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華騰工業聯合體(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3656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在瑞典首相萊菲爾特總理大臣抵達中國之前的最後一天,中國和瑞典工商界將最終談妥的14個互投及並購合約加在一起核算,最終達到了450億美元的總額。

這倒不是誰拿出450億美元……你買我的資產,我買你的股份,來來去去一結帳,基本都是空手套白狼。

至於這個450億美元的總額,其實也遠遠未能達到徐騰的預期,中瑞產業整合的構想只是空中樓閣,只是政府層面說一說,聽聽就好,實際依舊是競爭遠大於合作。

徐騰有什么好說的呢。

他們這邊是華銀財團,對面是以銀瑞達為首的瑞典財團,既然是財團,那就是大致相同的屬性,核心都是金融企業,以瑞典四大銀行為中樞,雙方的工業集團公司都不缺乏優惠的融資渠道。

瑞典這樣一個國家,980萬人口,能夠誕生這么多的世界500強巨頭,必然有其道理,有其原因。

在歐洲,瑞典絕對是一個特例,一個極其特殊的國家,財閥家族、金融業和工業集團的結合程度異常緊密……人們只是被瑞典那種高福利、高稅收的福利社會體制給迷惑了,未能看清真相罷了。

這是一次真正的硬碰硬。

在徐騰的商海生涯里,確實是第一次遇到這么厲害的對手,雙方都習慣仗著資本財團的優勢去兼並對手。

在這個世界,其實還有另外兩個與華銀財團、瑞典財團非常相似的情況,分別是日本財團和韓國財團,如出一轍!

總之,中國還不夠強,華騰工業聯合體還不夠強,所以想要達成真正雙贏的產業整合談判的難度才這么大,那就繼續競爭吧。

徐騰其實一點都無所謂,因為一切都還算順利,2013年,注定會是非常精彩紛呈的一年。

在瑞典首相萊菲爾特總理訪華行程的第二天,徐騰非常熱情的邀請萊菲爾特總理和瑞典工商界代表,到他在京城的瑞麟宅做客參觀。

京城四大貝勒府一日游。

這也是央視和國際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到,瑞麟宅這座晚清貝勒府的主人是徐騰,如今絕對是京城價位第一的四合院子,無論是地段位置,還是面積、歷史,都差不多算是京城第一。

徐騰也上了一回新聞聯播,過去也上過很多次,但很少出現他的錄播畫面,最多就是一張帥照,這一次是堂而皇之率領華銀財團十多位聯席合伙人,與瑞典的萊菲爾特總理和工商界代表,在瑞麟宅的大宅東廂堂里會談。

晚清風格的古色古香大宅里,金絲楠木的長桌和山水畫屏風,全套土豪金紅木軟墊太師椅,徐騰和萊菲爾特總理面對面的正式會晤與親切交談,共同為中瑞經濟合作和產業整合的未來勾畫出一個清晰的線路圖。

這是妥妥的第三元首畫風啊!

大家也不用驚詫,後面還有法國元首的來訪,都要與徐騰及華銀財團代表團親切交談,繼續暢談中法全面經濟合作與產業優化整合。

因為這些都是徐騰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訪問歐洲,努力工作的重要成果,這些都是徐騰在中國經濟層面提倡的「遠交近攻」戰略思維,同歐洲經濟體整合,優化產業合作,聯合傾軋日韓台美的產業鏈。

當然從目前來看,徐騰積極推動的中瑞產業整合還是不太成功,所謂的那點成果不到他預估的20%,只是解決了中瑞在硬合金、中高端刀具和機床產業的整合。

沒關系。

想要干大事,還是得靠中國人自己。

在瑞麟宅送別萊菲爾特總理和瑞典工商界代表之後,徐騰並沒有急著返回江州,就在瑞麟宅,將華銀財團旗下九大工業集團和七十多位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邀請過來,開了一個集體會議。

這也是華騰工業聯合體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集體會議,主題是討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產業整合。

既然和洋人很難搞出真正的產業整合,那就咱們自己玩,攘外必先安內嘛。

中國的央企清單里,真正直接參與華騰工業聯合體的數量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下屬上市公司在參與,加上參與進來的私企、地方整體上市的國企,一共有三百多家,所以叫做300+中國優質企業。

比如五礦集團這種巨無霸,母公司和旗下3家控股上市公司都屬於華騰工業聯合體,在「300+中國優質企業」也就只算一家,南鎢集團雖然最早屬於五礦,後來被華銀財團控股,又不屬於九大工業集團,而是華銀財團旗下的47家一級上市公司之一,則算是「300+」另外一家。

按照這種統計原則,最後核算下來總計是379家,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企業管理機制完善,90%的產能中心都在過去十年時間里,逐步遷徙到長江經濟帶。

「300+」內部有競爭,光是鋼材供應商就有4家,鋁材有3家,但是相比「300+」外部,競爭就要小的多,產業鏈合作遠大於競爭。

「300+」之所以稱作「華騰工業聯合體」,原因就在於華銀財團是核心,為各家企業提供大數據、雲計算、erp、庫存管控、物流、財務管理、企管咨詢、媒體營銷、it信息與安全、資產評估、金融等綜合類的服務。

「300+」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覆蓋了整個中國制造業的體系,彼此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從原材料的開采到消費端產品,形成了數千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徐騰的銀魅計劃就是以「300+」為基礎,通過與這些優質企業結盟,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詢與金融服務,推進這些企業制定更完善的發展規劃,優化各家企業的產權結構和管理機制,利用系統性的大規模海外並購快速獲取技術,消化技術,彌補理論、技術、人才與產品線的不足,培養各個企業的科研實力,制定系統化的科研合作計劃……簡而言之,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中國特色模式超速發展。

經過這些年的穩步發展,到了2012年,華騰工業聯合體的產業升級態勢已經非常明顯,需要從歐美日韓進口的工業基礎器件相比2007年縮小了1/2,最典型的就是半導體和芯片進口規模大幅收縮。

如果將各家企業在海外控股的配套企業納入統計范圍,進口規模的收縮幅度基本達到了3/4,最後剩下來的都是非常高精端的部分。

到了2013年,現在大致可以這么說,華騰工業聯合體要從日美歐進口的產品,韓國工業體其實也要進口,韓國工業體的產品線和優勢項目,華騰工業聯合體基本保持一致。

華騰工業聯合體的產品線,韓國工業則大致有40%以上是完全缺乏,需要從中國、日本、美國、歐洲進口……韓國真沒那么多人力資源,相比中國工業更依賴國際市場。

在剛過去的2012年,中韓雙邊貿易總額是1755億美元,同比減少10.3%,創下了自199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韓國對華出口1043億美元,中國對韓出口712億美元,韓國順差大幅收縮到330億美元,同比減少14.9%。

這個雙邊數據就是徐騰對中韓工業水准的基本判斷指標。

中國現在從韓國的進口規模還是很高,逆差較大,其實只剩下兩個因素,一是消費慣性;二是在華韓企的體系性采購。

韓系車企在國內的合資廠采購韓國原廠進口cvt/at變速箱、發動機,三星集團從韓國進口液晶面板、電機,進口成套設備、機床,這就是體系性采購。

三星、lg集團在國內的洗衣機產能主要出口歐美,它們使用韓國原裝電機,這也是體系性采購。

華騰工業聯合體、日、韓、瑞典工業體,本質上都是隸屬於財團,都屬於資本推動工業進步的典型案例,最終的較量還是資本的較量。

華騰汽車就是典型,歷經十年較量,華騰汽車能在全球市場的口碑與銷量上完全壓倒韓系,既是整個機械工業體系和汽車產業鏈的全面較量,本質上也是資本層面的較量。

特別是在2012年,華騰汽車完成了對奧迪公司和斯堪尼亞汽車的並購,一舉控制整個寶福華汽車聯盟的主導權時,韓系就已經徹底不是對手,而華騰汽車從2012年開始,要全面迎戰的對手就是日系車企。

徐騰只能代表華騰電子、華騰汽車、中騰集團、華騰重工、華騰精工、永泰化工、神州電器……衷心的說一句,感謝韓系的十年競爭與陪練,謝謝思密達!

這是世界經濟史上最典型的財團與財團的戰爭,中國財團與韓國財團的戰爭。

如果從中韓工業的整體平均水平來看,確實是有差距的,但是,只比較華騰工業聯合體和韓國工業體,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

華騰工業聯合體在國內的產品規格,已經基本接軌300+歐洲子公司的水平,正在逐步取代韓國財團內部的供應體系,向韓國工業體輸出,特別是韓國工業體處於弱勢的那些部分。

按照銀魅計劃的整個進度表,到2015年,別看中間只有三年時間,「華騰工業聯合體」卻能夠完成一次真正的產業大升級。

屆時,韓國財團和韓國工業體只會輸的更多,想要活下去,唯一的選項就是更大幅度的依附於華騰工業聯合體,這也意味著2015年-2020年,中韓進出口數據必然會出現非常戲劇性的變化。

2013年4月22日,距離法國總統科薩奇訪華還有21天時間,距離中法工商界產業協作談判全面啟動還有7天,徐騰利用這個間隙,在瑞麟宅召開華騰工業聯合體的第一次內部集體會議。

整個聯合體的下一步規劃怎么做,哪個企業的產品還不行,比德系、日系差多少,後面幾年應該怎么搞……都是內部談,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這個集體會議開了5天時間,九十多位董事長,討論了兩百多個事項和細節問題,雖然沒有簽署多少協議,論效果和實際的價值,肯定比此前的中瑞工商界大規模談判有意義。

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還是要靠大家內部合作干出來,和外企談的再多,想要取得重大成果的幾率依舊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