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804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元帝南遷後,沿用吳國舊城,在太初宮、昭明宮及苑城的基礎上修建宮城,名為建康城,又被稱作台城。

台城呈長方形,周長八里,仿洛陽宮建造,共有殿閣樓宇三千余間。兼有南地建築風格,綉闥雕甍,雕梁畫棟,極是精美。

主殿為太極殿,是舉辦朝會大典,天子處理政務和起居的場所。

殿後為顯陽殿,又稱椒房,是皇後長居宮室。

自庾皇後薨逝,殿內始終空虛。隨司馬奕被廢,司馬昱成為台城之主,後宮嬪妃都想入主顯陽,可惜天子不松口,無一人能得償所願。

太後居處名為長樂宮,仿造漢制。受條件所限,無論規模還是精美程度,都不及漢長樂宮半分,曾因亂軍損毀,褚太後入住時方才重建。

朝會結束後,司馬昱特意喚來桓容,欲攜其登輿,同往長樂宮。

「南康素來知禮,今日入宮,必往太後處。」

桓容暗中撇嘴,總覺得話中有話。不便深究,只能固辭輿車,堅決要求步行。

開玩笑,渣爹進出都要走路,他乘輿車算怎么回事?

況且,不是尋常車輿,而是皇帝金輿,落在其他人眼中,想上天還是想上天?

親娘是晉室大長公主,身份尊貴,司馬昱授予尊榮無可厚非。

他到底姓桓,甭管對方出於好意還是歹意,哪怕是真心抬舉——雖說可能性很低,這份榮耀都要推辭,堅決不能接受。

「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然宮中規矩如此,實不敢違。」

桓容拱手,作勢要跪到地上。

百官尚未全部離開,目睹此舉,不曉得內情,禁不住面露詫異。

司馬昱略有些尷尬,扶起桓容,令宦者抬走輿車,道:「朕和阿奴一起。常日坐於殿中,也該活動活動。」

司馬昱相貌英俊,五十出頭的年紀,長髯飄於胸前,鬢發間摻雜銀絲。或許是注重養生之故,半點不顯老態,反而有幾分仙風道骨。

這就是真名士和冒牌貨的區別?

桓容暗中咬牙,堅決不承認,一時間腦袋進水,把自己罵了進去。

「阿奴早年游學會稽,拜於周氏大儒門下,朕亦有耳聞。」

司馬昱握住桓容右手,笑容溫和,語氣平緩,沒有半點君王的架子,猶如一個慈祥的長輩,遇上喜愛的小輩,真心的關懷幾句。

「陛下過譽,臣不敢當。」桓容垂首。

「當得。」司馬昱笑道,「大儒有言,阿奴良才美玉。朕亦以為,以阿奴之才,必成國之棟梁,他日建功立業,定能扛鼎華夏,匡扶正-統。」

桓容沒接話。

這話不好接。

良才美玉是贊賞,國之棟梁是拔高,扛鼎華夏、匡扶正-統?

不提他到沒到這個水准,也不提他胸懷何種志向,此刻敢點頭,絕對是一腳踩進陷坑。若是謙虛幾句,又顯得過於虛假,落在後世人眼中,「口是心非」四個字跑不掉。

與其說錯話掉坑里,不如閉口不言。

少說少錯,頂多落個「木訥」的評價。

當然,司馬昱不會相信他是真的木訥。但以桓容目前的處境,演技不太過關,唯有裝傻最安全。

兩人走在前面,時而談笑幾句。司馬曜跟在身後,壓下嫉恨之心,斟酌是否該同桓容交好。若是下定決心,又該從何處著手。

當真應驗南康公主所言,桓容壓根無需多費心思,憑借手中實力,旁人自會主動討好。

雨水漸停,空中陰雲散去,陽光蒸騰水汽,很快又變得悶熱起來。

好在長樂宮距太極殿不遠,又有宦者和宮婢撐起傘蓋,落下一片陰涼。換成西漢宮殿的規模,絕對會腳底走出水泡,冒出一身熱汗。

御駕行至長樂宮,早有宦者入內稟報。

彼時,南康公主乘坐的輿車停在殿前,十足顯眼。

司馬昱經過,對桓容眨了眨眼,就像在說:如何,朕說得沒錯吧?

桓容愕然。

皇帝剛才眨眼了?

該說老帥哥依舊魅力無窮,還是這世界有點玄幻?

自穿-越以來,他發現真實的歷史人物和史書記載頗為不同,正如眼前的司馬昱,史稱「清虛寡欲,尤擅清談」,後四個字未能親眼證實,但這「清虛寡欲」實在值得商榷。

「拜見陛下。」

褚太後和南康公主迎出殿門。

按照身份,前者本無需如此。奈何司馬昱輩分更高,壓根不能遵從慣例。

皇帝是叔叔,太後是侄媳婦。

縱觀歷史,當真是少有。

兩人身後跟著四五名嬪妃,都是絹襖綢裙,梳著高髻。發上簪著類似的金釵,分量不小,論精致程度,遠不及南康公主和褚太後所戴。

晉朝延續魏制,對嬪妃和命婦的穿戴有嚴格規定。在宮外可以不遵守,偶爾愈矩,入宮則不行。尤其是皇後未立,椒房虛位以待,眾人更要嚴守規矩,不能讓旁人挑出半點錯來。

司馬昱向褚太後回禮,叫起眾人。

桓容上前半步,拱手揖禮。

司馬曜同時上前,行完禮默默退後。自司馬昱登位,為避嫌,他和褚太後的關系一直不近,甚至稱得上疏遠。

褚太後僅向司馬曜點了點頭,卻對桓容笑道:「瓜兒來了,方才還同你母提起,這些時日也不見你入宮,別是有事耽擱。」

這番話乍聽沒有什么,細品卻能發現問題。

桓容口稱不敢,解釋道:「回太後,臣昨日出城拜見家君,盡人子之道。」

剛見面就挖坑,桓容傻了才會往里跳。

外地官員歸京,需隔日上朝。但他事先遞過表書,請過假,三省一台都有記載,官面上挑不出理來。至於其他,一個「人子孝道」就能堵死。

身為人子,先去見親爹理所應當。肩扛「孝」字大旗,可謂無往不利。

不同意?

自可同桓大司馬去辯上一辯。

說一千道一萬,這位敢嗎?

話音落下,桓容恭敬站在一旁,不言不語,「老實」得讓人牙癢。

褚太後面上不顯,心中翻騰幾個來回,被堵得肝疼。

眼角余光掃過南康公主,後者正頷首輕笑。目光回視,笑容里帶著嘲諷,褚太後不由得怒氣上涌,險些再次昏倒。

「瓜兒孝心。」

四個字幾乎從牙縫里擠出,桓容權當沒聽出背後之意,笑道:「太後誇贊。」

褚太後:「……」

她是誇他嗎?!

桓容抬起頭,他就當是。

南康公主笑容更盛,司馬昱咳嗽一聲,當先邁步走進殿內。

眾人這才意識到,光顧著看太後的熱鬧,天子竟被晾在門前,這可是大大的不敬。

「陛下恕罪!」

眾人簇擁著司馬昱走進內殿,茶湯糕點俱已備妥。

宦者宮婢侍立兩側,輕輕搖動宮扇,送來徐徐涼風,驅散殿中熱意。

司馬昱端起茶盞,僅是沾了沾唇就放到一邊。隨後笑道:「臨近秋日,太後需當注意。朕聞日前喚了醫者?」

天子出言,太後謝過關懷,雖說對話有些別扭,殿中氣氛總算變得熱絡。

桓容正身端坐,手捧茶盞,和司馬昱一樣滴水不沾。留心聽著雙方機鋒不斷,唇槍舌劍,互相捅刀,仿佛在觀賞一出大戲,看得津津有味。

南康公主略感到好笑,又有幾分悲涼無奈。

這就是晉室。

太後天子不和,除非一方退步,否則台城內永不會太平。

「阿母?」

「無事。」南康公主低聲道,「今日朝會可見到你父?」

「沒有。」桓容搖搖頭,「郗使君也不在。」

「郗景興呢?」

「見到了,沒來得及說話。我觀郗侍郎有幾分憂色。」

三言兩語道明情況,外人聽不出端倪,南康公主細思片刻,心頭微動,緩緩現出一抹笑容。

如此看來,那老奴的情況確實不好。哪怕返回姑孰,怕也撐不了幾日。

兩人說話時,幾名淑儀都在打量桓容。

至於跟著來的司馬曜,正安靜的坐在李淑儀身側,全然充當背景。

「妾聞豐陽縣公十歲至會稽游學,拜於大儒門下,被贊良才美玉。今日當面,果真是傳言不虛。」徐淑儀當先開口。

她是司馬道福的生母,早年最得司馬昱喜愛。哪怕徐娘半老,依舊眉眼含-春,風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