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楊公(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18 字 2020-06-18

第355章 楊公

活下來的大蠻之後並未尋死,大概是死過一次的人很難有勇氣進行第二次,可是她卻把院子里的丫頭們嚇慘了。因為她會每日輪流換拽地烏衣和白色短裙,每當穿白裙的那天就說自己是小蠻……負責看著她的丫頭以為是鬼上身。她們把事兒稟報給孫氏,孫氏也沒法,請了一個道士進來驅鬼安撫人心,但大蠻還是那樣。

安南都護府設在交州,距離南詔的直線距離並不遠,但南國山高林密道路崎嶇出擊困難。都護楊思勖接到兩個月內解決戰爭的詔令後感到時間緊迫,不敢怠慢立刻便整兵進發。

唐兵在安南主要聚集在交州軍鎮,要動員集結出動比較迅速,無奈五詔援兵聚攏緩慢。楊思勖便約各少民盟軍在南詔邊境緬寨匯合,先率兩千步騎向西而去。他一面號令各部落增援,一面寫信到南詔大寨給皮邏格通牒。

書信中要求皮邏格兩件事:立刻停止對河蠻部落的非法攻擊,放下兵器對唐朝官吏投降;縛皮邏格到唐軍軍營,送長安問罪。否則便開戰。

這種條件皮邏格當然不可能接受,自己主動去做階下囚不是腦子有毛病么,現在他還掌握著南詔的軍政大權,他不同意條件看來戰爭沒法避免。實際上楊思勖率軍剛進入南詔地盤就不斷面臨小股襲擾,敵兵憑借對叢林的熟悉優勢對唐軍將士造成了略微損失。

五詔援兵還沒到,唐軍在野外毫無優勢,幸好帶了不少當地的親唐的向導否則行軍減員更眾。唐各正規軍的主要對手北方游牧民族,騎兵是比較強的,但是在南方這種地形下連塊馬球場大小的平地都難找,騎兵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反倒是那些神出鬼沒的土著更適應環境。所以楊思勖率領的軍隊以戰鋒隊重步兵為主戰兵種,帶了些騾馬只用來駝糧草輜重,車輛是難以攜帶的。

行軍依然分作三軍,前鋒開道多有熟悉當地情況的蠻兵,後軍押送輜重和殿後,中軍是唐兵主力由楊思勖親自率領。

他是個宦官,但和大明宮內侍省里大多數宦官不太一樣,一點也不顯得娘氣;和高力士那樣五大三粗的宦官豪傑也不相似。楊思勖又黑又瘦,在南邊曬了幾年就更黑了,其貌不揚還有一雙小眼睛,目光有神但會叫人感到惡寒。這廝心狠手辣在南國出了名,平叛的時候常常干殺俘和濫殺無辜等事,只因打了勝仗才沒御史給他找不痛快。

此時他正騎在馬上拿著水壺仰頭猛灌,一臉都是汗水,皺著眉頭問道:「緬寨還有多遠?」

「祗十余里地了。」

楊思勖點點頭,仰頭看了一下頭上的樹蔭,樹葉把毒辣的陽光遮擋了大半,路上印著斑斕的陽光和樹影,但還是很熱。路面和樹木樹蔭仿佛組成了一個大蒸籠一般,要多難受有多難受。更難受的是為了防備沿路的騷擾偷襲將士們還得穿著盔甲行軍。

道路兩邊有些蠻兵警戒,一面走一面注意著林子里的異動;中央是大量步兵隊列,雖然隊伍仍然保持著形狀,可大伙兒一個個無精打采連說話聲都很少……一個字:熱。身披盔甲的人們感覺身上的鐵片都被烤紅了一樣,沒人的里襯是干的,全被汗水濕透了。

楊思勖大聲喊道:「傳令下去,在水壺里放一些鹽,不然人受不了。」

後面一個將領納悶地問道:「楊公,放鹽不是更渴么?」

楊思勖只憑幾年在南方作戰的經驗,一時說不出個所以然,想想終於說道:「汗水是咸的,出多了汗就要在水里放鹽。」

就在這時,一匹馬沿著路反方向跑了過來,跑到楊思勖的馬前停下,從馬上跳將下來單膝跪倒道:「稟楊公,前鋒遭遇伏擊!路上有坑,敵兵從樹林中沖出來,人數甚眾。」

「停止前進!」楊思勖喊了一聲。

一個將領策馬上前道:「末將願率部速去增援。」

楊思勖沉吟片刻道:「可能只是佯攻,等等再看李大有頂不住了會再派人來。」

話音剛落,後面又有一騎奔來,急道:「報!敵兵驟出攻擊後軍!」

「糧草輜重才是他們的真正圖謀,速去增援!」楊思勖下令道,「傳令楊猛,失了糧草提頭來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