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亂戰(八)(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774 字 2020-06-19

伊朗國王巴列維面對中國使者的時候,心情是有些激動的。因為最初他預料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那就是中蘇代表一起出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

自十九世紀以來,波斯卡扎爾王朝逐漸衰弱,不斷遭受到英國和俄國的侵略。變亂四起。至1921年2月,哥薩克師軍官禮薩?汗發動政變,並就任為首相。1925年,國會罷黜國王艾哈邁德?沙,同年12月,禮薩?沙自立為王,巴列維王朝正式建立。

這種篡位對伊朗來說並不是什么特別稀奇的事情。作為文明古國,伊朗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在中東這個是非之地,希臘、馬其頓、羅馬,這些歷史上著名的國家都與伊朗進行過戰爭。而這些國家都煙消雲散的現在,伊朗依舊存在。即便是伊朗國內的拜火教基本完蛋之後,伊朗依舊以穆斯林中的「異端」什葉派的模式而存在。與那幫騎駱駝的貝都因人信奉的瓦哈比派呈現教派上的敵對姿態。

陳克對伊朗這個國家的印象很好,到了21世紀,伊朗已經是穆斯林世界的工業國。不管是巴列維王朝的兩位西化的國王,還是後來的霍梅尼搞出來的伊朗國家利益委員會,這個國家總是努力工業化,而且取得了長足進展的。

21世紀伊朗論壇上的年輕人討論著服飾、流行、音樂、婚姻、育嬰,還有些因為找不到對象茫然不知所措的宅男們也會發帖子。一派工業國的風格。

當然,作為一個工業化國家,各種幺蛾子的事情都避免不了。如果是比奇葩的話,世界各個工業國都可以說是大哥甭說二哥。美國這個宗教國家在與伊朗同階段的工業化時代,鬧出的很多事情也未必比伊朗宗教警察們更先進。

巴列維一世是個很強勢的國王,他曾經穿著軍靴殺進清真寺,暴打了辱罵王後的清真寺宗教長老。結果伊朗全國一片歡呼,可是有人出來主持正義了。這樣一位強勢國王權力推動伊朗的工業化,被伊朗上下都認為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既然是優秀的領導者,巴列維一世很清楚被國會罷黜的國王殷鑒不遠,他自己是絕對不能喪權辱國的。壓迫伊朗的主要是英國與俄國,如果蘇聯代表與中國代表一起出現的話,巴列維國王就知道自己的日子不會好過。

當然,中國方面也很清楚這點,特使說話開門見山,「我國希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伊朗發展友好關系。所以我國陳克主席派遣我來想與貴國在石油貿易上達成更多的協議。」

巴列維一世最近一直很擔心這件事,中國殺入印度洋之後,中英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這個新崛起的亞洲強權對待伊朗的態度會是什么?這很值得思考。

中國特使自然不會給出一個含糊不清的答復,現在最需要的是可信的外交,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威脅。「我國與伊朗之間如果簽署包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關系協議之後,我國就會按照這個原則來處理兩國之間的事務。我這次來的目的是想與貴國商討一件事,如果我國消滅了英國在印度洋的海上力量,那么貴國是否願意與我國在石油貿易上達成我們兩國之間的協議呢?」

巴列維一世對這么一番話最初沒有弄明白怎么一回事,他皺起眉頭示意中國代表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中方的解釋如下。如果中國能夠清除英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並且能夠確保中國到伊朗的石油航線,中國自己派遣油輪前來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伊朗是否願意向中國出口石油。當然,如果中國沒有能夠把英國的海軍力量攆出印度洋,至少是攆出波斯灣之前,中國是不會強行要求伊朗進行此類貿易的。

見慣了帝國主義國家嘴臉的伊朗國王被中國這番表態給驚呆了。這么體貼的方案不僅沒有讓巴列維一世感到興奮,反倒極大的激起了這位國王的危機感。強國從來不會這么行事,這點上伊朗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

「那么貴方需要我們做什么呢?」巴列維一世問道。

「我們希望貴國能夠保持中立,不要加入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任何軍事或者政治同盟里面去。我們中國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證貴國的中立立場以及國家主權以及伊朗內政的獨立。包括說服蘇聯一起保證貴國的獨立。」中國特使說道,「畢竟一個獨立以及中立的伊朗才能放心大膽的與我們做生意。我們需要的是穩定的石油貿易,所以我們格外的希望伊朗的獨立自主以及中立的姿態。」

即便中國特使如此的以利益為先,伊朗國王巴列維一世依舊感到中國的建議未免「太甜了」,這里面很可能包含著致命的毒葯。

中國與伊朗之間的石油貿易是幾個月前中英開戰之後才中斷的,如果中國人真的能夠把英國海軍力量從印度洋攆出去的話,伊朗當然非常高興。在反英方面,德國人努力拉攏伊朗加入軸心國。但那是需要伊朗付出不小的政治乃至軍事的代價。中國這個方案看似比德國的更好。不僅僅不需要伊朗做出政治乃至軍事上的承諾與付出,一旦中國真的能如特使所說的攆走英國人,恢復石油貿易等於是立刻恢復了伊朗的經濟。

至於與中國做石油貿易是否會得罪英國人,巴列維一世倒沒有這么認為。英國都被攆走了,憑什么要伊朗綁在英國的站車上。平心而論,巴列維希望英國徹底覆滅。即便是中國沒能干掉英國,或者幾年之後英國人又打回來。只要巴列維一世沒有加入反對英國的軍事與政治同盟,英國也真的不能把伊朗如何。

巴列維一世暫時只能考慮到這些,所以他安頓使者休息,召集了幕僚親信開始討論中國的建議。

討論也沒有討論出什么特別的結果,既然伊朗本來就沒有要給英國人墊背的打算,中國攆走英國之後伊朗自然也不會選擇與中國開戰。即便是這個協議被泄露出去,伊朗也不會有任何損失。這么做是任何正常國家都會做出的選擇。所以這個協議本身實在是找不出任何問題。

那么唯一的問題就是中國能否遵守這個協議。但是討論再三,伊朗也沒有看出中國不遵守協議的話,伊朗能把中國給怎么樣。作為一名試圖收回所有主權的國王,巴列維一世最終決定暫時與中國談下去。

人民幣現在還不是世界流通的貨幣,巴列維一世詢問中國特使,中國想用什么支付。中國特使拿出了一份支付方案。從修建鐵路,修建工廠,出售從軍用品到民用品在內的交易模式。中國可以與伊朗進行最充分的合作。

這個清單讓巴列維感受到中國的誠意,如果中國提出給伊朗貨幣的話,巴列維一世就會認為中國方面是徹頭徹尾的騙子。盡管這種易物貿易本身有著很大的問題,想兌現有很大的困難。但這是中國能夠確保的方式。在交易中,中國保證可以通過蘇聯領土上的鐵路把貨物運抵伊朗邊境。如果伊朗願意的話,中國甚至可以幫助伊朗修建從邊境到伊朗各個地區的全方位的鐵路網。

後面的談判就更加現實了,中國甚至願意牽頭,讓伊朗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當然,前提是伊朗能夠保持中立。中國甚至不在乎伊朗維持與英國的石油貿易。當然,中國也不可能給英國前來伊朗運石油的油輪保駕護航。

有能力的人與沒能力的人表現的特點在是否「遇大事而惜身」。巴列維一世很明顯不是一個「見小利而忘命」的家伙。認真權衡了中國特使提出的請求之後,巴列維一世在中方「建議伊朗保持中立」這點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方是否反對伊朗加入其他軍事同盟。

中國代表的態度很誠懇,「只要伊朗不加入與中國敵對的一方,,我們中國絕對不會與伊朗發生任何軍事沖突。同樣,伊如果伊朗加入了其他軍事同盟組織之後,您相信中國會因為這種軍事同盟的原因在伊朗遭到外來攻擊的時候,來保護伊朗的主權以及領土完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