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393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率兵圍攻楊亮父子的,是氐秦梁州刺使楊安。

永和十年,桓溫北伐前秦,從氐人手中搶回漢中。自此,梁州一分為二,北邊由氐人占據,派遣刺使統轄,治所位於仇池。南邊由東晉掌管,治所選在漢中。

楊亮鎮漢中十余年,同氐人毗鄰,時常被氐兵騷-擾,彼此有勝有敗,雖未有大戰,也累積下不少的對敵經驗。

此前桓大司馬去世,桓氏非但沒有分崩離析,反而進一步壯大,讓他陡生危機感。故而,尋機要立下戰功,增強實力,向桓氏彰顯力量,以防被桓氏吞並。

桓容想不通氐人南侵的原因,是因為這回根本不是苻堅派人主動挑-釁,而是楊亮突然間腦袋發熱,派兒子帶兵襲擊仇池!

因發兵突然,氐人措手不及,竟被一路打到城下。

其子信心膨脹,不按事先制定的計劃,蠶食兩縣即可,而是危逼州城,火燒城門,甚至搶了兩個部落首領的女兒!

被人打上門,氐人豈能忍?

於是乎,楊安一邊上表長安,一邊點兵出城,不只把楊氏父子的進攻打了回去,更一路追擊,直打到東晉境內。

戰況的發展既在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

如果人人都有桓大司馬的軍事才華,東晉就不是始終偏安一隅,到滅國都沒能統一南北。

氐秦的梁州刺使一路南下,橫掃楊亮父子的軍隊,趁機燒-殺-劫-掠。凡氐兵過處,必是十室九空,一片凄慘景象。

自七月氐兵入境,到八月被圍困城內,楊亮父子的雄心轉為擔憂,日夜提心吊膽,唯恐援軍未到城池已被攻破,自己被斬殺馬前,人頭懸於城門之上。

作為氐秦一方的將領,楊安同樣感覺不到輕松。

戰局上占據優勢,不代表事事都能順心。

之前上表送到長安,國主對出兵之舉大表贊賞,言其不墮勇武,但是,對他進攻漢中並不贊成。

據悉是王猛出言,什翼犍未滅,秦策步步緊逼,氐秦東西都是強敵,且北邊又起烽火,而能震懾匈奴的朔方侯突然病死,長安正緊急從各處調兵布防,這個時候,實在不宜再將戰局擴大,同遺晉起太大干戈。

戰爭的起因在東晉一方,最好的處置辦法是將其擊退,搶夠本就撤兵。覺得面子挽回得不夠,還可以給東晉朝廷遞國書,再打幾場嘴仗。

如果占住漢中不走,必會引來東晉全力反撲。

桓溫剛死不到一年,桓氏正要鞏固他留下的勢力,定然不肯放棄漢中。此時兵發梁州,甚至進一步占據漢中,必將引來桓氏反擊。

「桓元子雖逝,北府軍仍握於桓幼子之手,權勢不減。且桓氏掌控荊、江等州,不會坐視梁州被下。屆時,楊刺使兵陷遺晉,仇池空虛,難保什翼犍和吐谷渾不會趁虛而入。」

東晉要防備強鄰,氐秦也是一樣。

因某只蝴蝶振動翅膀,苻堅未能如歷史上一般攻下鄴城,接收慕容鮮卑的財富和治下人口,加上秦氏不斷在東邊蠶食,柔然時不時又要在北邊敲一棍子,日子很是不好過。

好不容易打下張涼,派去鎮守姑臧的什翼犍又反了,哪去說理?

王猛如能出征,什翼犍之輩根本不足為據。

問題在於,王猛久病在床,朝會都撐不下整場。入宮覲見尚且勉強,帶兵出征?走不出長安,可以直接預備喪事。

苻堅還算聽勸,知道東西兩邊的麻煩都不小。

自己派人襲擊昌黎,差點殺了秦策的兩個兒子,此仇不報,根本不是秦策為人。至於什翼犍,假意稱臣,每年入貢三瓜兩棗,實則牢牢盤踞姑臧,咬死不向氐秦低頭。

如果派出大軍,自然能滅掉代國。可姑臧後邊有西域胡,南邊有吐谷渾,北邊有敕勒部,苻堅稍有舉動,就可能引來連鎖反應。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王猛這樣的大才,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妥帖,事情只能一直懸在這里,捏著鼻子接受代國入貢,每天在長安狠錘什翼犍木人。

這個情況下,楊安實不宜在漢中久留,撈夠本就跑才是上策。

偏偏楊亮父子固守城池,楊安耗在城下的日子越來越多,損失越來越大,實在不甘心就此撤走。

晉兵攻到仇池,差點火燒城門,不能在對方的城內放一把火,回去之後必定要被同僚笑死!

雖是漢姓漢名,楊安卻是不折不扣的氐人血統。

見梁州城久攻不下,徹底激發了骨子里的凶狠,不顧長安下令撤兵的旨意,執意要攻入梁州城,掃平楊亮父子。

結果如王猛預料,桓氏接到楊亮的求救,立刻點齊兵將,飛速前來救援。帶兵的不是桓豁也不是桓沖,而是桓溫的嫡子桓容。

桓容在進兵途中,路過荊州時,消息已飛速傳往長安。

邊界州郡豈能沒有幾個探子。

探子不認識桓容,卻能認出他乘坐的車駕品級,據實上報,王猛不顧病體,連連催促苻堅再下旨意,務必要將楊安召回來!

可惜旨意沒到,桓容的援兵已經到了,正趕上楊安派兵攻城,戰況最膠著之時。

桓使君一聲令下,武車被推到陣前,迅速排成三列,擋板全部升起。

「放箭!」

氐人蜂擁城下,是最好的靶子。

箭雨挾風聲襲來,如一團黑雲自半空墜落。

耳聞破風聲,氐兵疑惑抬頭,瞬間瞪大雙眼,滿臉都是驚恐。

「敵……」

不等「兵」字出口,箭雨倏然飛至,當場穿頸而過。勁道之大,竟將人牢牢的釘在了地上。

嗡——

好似強兵控弦,又似密集的蜂群。

凡被箭雨籠罩,非死即傷。

城門前很快倒伏一片屍體,戰場上的喊殺聲為之停頓兩秒,更突顯箭矢飛來的凌厲,森冷、冰寒、駭人!

「放箭!」

州兵再次拉動機關,三輪箭雨連續襲至,東門處的氐人留下百余具屍體和遍地哀嚎,紛紛抱頭鼠竄。

典魁和許超等率領的隊伍恰在此時襲至,幾尊人形兵器掄起槍-矛,揮起長刀,不聞慘叫聲,血雨已遍灑腳下。

實事求是的講,楊安麾下戰斗力不弱,甚至稱得上強。奈何攻城大半日,耗費力氣不小,已逐漸露-出疲態,加上援兵突然抵達,又是兵出奇招,招呼不打一聲,直接就來數輪飛矢,當場將城下的氐兵-射-懵了。

先是東門,然後是北門,最後是西門。

氐兵接連潰逃。

東門是遭受重創,直接被嚇破膽;北門是見到同袍的慘狀,又遇人形兵器殺來,不得不逃;西門卻是實打實的跟風跑。

別人都跑了,自己不趕快撒丫子,是等著被殺?

潰逃的氐人越來越多,楊安下令斬殺十余個帶頭跑的,依舊沒有半分用處。

比起不斷飛來的箭矢,以及追在身後的人形兵器,區區幾個人頭算什么!

楊刺使再是手黑,終歸要顧念大局,不可能將麾下全砍了。身後的晉人則不同,遇上他們,絕對是要拼死搏殺,否則必定小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