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歸宿(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66 字 2020-06-18

第386章 歸宿

果不出朝臣所料,薛崇訓大致處理了善後便上表班師回朝。他將集結在隴右的十萬大軍化整為零,重新分調到河西朔方隴右等地。然後將河隴防務托付給杜暹,令其在黃河九曲等地屯田並處理吐蕃問題。既無大戰,薛崇訓留在河隴地區已無必要,遂開始准備歸程。

神策軍的編制是京營,他便以此為借口率神策軍八千眾從河隴向長安進發。軍中的將領幾乎都出身飛虎團,把家安在長安的,大伙趕著回家過年行軍速度很快。在半道上,薛崇訓已得知太平公主離開長安去了華清宮泡溫泉。

長安的官員們有得一陣忙活,不僅要准備各項繁瑣的事宜,如核對功過名冊***封賞准備迎接儀仗布置等等。最讓政事堂頭疼神策軍這股兵馬已經在路上了,等到了長安准不准放進城來?

七個宰相在官署里碰頭一議,大部分人都很頭疼。劉安說道:「等晉王他們回京時都要過年了,大過年的城里張燈結彩,咱們把為國破敵的功臣將士堵在城外喝西北風,這如何服人?」

大伙微微點頭,覺得劉安說的是那么個理兒,但此中又不是僅僅是講道理的時候。中書令張說是太平公主不在長安時的責任人,他也挺犯難,便說:「趁還有些日子,趕緊報到華清宮去,讓殿下拿個主意。」

眾人一聽這個辦法最好……有時候權力意味著責任,誰都願意把責任推出去。於是就按照張說的法子辦,政事堂十分效率就擬出公文快馬送出城去了。

從華清宮傳回來的消息一樣,認為宜厚待立功將士,准其進城駐扎在城南軍營。

到得臘月間,薛崇訓率部到達了長安城外,這座古老的城池已進入了視線內。關中已經下雪,漫天的雪花鋪在萬物之上就仿佛煥然一新,帶來的春的氣息;相比之下,長途跋涉的神策軍將士們就顯得風塵仆仆又臟又黑。天氣那么冷,路上又很不方便,驛站上也容納不了那么多人,大伙都是自備帳篷扎營,薛崇訓等高級將領官吏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也屬正常,更別說士卒們很多時候趕路太累沒燒熱水連臉也不洗。

在悠揚飄盪的雪花中,大伙都眼睛亮睜睜地看著遠處的宏偉古氣盎然的長安城牆城樓,灰黑的破舊盔甲讓他們猶如一群遠游歸鄉的游子。

「大唐的都城!」一個沙啞的聲音嚷嚷道,聲音中包含感情。薛崇訓認為那流露的是淳朴古典的愛國之心。此時底層大眾的思想還達不到認識統治者剝削壓迫人民的高度,實際上百姓士卒最信的還是滿口仁義道德知書達禮的士大夫階層……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漢族的中心長安京師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崇高,這種神聖的意義薛崇訓用現代的心理去是無法理解的……他族沒法理解張騫為什么歷經那么多年一直忘不了大漢的使命一門心思想回去,更納悶這個民族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為何能長盛不滅。它是上古炎黃子民的文化支柱,地位比任何宗教還要崇高,所以無論是佛教***還是綠教到了九州之地很快就會面目全非。它仿佛是引領所有人們生存方向的燈塔,光照天下十六道及遠達黑海北庭俄羅斯地區數不盡的羈州勢力范圍。

薛崇訓也眯起眼睛多瞧了一會,在記憶里他還是第一次在遠處這么久久地觀賞長安這座古城。

此時此刻他那顆蒙灰的心也因將士們的激動心情而陽光起來,近朱者赤嘛,懂的太多有時候並不是好事。

「萬歲,萬歲……」人群中揮舞著兵器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大家的高興是因一種心理「歸宿感」……無論我在什么地方,不曾感到絕望;無論面對多么艱難的困境,有朝一日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便能得到應有的獎賞,就算戰死沙場埋骨他鄉,衣冠和名字也會刻在天下族人的碑上,那塊碑叫青史。

薛崇訓總算明白了自己的無畏與恐懼緣由,在這時他已忍不住熱淚盈眶。

身邊的將領們詫異地看著薛崇訓的臉,他忙笑道:「還是歸時好。」說罷拿著手里的樹枝伸進衣服里撓背。

薛崇訓有點潔癖在家里經常洗澡,在路上沒有條件身上一臟就很不舒服,總覺得渾身都陽,不過都是些小事倒沒什么,拿著根樹枝常常撓|撓就行了。

「走了,進城!」

眾軍緩緩行進到明德門外卻沒見著外面有人,風雪中確實少有行人。正詫異的當口,忽然譙樓上一陣隆隆的鼓響,明德門緩緩開啟,兩列衣著嶄新的羽林軍騎兵整齊地奔了出來。緊接著只見一幫人騎著馬笑吟吟地走來,紫的、紅的、青的各種各樣的顏色袍服,周圍一下子鮮艷明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