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3668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徐騰在生意場上奔騰十年,也是掙扎十年。

這么多年,他的那種好斗和內心的狂野個性,確實給自己挖了很多坑,有些神坑填都填都不平,直接虧損幾億歐元棄坑,絕大多數的坑,他還是在不斷吸取教訓的過程中,慢慢填平了。

以他的這種風格,沒有the-shunfamliy在美國的巨額投資回報,沒有國家、各省地方政府和國內三大政策性銀行的強力支撐,他可能早就將自己玩死了。

這是實話。

有一點也不可否認,徐騰聰明,超乎常人的聰明,否則光靠那點預知能力,光靠家族財力就想坐在華銀財團理事長的寶座上,這是胡言亂語。

這些事,有機遇,有背景,更多還是靠悟性。

徐騰該快的時候一定很快,甚至是不惜代價的快,比如收購沃瑞克,那就是別人無法理解的快,銀瑞達財團報價多少,他都不還價,直接拿下。

正常來講,這是作死。

但是,該靜的時候,該慢的時候,該有耐性的時候,他總是很寂靜,很有耐性,就像是蟄伏在草叢里的獵豹,靜靜等候最佳的出擊時機。

或者這么說吧,徐騰確實擅長作死,但他更擅長在極其混亂的局面,死到不能再死的局面里,自己救自己。

華銀財團在徐騰監管下的這些年,就是這樣不停的作死,又不停自救,還發展的特別快速,有幾年不穩,又有幾年迅速變得很穩。

因為華銀財團在徐騰的監管下,一直能將兩個核心優勢發揮的很好,一是擅長資本操作,這個能力不僅是國內第一,在國際財團層面也是前三水准;二是擅長融合,這是華銀財團的合伙人體制所具備的天賦特長。

華銀財團和國內的私企、國企、央企相比,甚至比之國際上最優質的那些巨頭集團,在並購、整合、融合的能力上,那都是別有特色的厲害。

這個就叫體制優勢。

既有錢,有國家的強力支撐,還有這種體制優勢,那真是任由徐騰作死,最後也死不了啊。

所以,徐騰的膽子就比較大了,很多事情都敢做,敢作敢當啊。

至於搞傾銷這種缺德事,這也是徐騰的拿手好戲,玩了多少年,屢試不爽,哪怕對手技術水平高,也扛不住他有錢啊,餓的對手發不出工資,餓的對手人心渙散,挖人都易如反掌。

他這幾年在神州電器集團的液晶彩電領域,用華騰電子的液晶產業虧損補貼tcl的大屏幕液晶電視,不客氣的說,別說東芝、松下、三星,國產的海信、康佳都餓的不敢動彈。

科龍本來是做冰箱,為了不和容聲競爭,半路轉行做空調,打著「中國制冷專家」的旗幟,瘋狂降價逼的海信將空調業務賣了,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都在罵娘,罵了幾年。

剛開始,格力的董小姐罵的可難聽了。

徐騰臉皮很厚,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直接打電話,邀請她和團隊到科龍負責空調、中央空調和壓縮機業務。

一開始,董小姐也是拒絕的,後來聽說徐騰給她4%的創業股權,7%的分紅權,而且有機會接替李東盛的位置,duang,她就不說話了,辭職跳槽。

不過,董小姐還是挺講規矩的,孤身上任,格力的團隊一個不挖。

話說的很漂亮,科龍這邊的團隊都是徐騰和李東盛親自招聘的,精挑細選,本來就是國內空調領域最好的隊伍之一,她能換誰?

再說了,經銷商都跟她跑了啊!

講真,董小姐絕對是搞家電產業的天才,營銷之道的頂尖存在,這幾年國內空調廠全部在漲價,畢竟通貨膨脹的厲害,她就高調宣布五年不漲價。

這還不是變相的傾銷嗎?

李東盛和徐騰玩了一套很絕的體系,神州電器的各個品牌全部是tcl采購、代工、物流和售後,小天鵝、容聲、科龍、美菱只負責設計和營銷。

華銀財團2010年撤出永樂電器,但早在2008年就乘機入股國美,兩邊都是第二大股東,渠道控制的很好,最好的位置,最便宜的營銷成本。

神州電器和天天商城的物流體系又是合並的。

這一套體系就是專門為價格戰設計的,沒辦法啊,老李94年就開始打價格戰,要說價格戰這套東西,李董事長還是徐騰的師傅,手把手教。

科龍2006年才轉行做空調,2009年就殺到行業第一的占有率和銷售額,2012年,終於連利潤也高居第一,占有率還是美的、海爾之和。

價格戰怎么了,傾銷怎么了?

神州電器集團這么些年,從國產殺到日韓,三星\lg在國內的家電業務都虧的扛不住,什么高端、中端,采購量低,成本壓不住,光靠高端扛什么呀?

再說了,lg有什么高端的,電機也是從三洋買的。

要說資本操作,華銀財團一直很強勢,神州電器集團的電機業務此前一直是分離的非上市業務,虧本做中高端電機,支撐上市公司小天鵝,終於搞定技術問題,不比三洋、松下的電機差了,出口國外揚名立萬了,立即換個「新電科技」的牌子去創業板上市。

美菱做小家電怎么了,換個「美菱創意」的牌子照樣在創業板上市,市盈率42倍的神股。

做生意,無毒不丈夫。

話說回來,不搞價格戰也不行啊,國內產能過剩現象是真厲害,就拿px說吧,過去一直是要進口的,日韓新搞了多少ngo組織做宣傳,限制國內px投產。

結果也沒用,永泰化工和三桶油在2010年集中投產4條線,不僅滿足所有內需,還得去搶日韓新加坡在東盟的市場。

永泰化工在馬來西亞有一個80萬噸的px項目,隔壁新加坡可是300萬噸的產能,韓國更是誇張,居然有530萬噸的產能,過去都指望向中國出口……中國到2012年是2140萬噸,永泰化工就占一半。

px上游的pta、石腦油,也是爆表級別的產能。

三桶油本身就夠厲害了,再加上一個融資能力無限化的永泰化工,duang,過剩了。

中日韓集體搶占東盟和亞太市場,大打出手,誰賺誰賠很難說,反正永泰化工憑借體量基本能穩住……因為永泰化工的上游是fmg國際資源集團,永泰化工賠了,fmg國際資源集團賺了啊。

日本還好說,韓國在海外能有多少石油資源,賠的最慘就是韓國,大財團有錢嘛,賠咯。

新加坡本來有港口和地理優勢,可永泰化工在大馬的石化基地也是一樣的港口和地理優勢。

徐騰當然知道產能過剩的問題,他就是故意不停,憑什么停止投資讓日韓新台賺錢啊,對方投資,他也跟著投資,台塑搞pta,他也搞pta,比台塑更大更先進,硬拼。

華銀財團是家大業大,東邊不賺西邊賺,石化不賺,石油賺。

日子不好過,沒關系,炒股啊,a股漲個20%,今年就混過去了,韓國那些財團怎么熬過未來的幾年,那就不是徐騰需要操心的事了。

憋,憋死對手,你就贏了,死一個韓進,全球航運巨頭就能賺錢了,死一個lg,永泰化工就賺錢了。

什么叫去產能,真正的去產能就是憋死對手的產能。

這些年,日韓台在大陸的機床產業撈了不少錢,光是台資的雜牌機床廠就有十幾家,國內的雜牌廠更多,要去產能是吧,先憋死這些產能。

徐騰從2009年進入機床業,前面幾年都在整合,初步整合完成了,2012年就開始降價憋對手的產能,先將這些雜牌部隊全部憋死再說產業升級的事。

他不憋,大家都能賺到錢,都賺到錢還升什么級?

什么叫自由市場經濟?

你錢多,你資本雄厚,直接將小玩家全部憋死,你就能贏得自由的市場需求。

韓資和台資的這些機床企業能憋的發那科、西門子放棄中端數控機床市場,徐騰也能憋的韓資、台資放棄中端數控機床市場,憋的有經驗、有技術、有客戶的企業不干了,他就贏了。

徐騰真正懂得做生意的真諦,那得謝謝三個老師,他跟王佦聊品牌、形象和團隊精神,跟李東盛聊成本管控和價格戰,跟梁緯艮聊產業整合和差異競爭。

這才是他學著做生意的三位老師,和徐總、老蔣的關系都不大。

所以,徐騰就學成了今天這樣,他賺不賺錢不重要,重點是不能讓競爭對手賺錢,做生意,能打攻堅戰,能打三大戰役,就堅決不能打成14年抗戰。

徐騰做了十年生意,客觀來說,也是在華銀財團當了十年學徒,天天跟著李東盛、梁穩根、王佦這幫人學做生意,十年時間,勝得過別人幾十年。

早就領悟了做生意的真諦。

做生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有技術有裝備有品牌有口碑有客戶有格調,那又如何,我他媽能打的你賺不了錢,打的你生活不能自理,打的你關門倒閉。

等你關門倒閉,你的技術,你的裝備,你的品牌,你的口碑,你的客戶,你的格調都是我的。

所以,徐騰搞了這么大的銀魅計劃,基本也沒什么可慌的,臨危受命來搞中國的機床工業,更沒什么可怕的。

在汽車行業和匡特家族在寶福華聯盟內部明合暗斗十年,對方不講理,不講智商情商的次數多的去了,徐騰依舊不急,直到有把握翻盤,他才立刻翻盤,沒有任何猶豫。

真正算下來,徐騰實際花了210億歐元才拿下奧迪公司的全部產權和斯堪尼亞1/3的股權,而在2012年全球汽車品牌價值榜上,奧迪是120億歐元,華騰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總價值也接近110億歐元。

而且,徐騰還將自己好不容易才插入大眾集團和保時捷家族之間的釘子拔出去,讓大眾集團有機會先安內,再攘外。

這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