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 坦克(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089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河南新野有一片古戰場,當地老百姓說因為死人太多所以每逢月圓之夜便能聽到隱隱哭喊,所以周圍方圓數十里都無人敢居住。正因為如此反倒便宜了國防軍,將這里改建為陸軍武器試驗場。

其實這里並不是最理想的武器試驗場,主要還是地方狹窄而且不適合保密,最理想的試驗區應該在北方大漠,但因為鐵路沒通所以國防部選擇這里充當臨時試驗區。為了能將大型武器便捷運至這里,還花一年時間動用上萬部隊和工兵由國防部出資修建了信陽至這里的鐵路支線。

蔣方震抵達這里時,數輛模樣不同樣子古怪的小坦克正在進行測試。

為了盡量模擬逼真戰場,車輛試驗區按照歐洲西線各類塹壕和障礙尺寸進行布置,還額外設置了不少障礙。但這些東西似乎都難不倒小坦克,只見它們來回奔走一遍遍挑戰自己的極限。

一輛漢口車輛廠自產的仿雷諾軍用卡車上堆滿油桶停在遠處,車旁宋子清和國防軍軍需官秋恆被一大群技術人員圍在中間,里面還有不少藍眼睛黃頭發的洋人專家。蔣方震對洋人專家早已習慣如常,去年冬天賄賂俄國官員走西伯利亞鐵路轉運回十幾家工廠的設備時,就有千余俄奧等國高級技術專家流入,還有數百位大學教授。受益最大的漢陽、重慶、鄭州、江南等幾家大企業還因此模仿克虜伯開始建立自己的設計研發中心,原本有人建議組建國家科技中心,但考慮到自有人才不足暫緩擱置。和高級專家相比,更多是那些渴望安定的技術工人。其中又以來自俄國的工人最多,光上月陸征祥就從俄國黑海造船廠和庫爾茨克煉鐵廠挖來各類技術工人七百余人。極大充實了建設中的青島船廠和奉天鞍山鋼廠。

和其它人才不同,能進入這個實驗區的洋人專家基本上沒可能在回國了。而且他們的出入住行都會受到嚴格監視,但面前這些人似乎渾然忘記享受美好生活所需付出的代價,面色潮紅指著小坦克手舞足蹈,似乎那是多么了的不得成就。

事實上那還真是不得了的東西。

身為國防大學校長,被獲准出入總參謀部的人物,蔣方震早就知道國內很早就開始研制坦克,而在錦州曇花一現的碉堡車不過是早期拼湊的試驗品,只是他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出樣品。

「見過校長。」眼尖的秋恆見到他連忙敬禮,宋子清也暫時丟下測試資料扭頭笑道:「百里兄,你怎么有空來?」

「第一期學員快要畢業了。來找你問問司令什么時候回來。我好准備畢業典禮。」蔣方震說話是眼睛一直沒從坦克上收回,他已經從歐洲秘密帶回來的照片上見過a7v的身影,但和那個大家伙相比面前這幾輛實在是太小了。

宋子清訝異的看了眼他,忽然呵呵笑了起來:「百里,你怎么也在意這種虛禮了?這可一點都不像你。」

「得了吧。」蔣方震擺擺手不理他。說道:「這批學員都是總司令的寶貝疙瘩,又是大學建立後的第一次畢業典禮,他要是沒能參加回來還不知道怎么埋怨呢。」說到這里時,幾輛測試的不同款式小坦克紛紛停下,等駕駛員鑽出來後等待許久的專家和士兵立刻一窩蜂涌了上去。雖然他知道國防部在改裝出碉堡車後就啟動了秘密研制坦克的項目,但實物卻也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連忙拉著當初把他請回來,還拜他為師的秋恆來介紹。後者並不太懂技術,只得把坦克負責人之一的漢口拖拉機廠設計師袁鍾銓請來。

28歲的袁鍾銓矮矮瘦瘦。帶著一絲黑木框眼睛,每每目光停留在坦克上都散發出喜悅的光芒。他是當初楊秋在漢口拖拉機廠介紹流水線生產方式,並且把大量坦克資料拿出來研究的兩個年輕人之一。當初他的同學兼伙伴,也是坦克項目研制組成員的吳青度因為鄭廷襄出任民國第一任工業部長後,擔負起了重慶工業集團總經理的責任。

要是楊秋在場肯定能分辨出這幾種坦克,或者說這些還僅僅是底盤加個鐵皮盒子的試驗品。

一輛好坦克底盤非常關鍵。所以在組建坦克項目部時楊秋反復關照不要著急,先耐心實驗底盤和子系統,最好能在沙漠、草原等全國各類地區都跑上幾圈測試。得到大量坦克資料後袁鍾銓早已視楊秋為天人,而他也是國內少數幾位知道德國a7v坦克出自楊秋之手的人之一,所以堅決執行多試驗慢裝備的策略。

目前眼前幾輛要說模仿什么款式的話,那應該是法國雷諾ft17、捷克lt35、英國卡登洛伊德、德國一號坦克和縮小的三號坦克五種不同類別底盤。其實換任何軍迷來肯定會選三號坦克采用的扭桿小負重輪底盤,因為後世絕大多數坦克依然在采用這種結構和維修都非常簡單的底盤構造。但楊秋再這點上卻沒有任何說明,因為他清楚,資料機雖然能幫助國家軍事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如果濫用將會導致出現依賴和創新力消亡的後果,所以在使用時往往將一大堆資料丟出去後不做任何解釋,任由設計師們自己折騰尋找最佳方案。

他這個笨辦法效果還算不錯,袁鍾銓他們面對那么多資料也沒好大喜功,而是先分析國內工業實力、制造能力、道路橋梁通行能力等等綜合後,選擇從較為簡單的五噸級底盤入手,拿圖紙依葫蘆畫瓢造出這五種不同類型的底盤,還根據楊秋的建議,將在這里的初步檢驗結束將底盤運往全國各地進行為期兩年的野外測試。

「以我們現在的能力,一個月能造多少這種.......坦克?」蔣方震顯然對坦克很有興趣,不僅認認真真看過每個細節甚至還親自坐進去體驗一把,但對這個楊秋親自取的古怪名字卻很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