在戰爭時助匈奴攻漢即可,所以羌人很願意服從匈奴。

但霍去病河西之戰後一切都改變了,不歸附漢朝的羌人部落都被排斥在外。先零羌不服,聯合牢姐羌、封養羌解仇結盟,與匈奴通,合兵10余萬,共攻漢令居等地。

結果被漢軍反擊,非但河西隴西沒打下來,連河湟的老家都丟了。諸羌只能向西遷移流竄,先零羌跑到了高原的青海湖、茶卡鹽湖一帶過苦日子,而湟水一帶就成了漢境,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正式設金城郡管轄。

如此一來,諸羌的生存空間就更加狹小,適合他們刀耕火種的地方,就只剩下黃河南邊的大小榆谷。為了那兩個溫暖的河谷,諸羌相互攻伐,戰爭殘酷而頻繁,仇怨越積越深。難怪趙充國說,羌人相互間的矛盾,比他們同漢朝的更大,只要不一味欺辱,利用他們之間的仇怨,足以叫羌人相互攻伐,無法合力對付大漢。

龍耶部這些種小人貧的部落,連爭奪大小榆谷的資格都沒有,為了不被大種欺凌,只能依附於漢,也因此獲得了在湟水谷地游牧的資格。

大漢雖然也向河湟移民,但人口稀缺,金城郡十多個縣加起來才十萬出頭,還集中在東部。安夷縣湟峽以西,後世西寧盆地一帶幾乎無人開發,在邊境松弛後,羌人們便陸續回來了。

休息的時候,龍耶干芒蹲在河邊,將水捧在手心喝了下去,確實有些熟悉的味道:「吾等在湟峽一帶駐牧,兩代人都好好的,可數年前,先零羌開始重返湟水,漸漸侵奪諸部,吾等不敵,也曾向護羌校尉求援,然漢官不救。」

幾年前正好漢朝與東北的烏桓決裂,又開始進取西域,尤其是元鳳四年、五年,多虧了任弘築的鐵門關,漢和匈奴在西域大打出手,河西駐軍盡數西調,先零羌倒是挑了好時機重返河湟。

「以天下大局為重。」任弘暗暗念叨趙充國對自己說的話,想必數年前,金城郡的地方官們,也得到了這樣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