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879 字 2020-06-20

時人好評議人物,兩個不同地方的人見面後,互相請問對方家鄉有何名人更是司空見慣之事,出於給自己家鄉揚名的目的,這個時候,往往就是彼此開始「吹噓」的時刻。

孫乾跟著鄭玄學經多年,深受鄭玄的影響,是個實在人,卻是沒有什么吹噓之舉,誠誠懇懇地說道:「吾師鄭公,天下長者,刊改諸家,學者知所歸,吾郡之德望也。」

荀貞點頭說道:「馬扶風之後,論以儒業,尊師海內第一。」

鄭玄是第一個要說的,說過鄭玄,孫乾接著說道:「朱虛邴根矩、管幼安,一龍腹,一龍尾,俱清規藐世,廉白侔古,吾郡之處士也。」

邴原和管寧曾師事陳寔,與華歆一起去過許縣,荀貞是見過的,當下說道:「此二君我嘗於潁川見過,究以清德,確是州郡之表。」

「營陵王叔治,忠孝重義,孔北海辟為主簿,出守高密,明賞罰,百姓稱之,吾郡能臣也。」

王叔治即王烈,他代理高密令時,高密孫氏,也即孫乾一族,因姓大勢強,族人和族人的門客數次犯法,有一次,盜賊逃入他們族人家中,縣吏不敢去抓,王烈帶著吏民把孫族包圍,孫族抗拒守之,吏民畏憚,沒人敢靠近,王烈命令吏民:「敢不去攻打孫族的,和孫族同罪!」吏民這才上去圍攻,孫族因此害了怕,把盜賊送了出去。

此事固是王烈的政績,可反面的例子卻是孫氏,正是他們的豪強不法,才顯出了王烈的「明賞罰」。孫乾卻是並不給自己族中遮羞,雖沒有細說此事,但對王烈仍是褒譽之詞。

孫乾又道:「鄙族孫邵,孔北海辟為功曹,贊以『廊廟才』,鄙族之循臣也。」

原本的歷史中,這位孫邵後來去了東吳,孫權稱吳王後,他是首位丞相。

不過對這件事,孫乾自然不知,荀貞卻也不知。

所以盡管聽了孫邵被孔融譽為廊廟才,荀貞料其或有真才,但也不過是聽了就罷。

荀貞問孫乾北海人物,卻不僅僅是為了想知道他的家鄉有什么名人,而是別有用意的。

見孫乾的講述告一段落,荀貞徐徐問道:「除鄭公與此數君,可還有別才?」

孫乾老老實實地回答道:「余雖有之,不足為明公道也。」

荀貞頓現失望之色。

孫乾看到荀貞的神色,心中納悶,問道:「明公問乾郡人物,可有何心意?」

「實不相瞞,鄭公為貴郡大儒,我料貴郡必多英傑,今徐方初定,正需俊才輔佐,故有意從貴郡延請三四,以明我政。」

孫乾面現為難,說道:「王、孫二君,俱已為北海所辟,管、邴二君,現遠赴遼東,此四君,明公恐都難用。」

荀貞心道:「不需你說,我也知道!」

孫乾忽面現喜色,說道:「是了,倒有一人,明經通義,道德高尚,明公如能辟而用之,必可稍得佐助。」

「噢?此君是誰?」

「汝南程德樞,乾之同窗,現亦在南城,從吾師左右。」

荀貞沒聽說過「程德樞」這個名字,又聽孫乾說他「明經通義,道德高尚」,只是講其學問和道德,卻是沒提處政的才干,想來應只是個儒生,便是辟來也無實用,不過這個話頭是由自己提起的,現下孫乾既然舉薦了一人,卻是不可不用,因故作喜色,說道:「既得從事舉薦,此君必儒林名生,我今日即遣人去南城禮辟。」

孫乾見荀貞接受了自己的舉薦,很高興,說道:「明公屈己下人,求賢如渴,徐方百姓幸甚!」

荀貞謙虛幾句,又和孫乾聊了些別的,送他出堂。

看孫乾離去,荀貞回位中坐下。

他翻了翻剛才看的案牘文冊,隨手又將之掩上,望向院外,心道:「本想通過孫公祐,能從青州辟得數士,於今看來,卻是不行了。罷了,且再尋時機,布局青州吧。」

遣姚昇還鄉,以與吳郡名族結婚姻;召孫乾來,問北海名士,以布局青州,這便是荀貞要辦的兩件不太緊急、而事關日後發展的事。這兩件事卻是只辦成了一件。

卻是說了,為何不遣孫乾回北海,也與北海大姓結婚姻?

這是因為:聯姻這種事情,一次聯姻一地就足夠了,不能同時聯姻各地,否則,在別人看去,又是和吳郡大姓聯姻,又是和北海大姓聯姻,那么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圖謀也太明顯了。並且這兩郡雖皆與徐州接壤,然卻一南一北,分屬兩州,如是這么做,也未免顯得太貪心了點。

吳郡、青州之外,荀貞還想先在兗州落個子,但是苦於帳中沒有兗州士人,與兗州卻是搭不上線。他望了會兒院中的綠樹、花苑,心道:「去年應劭把青州黃巾擊退,驅趕他們入了豫北、兗中,如想落子兗州,借口剿滅黃巾是個好借口,只是一來兗州無人向我求助,二來,如擊黃巾,便要動兵,可周昂遲遲沒有南下,我這兵卻也是動不得。」又心道,「想來也是怪哉,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已有旬月,周昂卻怎么還在冀州,未有南渡?」

想到這里,荀貞喚堂外的原中卿:「去問問,近日可有冀州的信來。」

荀貞早年相繼在趙國、魏國為長吏,在冀州的熟人不少,故吏也很多,比如現被袁紹委以重任,辟為治中從事的審配當時曾被荀貞辟為魏郡郡府的上計吏,今雖數年未見,遠隔數千里,可兩人還是時有書信來往,固然審配不會在信中故意泄露袁紹軍中的軍機密事,可他身在帷幄,每日接觸的都是軍政事,荀貞與袁紹又是一黨,非為州敵,所以在寫給荀貞的信中,他時而難免也會提上幾句軍政之事或冀州當前的形勢,——這也正如荀貞在給他的回信中有時也會說上幾句對徐州或青兗地域形勢變化的分析與評價,而他信中透露出的這些「不是秘密」的軍政與形勢之言,對荀貞來說,對了解冀州局勢的發展情況卻自是大有裨益的。

事實上,即便審配在信中對冀州形勢、軍政一言不寫,荀貞也是能及時了解到冀州的情況的,別的不說,只說趙雲、邯鄲榮、盧廣、陳儀、欒固、岑竦等等這些冀州本地人,他們在冀州的族人、親友和他們也是常通書信的,較之審配,他們的這些族人、親友們可沒什么需要顧忌的,冀州形勢發展的變化、袁紹在冀州都干了些什么事等等,多在給他們的信中提及。

所以,荀貞雖身在徐州,對冀州的情況卻能及時了解,此皆冀州諸多來信之功。

原中卿去問過,回來復話:「沒有。」

「子龍,公宰他們也沒有文書送來么?」

趙雲、邯鄲榮他們知道荀貞對冀州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很關心,所以每有冀州的信件到,當看完後發現里邊有提及冀州軍政、形勢變化等有關內容的,都會抄錄出來,給荀貞送到府中。

「小人問過了,也沒有。」

荀貞點了點頭,不再多問,把適才合住的文冊又拿將在手,低頭閱覽。

原中卿退回門邊侍衛。

堂外腳步聲響,荀貞抬頭去看,見是荀彧來了,在他身後跟了兩個小吏,各抱著一堆冊簿。

到了堂上,荀彧示意兩個小吏把冊簿放到荀貞面前的案上,然後叫他倆退出堂去,對荀貞說道:「君侯,各郡國的集簿送來了。」

荀貞得徐後,以樂進等人為郡國守相,令他們到任後,立刻重新核查和統計本郡的戶、口、田等諸項,等統計完,即刻送到州府。彭城薛禮那邊,沒叫他重新統計,但也叫他再送集簿至州。樂進等人各在本郡,經過這么些天的緊張工作,把集簿先後皆送來州府,到今日送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