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第二百四十九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1961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御駕親征非同小可。塵↖緣↗文√學?網

桓容說服謝安等人,不意味著掃清所有「障礙」, 立即能揮師西征。更不意味著凡事一蹴而就,今天拍板,明天就能和吐谷渾人開戰。

調動州兵需要時間, 征召青壯民夫需要時間,籌集軍餉糧草一樣需要時間。縱然有謝安王彪之等合力安排,發揮出最高效率,短時間內, 依舊諸事纏身,桓容照樣無法離開荊州。

不提其他, 至少要等豫州兵抵達, 與荊州兵匯合, 組成親征大軍, 御駕才能西行。如若不然,僅帶著巡狩護衛出征, 寥寥千人就要和吐谷渾開戰,豈不是開玩笑嗎?

就算桓容願意, 謝安和王彪之等也不會點頭。

奈何軍情如火, 吐谷渾大王子鐵了心要做出一番「成績」, 在梁州邊境喊打喊殺,不到半個月時間,又襲擾三個村庄。

因州兵提前防備,這幾次襲-擊未能搶到多少財物,也沒能劫掠到足夠的人口,大王子一怒之下,竟下令軍隊四處放-火。

眨眼間,赤-色的火焰席卷村落,滾滾濃煙沖天而起。

嗆鼻的煙味隨風飄來,眺望遠處慘景,失去家園的百姓失聲痛哭,哭聲中夾雜著痛斥和嘶喊,凝聚刻骨的仇恨。

桓容登基後,楊亮即上表請辭梁州刺使,願赴西域守商道。

桓容准其所請,下旨命其為沙州刺使,同桓氏合守晉昌、敦煌等郡,掌管州郡事務。與此同時,桓石秀幾次上表並送來私信,一心想往向西域跑。

桓容分別征求過桓豁和桓沖的意見,將他由江州調往梁州,接替楊亮出任梁州刺使,持節,掌梁州、秦州諸軍事。

秦州是新得疆土,包括略陽、天水、南安及隴西四郡,另有半個扶風郡,是連通桓汗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大軍西征,運送軍糧的要道。

此前楊亮讓出梁州,是經過多番考量。

漢中之地的重要自不必說,再加上一個秦州,卡主連通西域的命脈,桓氏不會輕易交給他人,至少短期之內不會。

如此一來,主動退讓總比讓人請走要好。

弘農楊氏決意扶持新帝,在西域貿易上同桓氏利益一致。為爭求長久的合作以及更大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做出讓步,以示對新帝的誠意,實為理所應當。

聖旨既下,桓氏、楊氏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唯獨苦了桓石秀。

奈何君命不可違,違了會被親爹和叔父聯手拍死,為小命考慮,再不願意也得收拾行李上任。途中安慰自己,梁州不是西域,好歹離西域更近,想見識大漠風光,今後總有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桓石秀性格灑脫不羈,遇正事絕不含糊,處理政務和軍事的才干不容小覷。到任梁州之後,雷厲風行,以最短的時間懾服州內豪強,由治所張貼告示,獎勵邊民開荒,並在城內增設小市,城外增建驛站,方便商隊市貨和人員往來。

隨著州內商隊增多,人員變得繁雜,他向桓嗣取經,並結合當地情況,在處理漢、胡之事上采取新政,頗有建樹。

短短數月時間,梁州氣象為之一新,即使比不上幽、豫等州,卻是民心所向,大踏步向前邁進。

就在這個關頭,吐谷渾悍然犯邊,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獲悉邊界軍情,桓石秀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調集州兵、征調青壯,加強邊防。知曉吐谷渾來勢洶洶,不打算搶了就走,更是沒有片刻耽誤,直接向朝廷上表請援。

想到桓容正在巡狩,桓石秀又在表書中上陳,言辭懇切的請陛下不要西行,最好能返回建康,不回建康的話,留在荊州也好。

事有輕重緩急,吐谷渾出兵太過突然,據斥候回報,單是陳列在邊界的軍隊就不下上萬。這么大的陣勢,說沒有南-侵之心都不可能。

秦氏長安稱帝,當下正發兵攻打三韓,意在-剿-滅-殘余的慕容鮮卑。

吐谷渾此時襲擾邊界,要么就是知道秦氏兵力不足,不會趁機發兵,更不會玩一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要么就是同秦氏私下達成協議。

如果是前者,調集州兵打回去就是,耗費些力氣總能解決;假如是後者,事情會變得相當麻煩。稍不留神,建康和長安就會徹底撕破臉。

屆時,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每每想到此處,桓石秀不免憂心忡忡。

他壓根沒有想過,吐谷渾大王子根本沒有這樣的腦子,之所以在邊界集結大軍,主旨不是-南-侵,而是借機掌握兵權,壓下幾個兄弟,進而讓吐谷渾王徹底明白,他才是最合適的王位繼承人。

如果不明白,問題也不大。

兵權在手,還有什么做不到的?

「大王年事已高。」

謀士的話在腦中盤旋,大王子握緊虎符,對權力的渴望,早已經蒙蔽了他的雙眼。

從始至終,他根本沒有考慮過,被襲-擾邊境的桓汗會做出什么反應,是不是會發起報復。更沒有想過,如此魯莽而為,是不是會引來背後的刀子。

為他出謀劃策的謀士暗暗一笑,心道:引得大王子上鉤著實容易。借此引吐谷渾走上內-亂,內部殺伐,離為部落報仇之日不遠!

他投靠大王子近十年,一心一意向上爬,終於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為前者心腹。沒有人知道,他雖然出身東胡,卻和吐谷渾人非出一脈,而是被其所滅的羯族部落。

時隔多年,早年的戰事早埋入塵土,累積的仇恨卻半點沒有減少。

他出此計,絕不是為助大王子掌兵,更是為助他登上王位,而是設法引起父子猜疑、兄弟相殘!

如果王室內部生亂,父子兄弟刀兵相向,使得吐谷渾一蹶不振,才是更合他意。至於吐谷渾會不會被漢兵報復,長安會不會借機發兵,他全不在乎。

大王子被權力燒紅雙眼,謀士的整顆心都被仇恨占據,完全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為部落復仇,哪怕是要他自己的命!

對於背後的謀劃,沒多少人能猜到答案。

南-侵的信號放出,桓石秀集中全力備邊,桓容更要御駕親征,君臣齊心,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與此同時,長安獲悉吐谷渾陳兵邊界,也是吃驚不小。

秦策同吐谷渾王辟奚打過幾回交道,知曉後者為人,不以為他會做出如此魯莽的舉動,這個時候和南邊開展,簡直是不顧後果!

朝會之上,群臣合議,文武猜測紛紛,都猜不透吐谷渾打的是什么主意。

莫非聲東擊西,明面上是要南侵,實際是打算向北發兵,劫掠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