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可汗(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88 字 2020-06-18

第399章 可汗

沒過幾天張仁願又從朔方出發去了西受降城,突厥汗國(後***厥)的使者正等在那里。使者已於一個多月前就來了唐境,顯然是借糧過冬來的,因為近幾年北方邊境還算安寧雙方的關系也未極度惡化(默啜可汗於景雲二年得到了唐朝的應許願嫁宋王李成器之女金山公主和親,然後消停過一陣子)。此前張仁願就見過使者,當時的決定是拖延時間,先派人去長安報信然後讓朝廷決定……站在唐廷的立場上,封疆大吏當然不會大方地資助突厥人、一個帝國潛在的威脅。

但第二次張仁願到達西受降城時,懷揣的想法就已經改變了,因為他們在嘗試布局另一件事。

這次張仁願北上已是臘月下旬,風雪更大,一路上見以往水草肥美的地區都缺少牧草,他就能想象北方的突厥人面臨的境地了。氣候越是苦寒張仁願就越多一些談妥的把握。

臘月底張仁願就到達了最北面的西受降城,這地方位於河套以北人煙稀少,說是城其實就是一個軍鎮要塞,城內的居民多是軍士,商民都多少和軍事需要有聯系,或是家眷或是來往商賈屬於半武裝的平民。不然普通的漢民是不願意遷到這種苦寒而存在安全隱患的惡劣地區的。

特別是入冬以來要塞以外的人煙更少,張仁願他們進城之前很難見到一個活人,四顧周圍草原上只有茫茫的大雪。

他一進城就接見了突厥使節。最前頭的那突厥人穿著實在很奇怪突兀:頭發樣式按照突厥人的習慣,身上卻穿著絲綢做的衣裳,鞋和腰帶等飾物完全不倫不類。整個打扮也不倫不類,他非要穿唐朝的衣服,無非也是出於巴結之意。

果然那使者此時萬分有誠意地說:「可汗誠心臣服大唐,襲唐朝衣冠,還派了可汗之子及國相入朝。突厥子民便如大唐天子的子民,還請大唐急施援手避免人們受塗炭之苦。張總管回到城里,可得了朝廷的音信?」

此時突厥汗國的可汗是默啜可汗,他的兒子名字叫楊我支,取個名字跟漢人似的……不過當然不姓楊,他們家的姓氏是阿史那氏。

張仁願不動聲色道:「邊報到達長安,經過陛下和朝臣們的商議,再下達公文到安北,恐怕需費時日……」

「您不能見死不救啊!」突厥使者極了。

張仁願那張黑黝黝的臉顯得很嚴肅真誠,一點都沒有故意拖延的意思,他點點頭道:「這事只有通過朝廷才能作決定,不過我倒是有一個應急之策,我私下里和你說說。」

使者聽罷毫不猶豫地遣退左右,向張仁願靠近了些,說道:「只要張總管願意幫咱們一把,可汗定然誠心與大唐修好,到時北境長治久安您回朝也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啊。」

「嗯。」張仁願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沉聲道,「但我那樣做事越權,恐怕傳出去不好聽,我得和你們可汗見面商議才行。」

剛剛還說有萬分誠意的突厥使者頓時就面有難色,他們可以把可汗的兒子送到唐朝,但讓阿史那默啜可汗自己送上門來就有些難辦了。

這時張仁願低聲道:「我不是要讓可汗來唐境,為表誠意我可派人前往突厥汗帳與他見面。」

使者聽罷大吃了一驚,愕然地看著張仁願,這種事確實讓人有些難以理解……顯然借糧是突厥在求唐朝「開恩」,急的事突厥人,唐人完全有條件在這時打官腔托大,可張仁願為何反而要派自己人去突厥?這樣辦好像唐朝比受災的突厥人還急一樣,簡直是活菩薩啊。

「那敢情好!咱們草原人恩怨分明絕非忘恩負義之人,可汗定然會記得張總管的恩,總有機會相報的。」使者感動地說道。

張仁願低聲道:「我派去的人很重要,你們必須要保障他的安全。他說的話就代表我的態度,你們完全可以信他……因是犬子。」

這下突厥使者更加吃驚了,在吃驚之余還隱隱意識到此事並非借糧那么簡單,張仁願竟然派自家兒子過去說事。

果然張仁願又神秘地小聲說:「這件事我不想讓別人知道,到時候讓犬子張之輔裝扮成你們的人,別張揚和你們一塊兒回去便是。」

使者自然一百個願意,他被阿史那派到唐朝來借糧,本來就是一件難辦的苦差事,現在雖然沒有馬上得到唐朝的應允,但能帶回去張仁願的兒子也不算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