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戰(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73 字 2020-06-18

六月初二日,天氣晴有風。**《》*薛崇訓帶著衛隊從營地向東騎馬走了五六里地左右,就來到了地圖上早就見過的戰場,這地方是崔啟高挑的。

戰場上人馬穿梭吆喝四起甚是熱鬧,還沒開打,雙方都在動員准備。薛崇訓在附近找到一個小山丘,帶著騎兵跑上去觀察狀況,今早沒有霧風不太大,視線很好從山丘上望過去什么都看得見。殷辭在中軍坐鎮,薛崇訓覺得這高處看得更清楚就不打算過去了,讓他來指揮戰役。

兩軍相距約一里多地,薛崇訓不知道為啥崔啟高把前軍擺在大炮射程之內,大概是因為一里多遠遠在弓弩射程外。兩邊都各自占據著開闊地,對面的地勢明顯高一些,軍隊陣營擺在一片大豆地上,庄稼早就被踩沒了;只有中間還綠油油的,不過等會兒騎兵一沖肯定全部豆苗就報廢了。

中間那一片長約一里多的田不太寬,北面有道水渠在山脈腳下;南面山腳下正好有個村庄,不過里面估計沒人了。平坦好走的地盤就像一個「小」字,驛道大路也在中間。顯然崔啟高的意圖是按兵不動,等著官軍從大路上往上佯攻,然後造成局部優勢三面圍著打沖上去的人馬。

一眼望去,對面的人馬很多,少說也有五萬,衣甲不太整齊但隊伍還像那么回事,分成了六部,前面三個方陣橫向擺開;後面隔了一段距離又是左中右三部。後軍北側有一股輕騎兵,其他人馬是步騎混合,少數騎馬的在前步軍在後。敵兵衣甲顏色雜亂,不過頭上都包了白布,有點披麻戴孝的感覺。薛崇訓正納悶這種打扮的含義,隱約看見一根最高的旗桿上寫著「唐」字,心下大約了解了,崔啟高是打著李唐的旗號,但是李唐宗室已經被薛崇訓殺得差不多了,所以他們要為君主戴孝報仇……興許就是這么回事。

而就近處擺開的神策軍隊列橫平豎直,建制就十分分明了。前軍橫向約有一里多寬,十個團拿火槍的以團為單位分三排橫隊;火槍兵後面還有十個步軍團,披重甲配弩和短兵,手持長兵器無盾。接著是四十多門炮集中放置,這玩意就很壯觀了。大炮後面是殷辭的中軍,左右兩側有騎兵各幾千。

從高處看神策軍的陣營,人數雖然沒對面多,但是滿眼仿佛都是金屬。盔甲、兵刃、火炮全是鐵的,黃豆地上擺了一片鋼鐵。兩相對比差距太大,好像不是一個同世界的人。

僵持了許久,雙方大約都准備好了,動靜也越來越小,隊列之間只有騎馬的傳令兵在活動,其他人都站著不動。過得一會兒,一騎從神策軍隊伍中奔了出來,舉著一面小旗上書「勸降」,馬匹跑得快沒一會就靠近敵軍前軍了,不料還沒開口就聽得「砰砰」幾聲弦響,幾支箭飛了過來,那騎兵二話不說調頭就跑,幸好沒射著,對面的人群中騰起一陣大笑和喧嘩。那騎兵跑回中軍報告道:「稟將軍,叛賊不願意投降!」這好像就是一個儀式,表示官軍仁至義盡。

殷辭回頭仰望山坡上的薛崇訓,薛崇訓點點頭。

「咚咚咚……」具有特別節奏的鼓聲響起來了,對面高處的敵兵也活動起來,准備迎接官軍的第一次沖擊。

不料前軍步兵不進反退,很有秩序地撤到大炮之後列隊。這時紅旗搖動,一眾軍士拿著冒煙的火把紛紛跑進了炮針,沒一會就聽到將領的吆喝聲,「轟!」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濃煙忽地騰起,然後對面的前軍人馬一片嘩然,幾匹受驚的馬亂跑出來但整體陣營沒有移動,好像炮彈沒打中。

神策軍炮陣上忙活著調整高度,敵兵人馬還是沒有動靜。過得一會,大炮再次咆哮起來,就像連珠炮一樣響個不停,空中能肉眼看見閃亮的圓球飛舞,場面十分華麗;不過好戲沒一會兒,濃煙就把什么都遮住了,黑火葯的煙霧不是一般的大。遠處原來了慘叫聲、馬嘶聲,嘈雜一片。但薛崇訓沒能看見血肉橫飛的場面,眼前只有黑煙。等風把煙霧吹散一些了,只見敵兵前面已經亂作一團了,遠遠看去就像受了驚嚇的蟻窩四散一般,地上擺著許多雜物和屍體。幾十門炮一輪轟擊,人馬布置得還那般密集,不死個千把人真說不過去。

炮聲陸續停了下來,但殷辭仍然沒有下令進攻,神策軍的隊列一動不動。這樣炮擊的打法顯然很劃算,敵軍夠不著,只能在那邊挨揍;一邊死傷慘重,一邊毫發無損。要是戰況再這么耗下去,崔啟高得賠慘。

崔啟高選的地方,現在他估計是有苦說不出,占據高低正好挨炮轟,剛剛開戰就亂了幾部人馬敗績初現。此時崔啟高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立刻向後撤,撤出大炮的射程,這樣的話神策軍就會毫無抵抗地通過大路占據高地,這個戰場也就失去意義了,等於是崔啟高部敗退,只是沒被殲滅而已;要么他用騎兵為前鋒,後面步兵壓陣主動進攻,短兵相接大炮就失去了意義,雙方相距只有一里多,進攻的話也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