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錯綜(六)(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647 字 2020-06-19

「來人,把他給我帶出去!」袁世凱喝道。

立刻有親兵沖進來,馮煦也不用人拉,只是坦然的跟著親兵走了。北洋將領們著馮煦走了,想勸卻又不敢勸袁世凱。屋里面的氣氛很快就陷入了尷尬的局面,好在袁世凱接著喝道:「你們也都給我出去。」

將領們立刻魚貫而出,袁世凱瞟了一眼窗外,卻見王士珍向著親兵帶走馮煦的方向去了,這才舒了口氣。等屋內屋外再也沒人,袁世凱拿起陳克給他的信。信封很大,掂量起來里頭很是有不少東西。打開一,果然,厚厚的一疊紙。

最上頭的一張上是陳克的信,內容很是客氣,內容無外馮煦方才說的那些東西。信尾說後面的部分是陳克寫的文章,請袁世凱斧正一下。

這別是《袁世凱的這一生》吧?雖然心里頭知道這明顯不可能,但是袁世凱心里頭還是擔心了一下。這內容果然與袁世凱本人無關,而是關於聯省自治的政治設計。

陳克所在的論壇對袁世凱評價並不算差,大家認為袁世凱並不懂民主政治,由於袁世凱的經歷,他對於民主政治保持著極為深刻的警惕。而北洋政府的一大「悲劇」是,因為不懂民主議會制度,所以北洋最後居然搞出了一個最不合適北洋的議會制。議會那幫傻缺議員都是半名士兼職業「政鬧」。由於北洋政府的議會每項法案都得由那群傻缺議員們來審議。所以這幫抱持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議員,就拼命刁難。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頭們為了對付這群傻缺議員可是萬分惱火。

有了這種認知,陳克才提出了「聯省自治」的建議。「聯省自治」說白了就是美國的那套。美國是當年叛亂各州組建起來的,所以自打建立開始,就反對強勢中央。除了聯邦憲法之外,各州還有自己的一整套法律。這局面與現在的中國極為類似。

與袁世凱講什么偉大情操,什么萬世英名根本就沒用。陳克身為袁世凱眼中的叛匪,袁世凱不認為陳克有任何道義上的優勢。之所以雙方似對等,完全是建立在軍事力量基礎上。那么陳克就只談軍事。這反倒符合了袁世凱的胃口。

陳克明確提出,聯省自治似前途似錦,實際操作起來卻千辛萬苦,當今中國能夠有實力主導這局面的只有袁世凱一人,他請求袁世凱為了自己,為了中國,要敢於天下先,勇敢的承擔起這個責任來。

整篇文章完,袁世凱甚至微微點頭。這才是干事人說出的話,對事情操作過程中的艱辛毫不回避。而且把握住了諸多節點。就算是袁世凱堅信陳克包藏禍心,可是場面上的東西依舊說的清楚。

在袁世凱研究陳克信件的時候,王士珍已經給馮煦安排了住所。住所條件自然不會差,無論說是軟禁也好,或者說保護也好,北洋還秉持著傳統的態度——絕不失禮。讓親兵嚴守大門,王士珍和馮煦談了起來。

其實王士珍覺得馮煦今天的做法有點二,談判規矩從來是下頭主事的人才會敞開談,袁世凱可以當面說說「直言無妨」,但是馮煦不能這么竹筒倒豆子啊。馮煦又不是毛頭小伙子,王士珍作為袁世凱的「龍目」,肯定要承擔談判的責任。既然早晚都要談,王士珍覺得干脆現在就把事情與馮煦談清楚。

「馮兄,今天你說話可太直白了。」王士珍上來就開門見山。

「王提督,聯省自治的事情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那可是千頭萬緒,我若不說的直白,袁公不會聽我的。」馮煦回答的坦然自若。

王士珍也是個實干派,聽了這話立刻心有戚戚焉。他素來反對革命,倒也不是說王士珍敵視革命,而是那幫革命黨們口沫橫飛的描述未來,作為一個實干派,王士珍覺得革命黨們說的完全不合實際操作。

王士珍敵視人民黨的理由卻不是因為人民黨是革命黨,而是人民黨實實在在的反朝廷,反北洋。對人民黨的綱領,王士珍倒是一貫有興趣。

「那人民黨到底有何想法。」王士珍問。

「王提督,你北洋到底有什么想法?」馮煦反問。

這么單刀直入的話讓王士珍有點難以應付。一個多月前,還是在王士珍極力游說下,北洋才派遣段祺瑞進攻浙江。效果那是相當的好,占據了浙江之後,北洋得到了河南與浙江兩塊地盤,加上直隸等地的勢力,北洋局面算是有所打開。袁世凱的本意是想接著觀望下去。但急劇變化的朝廷與地方上情況讓整個局面混亂無比,所以莫說袁世凱,連王士珍都把握不住局面會向哪里發展。

思前想後,王士珍說了實話,「我等的確不知這局面到底會怎么變化。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件事上還望馮兄指教。」

「陳主席愛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在現階段,我們的敵人就是滿清頑固派。人民黨與滿清頑固派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調和的可能。不是人民黨滅亡,就是滿清頑固派滅亡。在於滿清頑固派之間,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團結朋友,以孤立敵人。這就是現在天下的局面。」馮煦全程聽了這次黨中央的會議,對這大勢了解的很是透徹。

「天下么?」王士珍話里頭有些嘲笑的意味。

「沒錯,就是天下。」馮煦回答的斬釘截鐵,「其他省份以及滿清朝廷勢力特點何在?就是他們根本沒有軍隊的投放能力。沒有軍隊的投放能力,他們沒有實力沒有資格參與到主導天下局面的事情中來。現在的中國,擁有這樣投放能力的無外乎兩家,一家是北洋,一家是人民黨。其他勢力嘴上怎么喊,他們也只能窩在自己老窩里頭被動挨打。」

王士珍聽說過馮煦這位光緒十二年貨真價實的正牌一甲三名進士的出身,在各種風聞中,馮煦是個有德操又能干的財政官員,同時也是有名的才子。卻沒想到馮煦居然展現出了「懂軍事」的見識。單單「投放能力」一詞,王士珍就找不出更形象的軍事描述詞匯。

以這個角度去待當前的局面,精通軍務的王士珍就豁然開朗了。

「馮兄,按你這么說,人民黨已經做好了靠軍事奪取天下的准備了?」王士珍也直入主題。

「人民黨現在沒有做好這個全面准備。爭奪主導權或許還有能力,但是一統天下的准備遠遠不足。」馮煦依照陳克的指示,完全實話實說。

「那陳文青怎么我們北洋?」王士珍想確定這個核心問題。

「不是人民黨怎么北洋,而是北洋自己准備怎么辦。當今天下已經到了這個局面,我們怎么想一點都不重要,而是北洋自己准備站到哪里去。北洋是准備把自己成滿清的一部分?還是准備自己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我這次奉命而來,就是想知道北洋到底准備怎么選擇?北洋是決定自己謀取自己的利益,從此和滿清一刀兩斷,虛以委蛇。還是決定繼續綁到滿清的站車上這么走下去。王提督,這是先有了北洋的立場,才有人民黨的法。而不是人民黨自以為是的想象出一個局面來,然後按照這個幻想出來的局面去安排未來工作。」

聽馮煦說完,王士珍心中一凜。王士珍自己從來都是這么辦事的,可是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如此直白的話把這個道理挑明。王士珍大有知己之感的同時,卻猛然生出一種與當前事情毫無關系的感嘆。嚴復也好,馮煦也好,甚至北洋現在著名的「叛將」蒲觀水,怎么這么多有能耐的人投靠人民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