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這就是真愛啊!(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3900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華騰電子集團目前的壓力是很大的,不僅要爭取在2015年突破14nm工藝制程,存儲、面板、12寸圓晶廠的投產都在加快,芯片設計和配套應用領域的科研投入,同樣是一年數十億美元的大舉壓上。

在此基礎上,華騰電子集團還有5g通信技術的研發,要支持浪潮、聯想攻克中高端商用服務器,支持華騰amd在國內的合資企業中通半導體擴大x86pc芯片和圖形處理芯片的業務。

目前國內最主流的芯片架構是arm和華騰電子集團自主持有的capa-s2架構體系,前者專注於嵌入式芯片和手機智能芯片,後者則是專注超算、大型機和服務器。

arm的64位v8架構體系,華騰電子集團針對高中低端推出的2個微架構體系,完全碾壓聯發科和華為海思,相比三星也有優勢,與高通、蘋果並列arm體系的三大芯片設計商。

因為華騰電子集團直接參與了v8架構的研發,在推出v8系統arm64位微架構的華銳6處理器時,速度更快,面對高通以arm32位v7架構基礎的krait驍龍4,同樣的工藝,性能明顯更強,在2012年基本占據高端市場的上風。

2007年,華騰電子集團通過直接買斷惠普集團旗下的dec公司資產,拿下alpha架構的所有權,在此基礎上聯合56所,投入巨資更改alpha架構精簡指令集在64位系統下的結構特征,推出完全自主化的capa-s2架構和s2150\s2230兩種微架構,專注超級計算機、商業服務器和人工智能系統市場。

目前在capa-s2架構體系,華騰電子集團的華博5系列芯片,即便使用28nmhkmg制程工藝,實際超頻、浮點運算能力和功耗都完勝ibm公司的powerg6,和powerxcell處理器相比也並不能算是有明顯的代差。

在mips領域,華騰電子集團是半途接手龍芯,也是通過母公司華銀財團的資本運作,通過入股mips公司和聯合開發64位亂序雙發射架構體系,共同持有mips的所有權,目前主要運用於嵌入式芯片,提供比arm架構更低功耗的工業應用系統芯片。

在x86架構領域,華騰電子集團利用「中通芯片」這個合資殼子,聯合amd公司在fx8320推出的htx8480,與英特爾corei5-2300架構處理器的性能基本一致,優點是功耗低,甚至逼近英特爾atom、via的nano系列的低功耗架構,在平板pc、筆記本pc、一體機和不追求超頻性能的商務機市場,已經開始占據更多的份額。

相比之下,amd獨立推出的高性能fx8420架構,因為功耗過高和發熱問題,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可以這么說,華騰電子集團就是體量更強的中國版三星電子,在與三星電子全面競爭的面板、存儲、芯片三大領域,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都處於伯仲之間。

華騰電子同時是全球第四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和12寸圓晶供應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研發起步更早,專利最多,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也高於三星電子。

通過母公司華銀財團的資本運作,利用2004年到2012年的這個戰略發展期,華騰電子集團已經是實質性的擁有三大芯片架構體系的所有權,在芯片設計領域的實力完全能與英特爾抗衡。

華騰電子之於中國半導體工業的地位和作用,也完全等同於英特爾對硅谷的領航和中樞效應,堪稱是中國半導體工業的航母和中樞。

美國白宮科技顧問委員會在這一點上的判斷是非常准確的,掐死華騰電子集團,才能廢掉中國半導體工業的半壁江山和發展前景。

華騰電子集團對於整個中國工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作用,雖然華騰電子集團不屬於軍工集團,但是,實質上屬於中國軍工產業鏈的上游,為各大軍工集團、研究院所提供芯片和半導體基礎器件,以及通過中控集團,提供全套電器電子自動化和監控系統。

不管是艦船雷達、航空航天、綜合電力系統、電磁電子系統、軟硬體系統,還是其他電子電器元器件,華騰電子集團都是最重要的上游企業。

早在90年代末,華騰電子集團就已經介入軍民科技融合,在這條路走得非常深入,大范圍的聯合軍工院所開發基礎技術,供應軍用級基礎器件,利用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斷擴大自身在民用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占有率。

三星電子集團的總市值是1720億美元,華騰電子的總市值是2840億美元,兩者差距除了華騰電子擁有通信產業外,其余就全部集中在軍民科技這個領域。

所以,美國現在做夢都想掐死華騰電子集團,美國也確實沒有想到,從2004年到2012年,短短8年時間,華騰電子發展的速度會這么快。

美國未必做不到,因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歷來是風雲變幻莫測,一年一個局面,往往幾年前還領先全球,幾年後就滿盤皆輸,dec、ibm、amd三代霸主,現在不都是度日如年。

徐騰自然也不敢大意。

三星和英特爾2012年陸續決定到大陸投建12寸圓晶廠時,徐騰還不是很緊張,畢竟這兩家和華騰電子集團在芯片產業不算是死對頭,客戶差別很大。

台積電一來,而且就在寧州和華騰電子的江、寧兩大廠區近距離搏殺,這就太麻煩了,特別是台積電的20\16nm兩代技術線,和華騰電子格格不入,一旦搶了先手,華騰電子就將滿盤皆輸,從芯片設計、代工一路輸到智能手機的終端業務。

在華銀財團這些年的布局和努力之下,中國半導體工業就是一個「<」字形布局,以江州和寧州的大量科研院所為基礎,向著長三角、珠三角擴展。

江寧區域,華騰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14所、16所、56所、中科大、江科大、江工大……二十多家電子系統的科研院所和12所985/211高校雲集於此。

在這個經濟區域內,汽車、艦船、航空航天、雷達制導、電氣化工、機床等工業領域和電子消費類領域的芯片設計與配套器件企業,總數至少有1300家,基本覆蓋著中國芯片產業的半壁江山。

這些都是華騰電子的客戶群。

台積電其實是勢在必得,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這個區域建廠投產,利用技術代差的優勢逼迫華騰電子集團放棄芯片代工業務。

要么做敵人,要么做朋友,這就是台積電的意思。

徐騰現在必須和江南省談清楚這件事,他不阻攔江南省吸收外資,利用外資,但是,給他半年時間。

在和姜領導洽談之前,徐騰確信自己的這個要求一點不過份,寧州和江南省完全沒有理由拒絕,結果讓他頗為驚訝。

姜領導遲疑了很長時間,不願意輕易表態。

談判嘛,總是要花點時間的。

徐騰也不著急,至少不急於這一兩個小時,他就坐在客廳的沙發里慢慢等著,微微旋晃著手里這杯龍井茶,繼續給姜領導一點時間,讓對方想清楚再回答。

「小徐啊,其實這個事吧,我們現在面臨的競爭也是比較大的,沒有你認為的那么穩。」姜領導最終還是不能同意徐騰的提議,真要耽誤了台積電的投資,讓台積電去其他省談判,他這個失職就嚴重了。

「做事情總要有取舍,您回去之後和省里其他領導再商量一下,台積電的20nm/16nm工藝相對而言已經比較成熟,和我們現在28nm/14nm規格差別比較多,一旦提前兩年在大陸投產,基本就會改寫整個大陸半導體工藝設計的規范,主要客戶都會采取他的工藝設計芯片,華騰電子集團自身都不能免俗,否則,我的損失更大。」徐騰是說實話,華騰電子集團在芯片代工領域基本是賠錢的,賺錢的業務是設計與配套應用,特別是最終的終端智能手機業務。

一旦被台積電逼宮到性命之憂,他只能和台積電達成協議,放棄芯片代工業務的追趕趨勢,至少要保證來之不易的芯片設計和終端業務。

因為在全球芯片代工領域,徐騰還有另外一個隱蔽的備用選項——globalfoundries,這家全球第六大的芯片代工企業,原本就源自amd,由硅銀svb公司、徐家的海外基金聯合中東財團一並收購的,目前的主要產能集中在新加坡,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半導體支柱企業。

雖說有備用的選項,但是,徐騰甘心嗎?

顯然不甘心。

台積電這一代可以將最新技術引入大陸,下一代的10nm/7nm制程生產線呢?如果,4年後,台積電以美國技術封鎖協議為借口,重新將廠區放在台灣,或者是放到新加坡,那怎么辦?

華騰電子集團長達十年的芯片代工和封測技術追趕浪潮,就這么嘎然而止,自此荒廢?

凡此種種,姜領導心里可能不清楚,可能很清楚,但他知道,省里不可能放棄和台積電的談判,因為台積電的這個廠不僅是亞洲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中心,一年產值上百億美元,隨之配套的台灣封測廠、圓晶原料廠也都承諾到江南省投資。

台商和大陸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豈能不知大陸各個省的這點心思,不僅是整套產業鏈的轉移,不僅有一年上百億美元的產值,不僅是全球第一流的半導體工業,一旦落戶江南省,還斷絕了其他省的希望。

這一刻,面對姜領導超乎預料的沉默,徐騰隱約也猜到了,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釣魚工程,江南省那邊已經是徹底上鉤,咬的很死,甚至不惜和華銀財團鬧僵。

江南省不怕和徐騰鬧僵,因為華銀財團在江南省的投資規模很大,跑不了,對省里來說,他們這些年也沒有虧待華銀財團,要地給地,要政策給政策,要貸款給貸款,稅都是一直優惠,各種減免。

對省里來說,他們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話說回來,華騰電子集團真正的半導體工業中心還是在江州,寧州不過是給江州做配套。

這些年,江州和寧州合作搞中國硅谷,科研院所和人才,一大半都是寧州出的,產值卻一大半在江州。

如果將比較的范圍擴大到整個it業、制造業和金融業,產值中心在江州,寧州淪為附庸和配套經濟體的情況就更嚴重了。

2012年的全國城市gdp排名,江州以12427.21億元高居第六,僅次於京滬廣深津,年增長率還達到了14%,增速甚至高過渝津兩大直轄市的13%,位居全國第一。

寧州2012年的城市gdp增速是11.4%,也很快,但總量僅有9506.30億元,屈居全國第9。

江、寧兩大副省級的省會城市,相距140公里,兩者相加,總人口1840萬,在歷史上的數千年里,一直是寧州為首,直到今日,寧州的大學院校和科研院所數量依然遠高於江州。

直到2009年,寧州gdp還是高於江州的,這幾年才落於下風,人才的流動方向也是明顯倒貼。

按照全省gdp產值比較,2004年,江南省是江淮省的3.2倍,2009年變成了2.1倍,2012年變成1.5倍,江州做為江淮省的省會,占據了整個省gdp產值的半壁江山,同時也快速拉動周邊的慶州、淮州、銅州、嵍州四大城市的發展,在汽車、半導體、it、金融業、機床、化工、工程機械、生物制葯、新能源、環保等領域都沖著全國前三的速度發展。

江淮省發展的快,發展的好,江南省是舉雙手歡迎的,但是,不能從雙贏的姐妹城、姐妹省,最後變成跟班,變成倒貼人才,全部給對方做配套。

滬州是直轄市,全國經濟龍頭,江南省已經給滬州做了這么多年的配套,現在還要給江州做配套,這是真不能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