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太難了(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264 字 2020-06-11

雖然經歷了一場摔璽鬧劇,但劉賀好歹是送走了,可群臣又要面對一個尷尬的局面:未央宮又空了!

「今年不順啊,是不是年號取岔了?真如燁燁震電,不寧不令,『元霆』絕不是什么祥瑞,而是災異啊。」已經有人在如此低聲嘀咕了,經歷了大漢前所未聞的廢帝後,群臣仍心悸不已。

目前大漢由皇太後上官氏臨朝稱制,玉璽等都交給她保管,小太後自然是大將軍的提線木偶。但這只是臨時應急,霍光再專權,也不敢學伊尹,來一出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那就真說不清了,呂後再厲害,也得挑兩個小皇帝裝點門面呢。

新帝必須快些確定,盡管大將軍心中已有定數,卻仍假惺惺地坐於庭中,召丞相以下一一進去談話,讓他們提出人選。

楊敞這廝太沒擔當,連玉璽都敢躲,又被廢帝之事嚇到,此刻已開始打擺子,告病回家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而御史大夫蔡義也說不出名堂來,張安世則小心翼翼,說唯大將軍之命是從,不太敢直接提出他期望的那人。

九卿亦多是如此,原因無他,經歷了孝昭和廢帝劉賀後,群臣都意識到,做大將軍的皇帝,實在是太難了!

這位置已經不再是香餑餑,反成了燒紅的烤架,誰知大將軍會不會上癮再廢一位?到時候舉薦者豈不是要一起受難。

直到光祿大夫丙吉入內,才有了明確的提議。

「大將軍,人選其實只剩一個了。」

這點其余人也明白,可他們都不敢說,唯獨丙吉這老實人直接提。

丙吉拜道:「將軍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屬,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內憂懼,欲亟聞嗣主,發喪之日以大義立後,所立非其人,復以大義廢之,天下莫不服焉。」

「方今社稷宗廟群生之命,皆在將軍之一舉。諸侯宗室或血緣疏遠,或暴戾無行。唯獨孝武皇帝遺詔所養曾孫名病已,下吏昔日在郡邸獄中時見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經術,有美材,行安而節和。今隨軍北上,在朔方為糧吏,願將軍詳大議,先使入侍。」

「皇曾孫么?」霍光卻沉吟不言,丙吉知道霍光的顧慮。

「大將軍莫非在擔憂巫蠱之事?」

對啊,巫蠱,這是噩夢,是大漢頭頂縈繞的陰影,也是霍光對是否立劉病已,最後一點顧慮。

霍光不會給巫蠱翻案,也不許其他人翻,那涉及到給孝武皇帝定性,甚至威脅到數十年來變法制、擊匈奴的正確與否,威脅到霍光現在仍在堅持的國策,他和兄長夢寐以求欲實現的願景。

這正是那群關東儒生做夢都想推翻的,他們極盡努力,想要將孝武」緩兵之計「的輪台詔,說成是罪己詔。如此霍光延續其征伐開拓之策,就是徹頭徹尾的犯錯。

誰會傻到掘自己的根呢?

「巫蠱已經被孝武皇帝定案了,何來翻案之說?」丙吉卻如此一口咬定。

「巫蠱事多不信,孝武皇帝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於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後族滅全家。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這些都是事實不假,但身為孝武近臣的霍光,最清楚其中內涵。

他那時候避巫蠱之嫌,辭去職務躲在家里,畢竟姓霍,多少有點瓜葛啊,小心沉寂了一段時間。幸好他霍子孟平日為人低調,更沒有糊塗到卷進去,孝武知他與衛太子無往來,故一直留著霍光。

熬過了對衛太子的清算,熬到了孝武皇帝改變心意,聽車千秋之勸,開始對巫蠱里上躥下跳的那批人動手,霍光才被重新重用——車千秋也不蠢啊,正是他告發了放走衛太子的田仁,得到提拔,卻又反過來為衛太子喊冤,老雙面人了。

可惜馬上就要絕後了,霍光已決定誅殺其子,出塞八百里而還的虎牙將軍田順!

而孝武也手段狠辣,先依靠江充、蘇文,以及馬通、馬何羅等貳師系的將領列侯,撲滅衛太子作亂。利用他們,對衛太子一系趕盡殺絕。然後再反過來將其定罪,統統干掉。

妙啊,真是妙,這就是孝武的作風,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與其懊惱後悔,還不如順便為孝昭繼位掃清障礙。

和霍光如今打算對田延年、張安世做的事,簡直如出一轍。

至於思子宮,真是是孝武皇帝真情流露?

霍光在孝武身邊三十年,只見過一次這位皇帝的脆弱,那就是李夫人死的時候。

而思子之事,按照孝武薄恩寡仁的行事風格,更像是利用父親原諒兒子的假溫情,用來掩飾為父不父,為君不君而逼使太子作亂的尷尬行徑:

你看,父親是受小人奸佞蒙蔽,兒子也是受小人慫恿,父子皆無錯,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啊。

既然父子皆無錯,那錯的,當然就只是臣下了。

對孝武皇帝而言,他寬恕、思念的是一個死人,也只能是死人。至於仍能造成威脅的活人,依然要繼續窮追猛打!

所以一邊思子宮已建,一邊衛太子黨羽繼續定罪殺戮,連年不決,要么遠遷敦煌,要么關在郡邸獄里,皇曾孫也從襁褓中關到後元年間呢。

要談思子之情么?讓你孫子坐四年牢那種。

這一切,霍光都看在眼里,也直到臨死前,孝武皇帝才忽然宣布要大赦,將郡邸獄里受巫蠱牽連的人放出來,下遺詔養皇曾孫於掖庭。

那一刻,才是他真正的「思子」和產生了一絲懊悔吧,而以霍光輔政,除了看出霍光能當大任,盡心輔佐孝昭外,甚至還有一點讓他保全那小曾孫的意思。

「少卿。」霍光抬起頭,明知故問:「聽說當年孝武皇帝遣使者入郡邸獄,不論輕重,數千人皆殺之,也是你攔住了內謁者令郭穰?『他人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而孝武皇帝』,正是這句話讓孝武收回了詔令,大赦天下,皇曾孫由此得出啊。」

那會丙吉還沒做大將軍長史,垂首道:「只是盡職而已,下吏還曾尋找乳母養育皇曾孫,讓醫者救治他,只是此事下吏從未敢告知他人,今日一一白於大將軍!」

「你是皇曾孫的恩人。」霍光是知道的,但二人從來沒捅破這層紗,也欣慰丙吉能說實話。

丙吉道:「不敢,此事只告於大將軍,只在此室中說起,出去之後吉定緘口不言,更不會讓皇曾孫知曉。」

「其實世人都清楚,當年默許獄吏救治皇曾孫,為丙吉撐腰攔住使者郭穰,說服孝武皇帝大赦,下遺詔讓皇曾孫入宗室籍,又將張賀調到掖庭撫養皇曾孫,長大成人後許其到尚冠里居住的人,是大將軍啊!」

霍光笑而不言,不承認,也不否認,這是否是霍光習慣性「兩手准備」的一環呢?

而丙吉擲出了最後一席話:「只要皇曾孫能明白這點,定會對大將軍感激不盡。他與廢帝不同,其外家許氏,不過是掖庭老宦,無奸佞小人在其側。識大體,願意為國趕赴前線。又知恩圖報,孤身入朝,必感大將軍厚舉,更不會糊塗到為巫蠱翻案!」

「君恩臣雖死必報,臣豈敢對君有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