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剛出龍潭,就入虎穴(1 / 2)

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1812 字 2020-10-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唐朝小閑人最新章節!

韓藝沒有上朝,故此並不知道,其實近日來,朝中對於反對放寬宵禁,增開夜市的聲音一直就沒有停過。

因為增開夜市,放寬宵禁,都是傷農重商之舉,你增開夜市,就必須增加商人,等於就是一種鼓勵從商的政策。

問題是唐朝建國以來,都是以農為本的國制,而且是純粹的,商人就是那么一點點,每一項政策,都不利於商人,利益農夫,在這種制度下,國力發展迅速,蒸蒸日上。

你李治在這個時候,做出改變,這可是非常要命的。

他們都認為應該繼續堅持這種重農的政策。

但是也有不少人是贊成的。

因為不是唐朝才開始以農為本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但是歷朝歷代都是到了極盛之後,就立刻走下坡路,這就是因為土地兼並導致的,農夫一旦沒有了土地,那只有起義這一條路可走了,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

現在唐朝也面臨著這個情況,小農經濟已經發展了極致,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兼並的現象也是愈發嚴重,尤其是關中地區,這里貴族太多了,貴族又有子孫,隨著這些人的增多,就進一步壓縮了農民的生存空間。

這一部分人就認為,不能等到已經衰落的時候,再去想辦法疏通這些人,如果想要維持這繁榮,那必須及早想對策,無非就還剩下三條路,士工商。士族又是天生的。不就只有工商一條路了,朝廷要么就給這些百姓土地,給不了,你就得負責幫助他們謀求生計,不然隨著這些人愈發增多,肯定會發生暴亂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李治顯得就非常謹慎。他也怕釀成大禍,這也是他來這里的主要目的。

但是這一趟不虛此行,讓他變得更加堅定。

因為韓藝的思路,就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韓藝是知道重商將會是大勢所趨,資本主義遲早要出現的,這是無法避免的,不管是幾百年後,還是一千年後,但是他反對盲目的重商。這都是因為後世的一些事情影響到他了,因為商人一旦強大起來,那是可以左右一切的,如果商人變得沒有底線的話,那這個國家將會面臨空前大的危機,會傷害到很多人。

華夏上下五千年。什么文化都有。唯獨就是沒有商人的文化,因為都是重農抑商,商人就是卑賤的代名詞,這也是為什么到了後來改革開放後,中國商人膨脹的非常厲害,變得沒有道德底線,因為文化中也沒有這方面的底蘊,什么賺錢干什么,怎么賺錢怎么干,這對於社會是一個極大的傷害。

如果連出門吃頓飯。都得提心吊膽,那真是非常可悲的,畢竟生活本就非常艱苦了。

如今唐朝的商業是一個原生態的,沒有受過污染的,開放商路又是必須的,今日不開放,明日也會自動出現的,這是避免不了的。韓藝心里清楚的很,所以他就想在開放商路的初期,就建立起一種華夏商人的文化傳統,這個文化包括道德和律法,這是兩條高壓線,你決不能觸碰這兩條高壓線,否則必須嚴懲,寧可禁錮商人,也不能滋生出一批沒有道德下線的商人,但是在這兩條標准線上,怎么賺錢,你怎么就干,以利益為首。

而且文化是可以傳承的,這對於華夏民族而言,是受益無窮的。

李治也贊同韓藝的思想,增大商人規模,帶來的不是寬松,而是更加嚴格的規范,對此李治、長孫無忌表現的都是非常謹慎,反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因為如今與改革開放那時候是有區別的,那時候中國積弱積貧,必須大力推動經濟,先把gdp給拉上來,至於你商人用了什么辦法,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如今大唐國力是非常強盛,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沒有人可以抗衡的,不需要求快,要求穩,反正我有的是時間。

李治說是嘗試,但是如果有效的話,肯定就是成為將來大唐的國策,以農為本,以商輔之,因為現在生產力的關系,不存在以商為本。

......

談完之後,李治他們就悄悄往側門離開了,韓藝也順便出門去了,因為前面該說的他已經說了,沒啥可說的了,而且他回去的話,反而會讓顧言商他們覺得尷尬,畢竟韓藝剛剛狠狠羞辱他們了一番,故此韓藝索性就尋思著四處逛逛,等差不多了再過來作一個結束語就差不多了。

可是剛來到一個轉角,忽見外面站著不少人,他雖然不是每個都認識,但也認識其中幾個,知道這些人都是兩市的商人,站在這里估計是在等消息,「日!差點把這茬給忘記了,要是落在他們手里,那可就有得說了。」他趕緊撤了回去,選擇邊上一條小道離開了市署。

走了一會兒,他突然來到一棟樓前,不禁停下腳步來,這可是唐朝第一家女仕閣,不過自從元牡丹去了北巷,這里就沒有開門了。

忽然,韓藝隱隱聽得樓上有人說話,「咦?這好像是無衣的聲音。」又見這側門竟然是開著的,於是悄悄走了進去,一進到樓內,就聽到樓上有人叫嚷道:「元牡丹,你們元家難道還缺這一點錢么,我告訴你,我絕不會允許你這么做的。」

正是他老婆蕭無衣的聲音。

又聽得一個女人的聲音,「這女仕閣是我家的,我要怎么處理,那是我的事,你蕭無衣憑什么在這里指手畫腳。」

敢跟蕭無衣這么說話的,也只有元牡丹了。

蕭無衣哼道:「什么你家的,虧你有臉這么說。你可不要忘記。這女仕閣可是本郡主想出來的,就連這名字都是本郡主出的主意。」

「這我沒有忘記,我也沒有否認,可是契約上寫得是我元牡丹的名字,是我元家出的錢,出的人。」

「這都是因為我以前讓你給騙了,這點錢誰出不起么。真是想不到你竟是如此忘恩負義之人。這家女仕閣是我們三人一起建成的,這里充滿了我們與大姐最快樂的回憶,你可還記得,這幅畫是誰畫的,這個花瓶又是誰買來的。如今大姐剛走不久,你就要改造這里,你對得起大姐嗎?」

又聽元牡丹說道:「蕭無衣,你還好意思提大姐,算了。我不想跟你說這些,你拿上你的東西離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