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493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臨近歲尾,官衙不審罪人,無論建康城還是各州、郡、縣衙都是正門緊閉,關押在監獄中的人犯無論是否定罪,至人日之前既不會過堂也不會受刑。

庾倩和庾柔被關入大牢將近一月,期間多次被尚書省官員提審,查問謀逆之罪。

兩人始終咬定冤枉,反言新蔡王誣告,陷害忠臣,實是包藏禍心。

庾倩和庾柔到底不傻子,深知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即便痛恨庾希二人,非到萬不得已,不會搭上整個庾氏。

皇權衰微,天子基本是個擺設,謀逆仍是不可饒恕的大罪。實力雄厚如王敦,背後站著王導,舉兵□□失敗,當時保得性命,病死後照樣戮屍懸首。

如果兩人真有謀反之意,事發被處置也就罷了。

可兩人壓根沒有反心,和新蔡王沒說過幾句話,就要被後者誣告謀逆,委實是冤得不能再冤。

猜到是桓溫和郗愔在暗中推動,奈何口說無憑,喊出來只會死得更快。

庾倩和庾柔干脆咬定冤枉,打死不承認新蔡王的指控。至於能拖多久,端看庾希和庾邈是不是還有良心,肯為他們奔走。

假設後者縮起脖子,看不到情勢危急,只想保全自己,庾倩和庾柔只能認栽。

雖說心里明白,終究意氣難平。

不是庾希和庾邈,他們豈會落到今日境地?便是到地下見到先祖,兩人照樣有話可講!

關押二人的牢房正巧相對。

獄卒每日巡視兩遍,一遍送來飯食,一遍取走碗筷,順便譏諷人犯幾句,過一過嘴癮。

昔日的高門郎君,外戚庾氏的分支,皆是獄卒仰望的存在。如今被告謀逆,即便能保住性命也將被貶為庶人,甚至流放到荒蕪之地,獄卒自然再沒有顧忌,完全是什么難聽說什么,只為出一口胸中的惡氣。

「庾使君,想不到啊,你也會有今日!」

東晉獄卒地位之低,甚至比不上高門婢仆。

後者至少還能放籍,重錄為民,子孫後代有個盼頭。前者一旦上了名簿,後代男丁均不得脫籍。若能置辦下田產還好,手中無田無地,惹怒上官丟了差事,全家老小都要等著餓死。

獄卒的大父曾置辦百余畝水田,生活算得上富足。只因得罪庾氏家仆,田地都被搶走,房舍也被付之一炬。

幾個兒子中,除編入獄卒的長子長孫,其他都被抓為蔭戶,至今生死不明。

想到死不瞑目的父親,下落不明的伯父叔父幾家,獄卒怒眉睜目,恨不能明日就有尚書省來提人,將庾柔和庾倩砍頭戮屍!

「不將我們當人,你們也休想繼續做人!寺廟土祠我都求過,保證你們下輩子投胎做個畜生,生生世世別想翻身!」

魏晉時期玄學大盛,佛教也開始流入。

上層士族篤信道教,多信奉天師道。謝安、王坦之和桓溫均是「道友」。

民間佛教漸盛,因果輪回之說大行其道,深入人心。百姓為求平安,還建起各種不在祀典的土祠,便是後世常稱的「淫-祠」。

這時的佛寺有別於後世,和尚不禁酒肉,寺廟不禁殺生。如果看到哪個和尚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絕對稱不上稀奇。

獄卒連罵數聲,更踹了一腳門欄。

庾倩被激怒,雙眼赤紅,庾柔靠在牆邊,眼皮都不掀一下。

這樣的小人物何須理會。

如果能夠脫罪,動動手指就能碾死。如果不能……被譏諷幾句又算得了什么。

相比庾柔和庾倩,同被下獄的殷涓待遇稍好。

殷康總算記掛同族之情,沒有親自前來探望,卻先後遣家仆送來被褥衣物,並隔日送來飯食,將朝中情況粗略告知。

「殷使君暫且寬心,我家郎主已見過王侍中和謝侍中,令仆告知使君,新蔡王之事或有幾分轉圜余地。如若不能,」家仆頓了頓,壓低聲音道,「我家郎主言,必全力保住使君血脈。」

殷涓沒有出聲,雙手握住木攔,用力得指關節發白。

遲遲沒有等到殷涓開口,以為對方不打算讓他傳話,家仆起身行禮,快步走出牢獄。

家仆剛出牢獄大門,迎面就吹來一陣冷風,夾雜著冰涼的雪子。家仆抬起頭,發現天空已是陰沉一片,一場雨雪又將來臨。

桓府中,數名婢仆手捧木盒,快步穿過回廊。

行至回廊盡頭,遇到身著袿衣儒裙,頭戴金簪的司馬道福,當即停住行禮。

司馬道福本沒在意,擦身而過時看到婢仆手中的木盒,發現盒上圖案新穎,雕鑿著大團的牡丹花,花瓣邊緣和花-心處均鑲嵌彩寶,不由得雙眼一亮,道:「這是哪里送來的?」

「回殿下,是鹽瀆送來。」婢仆恭敬答道。

「鹽瀆,小郎送來的?」司馬道福被精致的花紋吸引,舍不得移開暮光。盒子都如此惹人眼,盒中之物十成更加精美。

如果是姑孰送來,她或許還能得上幾樣。鹽瀆送來的東西壓根是想都別想,能看兩眼都是造化。

越是得不到越想要,越是看不到越想看。

司馬道福耐不住好奇,不再去院中賞雨景,而是轉道去見南康公主。

婢仆沒有阻攔,也不敢阻攔。讓開半步由司馬道福先行。

彼時,南康公主正同李夫人商量,元日將到,該給桓容送幾車東西。

「瓜兒在鹽瀆,椒柏酒用不上,他也不喜這酒的味道。莫如備上兩壇屠蘇酒,再運去半株桃木。」

「阿黍會煮好桃湯備下,倒是無需掛心。」

「五辛菜,」南康公主頓了頓,嫌棄似的擰眉,「瓜兒向來不喜,我不在眼前,八成是一口都不會吃。」

李夫人掩口輕笑,道:「郎君不喜此味可是隨了阿姊。」

桓容不喜歡辣味,也不喜菜餚過咸,這點的確像足了南康公主。相比之下,桓大司馬倒是喜咸喜辣,年輕時是無咸不喜、無辣不歡,通俗點講,相當口重。

兩人正商量著,阿麥至內室稟報,道是鹽瀆來人,隨車有桓容送來的節禮。

「兩只大箱,六只長盒,現在門外。」

「瓜兒送來的?」南康公主大喜,當即讓婢仆入內。見司馬道福跟著進來,難得給她一個好臉。

「來人現在何處?」

「回殿下,來人自稱石姓,現為縣公舍人,帶有郎君親筆書信。」

「舍人?」南康公主恍惚想起,日前桓容來信,的確提到任命國官。

「阿姊,既是郎君派來,不妨一見。」

「好。」

南康公主點頭,見司馬道福賴著不走,皺了皺眉,到底沒有馬上趕人。

婢仆移來三面立屏風,南康公主坐在正位,李夫人坐在左側,司馬道福知道李夫人在府中地位,知趣的坐到右側,沒有開口惹人厭。

室內安排妥當,阿麥親往客室去請石劭。

大概半刻鍾左右,身著藍色深衣,頭戴葛巾的年輕郎君走進室內,隔著立屏風端正行禮。

南康公主仔細打量,發現此人五官俊朗,目光清正,不由得點了點頭。轉頭和李夫人交換眼神,後者也是輕輕頷首,輕啟紅唇,低聲道:「郎君能識人。」

司馬道福看清石劭面容,興致大減。

她喜愛的是類似王獻之一般的風流郎君,石劭俊則俊矣,多少帶著北地郎君的氣質,實在不得她的眼緣。

見禮之後,石劭取出隨身攜帶的書信,轉手遞給婢仆。

「殿下見諒,此間事關重大,仆必得當面說於殿下。」

南康公主在屏風後展開書信,快速掃過之後,神情變得嚴肅。將書信遞給李夫人,轉向司馬道福,道:「你先回去。」

「諾。」

司馬道福到底出身皇家,並非真的沒有眼色。見南康公主不願多說,當下起身從屏風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