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1848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桓容放飛鵓鴿, 暫時了卻一樁心事,轉而集中精力處置朝中之事。首當其沖的,就是西域和吐谷渾的朝貢隊伍

由朝廷安排,凡來朝隊伍, 不分外邦還是臣服部落,全部安置在苑城, 每日進-出需持木牌,經過官兵查驗。

如木牌丟失必須上報官署,並有同行之人為證。如果無人證明, 不得入苑城半步, 都要安排在官署,等到查明身份方可離開。

苑城本為吳帝建造,屬東吳皇宮的一部分。

東晉元帝渡江之後,在舊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建, 方有今日規模。

桓漢代晉,桓容初登基就外出巡狩, 自然無暇重修台城。去歲回到建康, 政務堆到面前, 更沒時間關心修不修宮殿。

依照東晉舊例,凡外使來朝,本該安置在宣揚門內三里、御道西側的官署。

奈何桓漢日漸強盛,來朝人數太多, 官署實在住不下。三省一番合議, 只能上表, 請以苑城為接待使臣處。

看過表書,桓容很是猶豫一番。

不是他小氣,而是苑城靠近虎房,西域和吐谷渾使臣住進去,無異是與猛虎為臨。

虎房內新添兩只豹子,原住戶的心情不太好,每日里虎嘯不停,定時定點,片刻不差。安排使臣住進西苑當真合適?

這樣的顧慮不好當面對群臣講明,就表書奏請,只能暫時含混過去。

等到朝會結束,桓容特地留下謝安和郗超,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解釋一番。

「依兩位看,此事當如何?」

謝安沉吟片刻,開口道:「陛下顧慮不無道理。然事急從權,且虎房牆高院深,猛獸居於籠內,無需太過擔憂。如有必要,多派甲士把守也就是了。」

至於老虎一天照三頓咆哮,完全被謝司徒忽略。

「臣以為謝司徒此言甚善。」郗超附議道。

桓容看看謝安,當真?

謝安點頭,當真。

桓容又看看郗超,果然?

謝超頷首,果然。

君臣三人對視兩秒,桓容拋去顧慮,當場拍板,好,就是西苑!

翌日天子下旨,清理苑城房舍,許暫居官署的朝貢隊伍遷入。

因常不住人,苑城的房舍廂室略顯冷清。但有宦者和宮婢打掃看守,並不顯得破舊。僅需要重置擺設,移入香爐屏風就能住人。

同官署相比,苑城的房舍寬敞數倍,住起來也是相當舒適。正使的房間內還鋪有地龍,未燃火盆即溫暖如春,怎能不讓人驚訝。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日都能聽到虎嘯,白天黑夜輪著來。

起初眾人不習慣,詢問過苑城內的宦者,方才知曉聲音由來。

早有傳言,桓漢天子好養猛獸,在幽州潛邸時,身邊就有猛虎為伴。日前附國入貢,特地獻上兩頭雪豹,正投天子所好。

「失算啊!」

幾名使臣湊到一處,都是嘆息連連,猛拍大腿!

早知道,出發前該派人搜尋猛獸,獵不到老虎,抓機頭豹子也是好的。附國能送雪豹,他們可以送花豹,還有性格相對溫順,極擅奔跑的獵豹!

「失策啊!」

送禮講究投其所好。

入城這些時日,見識過建康的繁華,眾人都知道桓漢天子不缺金銀珠寶,想要得其青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本可以送上合其心意的貢品,卻是一念之差錯過,只能等到下次,怎不讓人扼腕。

左右看看,使臣們又長松口氣。

除了附國,大家都是一樣,倒也不用太過擔心。

好在附國使臣來得早,離開得也早,若不然,此時此刻,必將成為眾矢之的。

苑城之內,使臣們尚未動身離開,已經在計劃下次朝貢。

容不得他們不上心,這一路上所見,徹底讓眾人開了眼界,尤其是抵達建康,見識到城內繁華,依然是眼花繚亂。

在坊市中走過一遭,不提鱗次櫛比的商鋪,單是行走其間的商人和百姓,對眾人就是不小的震撼。

現如今,建康人口又登上新台階,百萬尚不可及,五十萬綽綽有余。加上城外各里以及呈扇形輻射開的村庄,六、七十萬指日可待。

建康之外,幽州自不用說,姑孰、京口和會稽等地的商貿迅猛發展。

隨著海上商路漸趨成熟,船隊規模不斷擴大,江州的經濟也被帶動。雖僅是靠近海港的郡縣,但對當地百姓而言,總歸是又有了一條生財養家之路。

不提其他,單是建設碼頭就需大量人手,碼頭建成之後,逢船隊靠岸,當地的商人百姓都可前往市貨。

江州不比幽州,沒有大量的工坊,百姓多以耕田捕撈為生。市換的貨物種類有限,本以為賺不到什么錢。

哪里想到,凡是海中所得,船隊一概來者不拒,價錢也給得十分公道。

扛來一袋魚干,竟能換得全家半月的口糧!

哪怕糧食搬到家中,許多人仍不敢相信,狠狠掐一下大腿,越疼越是開心,仿佛置身夢中。

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有四。

商鞅徙木立信,取信於民,證實言出必行,變法得意順利推行。

船隊市貨,同樣以誠信為本。並遵桓容之意,對國內百姓無妨讓利,少去的利潤,大可以從番邦賺回來。

百姓市賣的海貨各種各樣,僅僅是粗加工,在沿海郡縣壓根賣不出價錢。但是,經過再加工,運送到內陸或是草原大漠,價錢足能翻上幾番。

物以稀為貴。

以珍珠為例,最尋常的一種,由商隊帶到草原,都能賣出驚人的高價。合浦珠更是有價無市,連見一見都難。

故而,船隊得天子旨意,凡出航必往江州、廣州和交州,偶爾還會前往夷洲和朱崖州,形成固定海上路線,不斷完善海上航圖。

桓禕數次出海,被海風吹得黝黑,更不符合魏晉時期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