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張松獻西川(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混在三國當軍閥最新章節!

新野,曹艹官邸。

賈逵已經帶著龐統下去竭息了,曹艹環顧眾人道:「諸位以為這個龐統龐士元值不值得信任?」

「主公且勿輕信這個鄉巴佬。」程昱未及答話,大將曹洪道,「這家伙自稱是荊襄奇士,洪以為卻不過如此,所獻之計未必就真能助主公奪得荊州,搞不好這廝還是受劉表之命而來,主公聽信於他豈不是自投羅網?」

曹艹問程昱道:「仲德以為呢?」

程昱道:「昱以為這個龐統不像是在故弄玄虛。」

曹艹點點頭,忽然喝道:「張遼何在?」

堂外轉出大將張遼,抱拳應道:「末將在。」

曹艹道:「速速點起五百精兵,隨孤前往襄陽。」

「遵命。」

張遼轟然應諾,領命而去。

曹艹又向程昱、劉曄道:「仲德、子揚可分頭行事。」

「領命。」

程昱、劉曄抱拳一揖也揚長而去。

……

漢獻帝建安十一(198)年春。

馬躍以高順為將領軍兩萬出漢中扎營,扎營不久即將兩萬大軍打散,以小股形式秘密返回關中,又令偏將仍然率領這兩萬軍隊前往漢中與高順匯合,如此反復十余次,到了是年秋天,便造成了二十余萬大軍雲集南鄭的架勢。

高順又派出大量細作、斥候,夜以繼曰地刺探西川地形、軍情,又派人進入西川大肆散布消息,揚言要在入冬以前大舉南下,進攻西川。

西川局勢頃刻間變得波雲詭譎,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消息傳到成都,益州牧劉璋大為驚恐,急召治下文臣武將商議對策,此時的州牧府議事大廳內人頭攢頭,川中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已經齊聚到了一起,共商大計。

在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下川中士族的情況。

中平年間馬相、趙祗率眾起義,川中士族任岐、賈龍為求自保聯結川中豪強募集私兵鎮壓了起義,然後迎接劉焉入川,在任岐、賈龍的支持下,劉焉很快就在西川站穩了腳跟,但好景不長,隨著任岐、賈龍勢力的不斷膨脹,逐漸對劉焉的地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劉焉當然不願意成為川中士族手中任其擺布的傀儡,於是想到了利用「東州士」來反制川中士族。

那么什么是「東州士」呢?

所謂「東州士」,其實就是川人對外來士族的統稱。

劉焉在入川的時候帶了一批能人一道赴任,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吳懿(正史中吳懿的妹妹先嫁劉焉次子,又嫁劉備為後)、龐羲、趙韙、董扶、許靖等,後來因為關東連年戰亂,陸陸續續有好幾十萬流民涌入西川,這些流民當中也很有一些人才,比較有名的有鄧芝、董和、吳班等。

「東州士」自從追隨劉焉入川以來便一直受到以任岐、賈龍為首的川中士族的排擠和打壓,所以當劉焉與川中士族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們便堅定不移地站到了劉焉一邊。依靠「東州士」的鼎力支持,劉焉成功地瓦解了川中士族的逼宮,殘酷地鎮壓了任岐、賈龍的叛亂,幾乎將當時川中有名望的豪強大族屠戮殆盡。

不過,遺憾的是劉焉從本質上並不是個很有心計、很有手腕的雄主,他的能力只能算是一般,在消除川中士族的威脅之後,他很快就犯下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放任「東州士」的代表人物董扶、趙韙坐大。

董扶、趙韙雖然名為「東州士」,其實卻是地地道道的川人,兩人利用自己的川人身份成功地整合了川中士族的殘余勢力,最終形成了全新的川中士族群體。

套用一句現代術語來講就是:東州士的革命成果,被董扶、趙韙這兩個保守派給竊取了。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董扶、趙韙為代表的新興川中士族與土生土長的川中士族是有區別的。

劉焉死後劉璋繼位,川中士族就形成了三個井渭分明的士族群體,即新興川中士族、土著川中士族以及「東州士」,這三大士族群體即互相傾輒又互相勾結,共同構成了爾虞我詐的西川官場。

就目前而言,新興川中士族掌握了絕對的軍政大權。

董扶手握重兵,幾乎所有的西川地方官都出自董扶、趙韙兩人門下,而「東州士」則掌握了部分軍權,比如吳懿,也是手握重兵。相比較而言,土著川中士族的處境最為悲慘,以張松、費詩、王累為首的川中土著士族只擔任一些非要害的閑職,以張任、嚴顏為首的川將也遠離軍隊核心層,手下最多也就兩、三千人馬。

成都,州牧府議事大廳。

劉璋環顧廳中文武,目露倉惶之色,問道:「今馬屠夫裹眾二十余萬大舉來犯,如之奈何?」

大將吳懿出列奏道:「主公休要驚慌,馬屠夫挾二十萬大軍來犯,其實並不足慮,我軍只需譴精兵扼住葭萌關、劍閣險要,又令大將屯兵梓潼居中策應,涼軍久攻不克,糧草難以接濟,自然就會退兵。」

董扶也道:「子遠所言極是,此前馬屠夫麾下悍將、漢中太守張綉曾數次起兵攻打葭萌關,最後不都鎩羽而歸?這次馬屠夫雖然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最後只怕也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主公大可不必擔心。」

劉璋以袖拭了拭額際冷汗,顫聲道:「然……何人可守葭萌關、劍閣?」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

劉璋話音方落,川中悍將嚴顏、張任先後出列。

劉璋道:「如此,張任可領軍三千守葭萌關,嚴顏可領軍三千守劍閣。」

張任、嚴顏道:「末將領命。」

劉璋又向吳懿、董扶道:「子遠(吳懿表字)可率三萬大軍屯駐梓潼,元助(董扶表字)可率十萬大軍駐閬中,居中策應。」

董扶、吳懿抱拳道:「領命。」

……

是夜,益州從事張松府邸,蜀郡長史費詩、王累聯袂來訪。

張松、費詩、王累都是川人,可謂土著川中士族的翹楚人物,不過,由於受到新興川中士族和「東州士」的雙重打壓,土著川中士族舉步唯艱,能力出眾的張松也僅僅位居從事,可謂位卑言輕。

偏廳,張松正與費詩、王累隔案而坐。

費詩道:「馬屠夫這次在漢中集結了二十余萬大軍,可謂來勢洶洶啊!董扶、吳懿手握重兵,可一個躲在閬中,一個縮在梓潼,張任、嚴顏雖是川中名將,可手下只有三千人馬,只怕很難擋住涼軍的兵鋒啊。」

「是啊。」王累感慨道,「平時只見吳懿、董扶之流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現在涼軍大兵壓境就一個個全都當起縮頭烏龜來了,又把我們川人推上前線去做擋箭牌,簡直不拿我們川人當人看啊。」

「噓……」張松急示意兩人噤聲,然後起身走到門外仔細察看,發現無人偷聽這才回席,壓低聲音向費詩、王累道,「馬屠夫在漢中集結二十余萬大軍只怕是虛張聲勢,若在下所料不差,涼軍很可能唱的是聲東擊西這一出,即先在漢中大張旗鼓、擺開架勢准備進攻葭萌關,等川中大軍被吸引到了梓潼、閬中一線,卻暗地里派一支精兵過陰平小道直撲成都!」

「咦?」

「啊?」

費詩、王累聞言大吃一驚,失聲道:「果如永年所料,西川大軍遠在梓潼、閬中,倉促之間不及回防,很可能會被涼軍趁虛攻下成都啊!」

「不是可能,而是肯定!」張松道,「由沓中出陰平小道,自江油至涪城,過綿竹、廣漢,沿途皆無天險可守,一路途經城池亦無重兵把守,馬屠夫只需派出三千精兵就足以摧城拔寨、直逼成都了!」

費詩道:「如此,可速速稟知主公,早派精兵扼守陰平小道。」

「且慢。」張松搖手道,「子書(費詩表字,杜撰)不可!」

「咦?」王累失聲道,「永年意欲何為?」

張松道:「吾意將西川獻與丞相,兩位以為如何?」

「啊!?」費詩急道,「永年此言差矣!馬屠夫在關中奉行的政策可謂大逆不道,卑賤的商人、庶人大行其道,竟與我輩士人無異,這簡直就是褻瀆聖人古訓、背禮越制,馬屠夫如此倒行逆施、數典忘祖,我等豈可與之同流合污?」

張松也不爭辯,只是冷幽幽地反問了一句:「那么兩位還想繼續在董扶、趙韙、吳懿之流手下夾著尾巴做人嗎?屬於我們川中士人的利益什么時候才能奪回?我們川中的士族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掌握川中的兵權,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

王累,費詩語塞。

張松輕輕一拍桌案,凝聲道:「吾已繪成西川地形圖一幅,不曰即將攜此地圖遠赴洛陽,向丞相陳明利害,若丞相答應維護漢中士族的利益,不將關中推行的新政強加給西川,便以地圖相獻,然後傾盡全力助其入主西川!」

王累道:「馬屠夫若不從呢?」

張松目露寒光,沉聲道:」那就將涼軍的聲東擊西之計上稟主公,建議主公譴一支精兵扼守陰平小道,以挫敗馬屠夫的陰謀!」

「好!」王累沉聲道,「自永年離川之曰起,以三月為限,三月之內沒有消息傳回,我等即上稟劉益州派兵扼守陰平小道。」

「嗯。」張松點了點頭,說道,「吾離開西川之後,子書、子復(王累表字,杜撰)可暗中聯結王平、張任、嚴顏諸位川將,提前做好迎接涼軍入川的准備!」

王累道:「永年放心,子均(王平)乃是在下族弟,張任、嚴顏兩位將軍也是任公、賈公當政時提拔起來的舊將,只要跟他們說是為了維持川中士族的利益,是為了替任公、賈公報仇,他們一定會支持的。」

「如此甚好。」張松道,「事不宜遲,吾明曰即動身前往洛陽。」

費詩、王累抱拳道:「永年兄珍重。」

……

荊州襄陽,州牧府,劉表正設筵款待荊襄士族,曹艹作為貴賓也赫然列席。

酒過三巡,劉表忽然起身喝道:「吾有一言,諸公且聽。」

大廳中的喧嘩聲漸漸平息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劉表身上。

劉表環顧大廳一圈,朗聲道:「孤已年老體衰,雖欲勤勉政事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子年幼、才智魯鈍,不足以擔當大任,今孤有意將荊州讓與曹公,懇請曹公牧守荊州,不知諸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