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節 新體制(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08 字 2020-11-28

在南門外開工建設的生產隊住房就是這樣的嘗試。執委會要求工程組把這批住房作為一個真正的村落,而不是簡單的作為集體宿舍來進行建設。

建築工程組的綜合考慮了農村的生活習慣和有效的利用土地節約建材兩方面,最後拿出了一種公寓樓的設計。每棟公寓樓三層,每層安排三個居住單元。每個單元由14平方米卧室1間、16平方米堂屋1間、10平方米廚房1間構成,單元內沒有廁所,而是每層設一個公共廁所。污水由管道排放到沼氣池內進行無害化處理。樓內不設水電供應和獨立下水系統。但是在設計構造上預留了相關的位置。

公寓樓主要用來安排家庭住戶,當然這點面積的單元容納大家庭是有些擁擠的,但是4~5人的家庭規模還是比較合適。

房屋采用磚混結構,第一批單元樓的樓板是木制,建築組計劃未來將采用混凝土預制板,以減少失火的可能性、

「房子的產權怎么說?」看完了圖紙和效果圖,有人發問。

「因為我們的土地制度還沒有正式定論,所以暫時這房子只有房契。土地政策確定之後再補發相關的地契。」

土地所有制問題在穿越者中是有分歧的,多數人希望確認土地私有制,部分人則堅持土地國有,還有一些人認為可以照抄本時空的土地政策,出讓土地使用權而非所有權――不過不加那個奇怪的年數限制。

執委會並不打算進行對勞工們進行福利分房――不花錢的東西人會比較輕視――每個單元售價六十兩白銀,誰都可以買,可以分期付款,職工級別享受九折的優惠。

不用說,背上了分期付款的職工,會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努力的維護穿越者的存在了――否則他的安居之夢就會徹底破滅――執委會的人多多少少都見識了當地一般佃戶、長工和小農的居住環境,這樣的房子對他們來說就算干上幾輩子都不可能擁有。

「我有個疑問。」蕭子山提問,「農民一般都會飼養牲畜什么的。這樣的公寓樓給他們住的話,牲畜怎么辦?如果他們要養豬養雞,總不能養在樓道里吧?」

「牲口棚和豬圈是集約式的,」負責說明的梅晚解釋道,「不和住宅放在一起,有利於衛生。同樣的這個新村還會設有集約式糧倉,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蟲鼠損耗。」

「職工有這么大的好處,恐怕勞工們都想要轉了,應該有條件限制才對。」

「沒錯,」鄔德贊同的點點頭,「我們還得讓這個職工難得一點,這樣才有競爭性。」

他擬定得申請職工的基本條件是:

1、願意為穿越者服務的擁有穿越者認可的專門技能的人員。如工匠、文人、軍人等等。

2、以勞工身份為穿越者服務連續超過12個月的,並且願意繼續服務的。

3、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但是現在僅僅有職工、勞工這樣的級別來區分人群,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大合適了。」鄔德說。

不管這些人之間有什么樣的差別待遇,勞動模式卻是一樣的集體勞動。除了極少數掌握專門技術的工匠、知識分子之外,多數人都是按照各個專業組提出的勞動力需求,由鄔德安排每天派工出工。

這個體制在目前有大量基建工程的狀態下,保證了在每個重點項目上都有足夠的人力可供使用,也加強了對勞工的人身控制。

隨著許多企業即將要投入生產,勢必要出現專門的產業工人。產業工人是專業性的,如果還是按照現在這樣的每天派工,對企業組織生產不方便,也很難培養出專業隊伍。

而從苟家庄遷徙來的生產二隊有許多家庭單位,和多數都是單身漢的生產一隊完全不同。如果男人算是勞工,那么婦女和兒童的身份呢?目前的派工許多婦女兒童也在參加勞動,他們的報酬又該如何計算,對那些家庭中有較多兒童或者幼兒的婦女,單純用幼兒園來解決也並不是現實,而且幼兒園所需要的資源和經費的支出項目又算什么?……林林總總的問題都提醒執委會,他們需要一個民政體系來管理自己的第一批臣民了。

穿越者在選擇民政體系的時候有許多選擇。比如鹽場村和大美村,他們采用的是村民自治的模式,有村委會進行管理,這種方式有現成的模式可套,效果也比較好。但是這樣的體制下村里的固有勢力過於強大,村里的主要職務會在少數人手中形成壟斷,最典型的就是鹽場村,村政幾乎完全為譚氏兄弟把持,雖然譚氏兄弟是他們的培養對象,目前來看對穿越者也很忠誠,但是總比不上直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