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只有魔法能打敗魔法!(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198 字 2020-06-11

九月下旬的焉耆城,城外鬼影森森,城內謠言四起。

先是有匈奴安插在車師附近的斥候來報,說漢軍越過大沙海進攻車師,才短短兩天就攻破了交河!

接著輪到危須,危須投降後,有不少危須人逃到焉耆,告知車師之戰具體情形:據說進攻交河的漢軍擁有一支神秘的「鬼兵」,猶如天降,飛檐走壁登上十余丈高的河心島嶼,力大無窮能扛起數百斤巨石砸門,無人是其一合之力。然漢軍並未大肆殺戮,只是殺了二王子烏貴,車師王被擒送去長安。

這些話讓被匈奴人帶走,作為人質的車師太子軍宿心中一動。他素來主張與漢親善,不要得罪大國,由此被二王子向匈奴人告發,匈奴在車師的屯田卒撤離時,便將他抓了來。好在焉耆是軍宿母親的故鄉,焉耆王是其舅父,跟在焉耆王身邊,倒也能出入自由。

而當漢軍真正抵達焉耆城外時,焉耆王和軍宿在城頭眺望,果如那些危須人所言,漢軍中有一支300多人的「鬼兵」,個個身材高大,頭頂長著牛角,面如釜底黑不溜秋。

為首的那個在危須人口中號稱「牛魔王」,能手撕反抗者的家伙,更長著長可怖的鬼面,手持造型誇張的大鉞。他的一個手下,則力大無窮,扛著一根大樹樁在肩上作為武器,也不嫌沉?真是令人駭然,焉耆人都看得膽戰心驚。

這些「鬼兵」還趕著一群牛,嘴里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聲,似乎在和這群畜生交流。

看到牛群,焉耆王就有些發暈。

焉耆人永遠忘不了幾年前在鐵門關外發生的事,漢軍不知是怎么做到的,竟能以牛群為前鋒,將焉耆、危須、尉犁聯軍沖得七零八落。尉犁王直接慘死於牛蹄之下,焉耆王則是趕著一輛驢車狂奔數十里才幸免於難。

今日莫非要故技重施?這群牛除了屁股噴火,還能上牆不成?焉耆人都有些吃不准。

更別說鬼兵和牛群身後,還有上萬騎大軍。

「聽說統領這支漢軍的,就是當年在鐵門一夜成城,借烏孫兵滅龜茲,又驅牛群為前鋒的那位任侍郎、任謁者。他如今已在大漢封了侯,又僅用兩天就破了交河,如此種種,定是有鬼神相助啊。」

軍宿知道只要能降漢,車師王的位置肯定是自己的,遂不斷勸說自己的舅父。

「交河像一座山那般高,焉耆王是知道的,漢軍中的牛頭鬼兵能輕易登上去,而焉耆城,又有多高呢?」

「漢軍破了車師,卻未殺我父王,危須亦然,漢人通過危須人,將話傳過來了:先馴則賞金銀而賜印綬,後服則系頭顱而釁北闕。究竟選那條路,焉耆王還是要好好考慮啊。」

焉耆王陷入了思索,他倒是想投降,這幾年在西域,匈奴屢敗而漢軍屢勝,他都看在眼里,焉耆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焉耆王已經厭煩屢屢被匈奴征召勒索了。

可城里還有三千從車師撤過來的匈奴人,守著城牆和四門,若想降漢,絕對繞不開他們,恐怕會在城內發生火並,甚至傷及自己。

按照西域城郭的老傳統,遇事不決問巫鬼,焉耆王下了城頭後,立刻對親信道:

「請火天神的穆護來!」

……

焉耆語言和龜茲相近,習俗也很像,平民剪發,貴族蓄發,喜歡白色。焉耆王讓人請來的「火天神穆護」,也就是祆教拜火僧,同樣剪發齊眉,一身火紅色的長袍,胸前掛著人身鷹翅的小雕像。

這位火天神穆護來自粟特人的城邦,粟特商賈行走西域是常事。但他們信奉的火天教,因為婚俗、葬禮太過驚世駭俗,又是娶親姊妹甚至是女兒,又是將親人屍體喂狗喂鷹,常被西域城郭之民排擠厭惡,也只在西域最西邊,粟特人聚集較多的疏勒國才有點影響力。

但也有特例,焉耆王卻偏偏對火天神很感興趣,這幾年越發信奉,匈奴人進入焉耆城後,驅逐了城內的粟特商賈,因為粟特與漢人十分親近,恐為內應。然而焉耆王卻將這拜火僧藏下了,此刻恭恭敬敬的請教。

「焉耆王為何如此篤信火天神呢?」

軍宿心里做過一些猜測,一是焉耆的胡巫屢屢失靈,喪失了焉耆王的信賴,而這拜火僧是有些本領的,據說他會魔法:

以利鐵從額上釘之,直洞腋下,即出門,身輕若飛。或者取一利刃,以刃刺腹,刃透背而出,一時間腸肚流血,然而只要噴上酒水,腹部平復如故。

這些是粟特拜火僧名為「七聖刀」的儀式,更別說這拜火僧還會噴火之類的奇妙法術,迷得焉耆王一愣一愣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也是軍宿暗暗揣測,焉耆王對火天神的某些教義,比如可娶姊妹女兒為妻,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他聽說十年前,焉耆國的公主卓赫拉和一個牧羊人相愛,焉耆王大怒,將那牧羊人抓捕,並欲將他處死。卓赫拉得知後,設法救出了心上人,國王發現後立即派人追趕,那對情人在遮留谷中朝還未建起的鐵門關方向夜奔時,不幸連人帶馬墜入了深澗。

事後,人們發現,不知何時,這對情人墜崖的地方,竟已長出了幾株渠犁附近才有的梨樹,春天時白色的花開了一片,有蝴蝶在旁輕輕舞動。

十年過去,那件事漸漸沒人提起,可如今焉耆王剩下的幾個女兒,也年紀老大卻不嫁,終日被關在王宮中,這就不得不讓人生疑。

軍宿一下子就明白,為什么自己的母親,焉耆王的妹妹,嫁去車師之後就再也不想回焉耆國了,且提及焉耆王時,總是對他欲言又止。

他心中生出一陣厭惡和憤怒,只想快點說服焉耆王投降漢軍,好回車師去,好在平日軍宿敬而遠之的拜火僧,居然也在力勸焉耆王投漢!

「大王應曾聽說臣講過經,阿胡拉瑪茲達是光明的化身,安格拉曼紐(ahriman)是黑暗的化身。前者創造了一切善,六大善神,宇宙,世界和生靈,而後者創造了一切惡和對立。」

「惡神不斷侵襲世間,敗壞道德,與善神作對,雙方在人間大戰。」

「而在善惡最終決戰時,世間每個邦國都要加入進去,幫助前者終將戰勝後者,迎來永久的光明!」

拜火僧握住了焉耆王的手,看著他的眼睛道:「現如今,這場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的決戰,已經到了!」

焉耆王有些動容:「穆護的意思是……」

拜火僧道:「沒錯!匈奴殘暴,阻斷商路,諸王無法約束部眾,時常會搶劫城郭商隊。如此看來,匈奴豈不就是絲路上的惡神仆從?從不生產,只知破壞,給西域帶來混亂與紛爭。」

「而大漢卻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