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佛山冶事(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318 字 2020-11-28

林銘趕緊應了聲:「是。」

席亞洲見這爐房的草棚下,堆積如山的都是鐵鍋,大大小小足足有上千個。一問才知道這些鐵鍋都是准備出口的。鐵鍋是本時空佛山的最大也是最出名的商品,不但內銷遍及南方七省,外銷更是遍及整個東亞東南亞。特別是下西洋的洋船,幾乎必帶鐵鍋,連歐洲貿易商也會通過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大量購入鐵鍋用於東南亞貿易中。

鍋子的種類繁多,大的有糖圍、深七、深六、牛一、牛二;小的有牛三、牛四、牛五。又有三口、五口和無耳鍋牛魁、清古等等各種尺寸形式,除了用作烹飪之外,還有用來熬糖,煮繭的。

鐵鍋之外,另外許多圓形的大鐵盤子,席亞洲看不出有什么用處,一問才知道這是海邊灶戶煎鹽用的。

如今交通中斷,這些鑄好得鍋盤運不出去,撂在草棚里已經有些銹跡了。吳漢隆又嘆了番苦經。

院子里,生鐵錠、木炭和爐灰堆成小山,卻沒有煤。一問才知道本地冶煉業並不用煤。

「不是沒有煤,實則買來用比木炭還要便宜,只是用煤冶煉,一是臟,二來鐵性不好。」吳漢隆說凡是用了煤的爐戶,鐵都會變脆,質量下降,一來二去,大家寧可用高價的木炭,也不用煤了。

「……大家都說廣鐵好,多是說鐵砂好,其實依小的看,廣鐵好就好在用木炭冶鑄,不用煤炭。」

席亞洲有些驚訝:煤炭含硫,沒有煉焦脫硫用在冶鑄上的確會使鐵變脆,但這是現代有了化學分析和金相學之後才知道的,古人多不能理解,就是宋應星這樣的古代科學家,也只知道廣鐵好,卻沒有分析出為什么會好。甚至有人將其歸結為陰陽五行學說。這爐戶卻憑著經驗知道「為什么廣鐵好」。

看來,古中國並不缺少技術方面的人才,缺少的是能將這些技術發現記錄、總結和傳播的人。放在這個大環境下,寫出《天工開物》的宋應星堪稱是位「奇人」了――想到宋應星,他不由得想起了什么,又向著傳令兵低聲說了幾句,傳令兵立刻跑了出去。

「你這里都是鑄件嘛!」席亞洲道,「就不做些其他東西?」

吳漢隆趕緊道:「術業有專攻。小的打祖上傳下來就是專做鍾、鼎、香爐、大炮、鐵鍋……這些粗笨的東西。若是各種農具、桑剪、菜刀,另有鋪戶制造。大家雖都屬爐房一個會,造得物件卻是各有不同的。」

他介紹說佛山的這個所謂爐房公會其實包括很多行業,有鐵鍋行、鑄造行、炒鋼行、鐵線行、鐵鎖行、農具雜器行、鐵釘行等等。但凡涉及到煉鐵和金屬加工的,都算是這個行當的。同業原有三五百家之多。

「……最近幾年卻是不行了,倒了不少同業――」說到這里他硬生生的把下面的話吞了下去,因為倒閉的原因是「髡鐵」的涌入,說出來豈不是要惹惱了這位「真髡」?

席亞洲恍然未覺,追問道:「為什么倒了?」

吳漢隆暗暗叫苦,又不能不回答,吞吞吐吐道:「……總是他們手藝不精,比不過外來的貨……價錢又高……」

「因為澳洲鐵器的關系?」

吳漢隆陪著笑不敢說話。

「手藝不精,我元老院可以教他們的嘛。」席亞洲道,「你們這生產技術,還有設備,真是太落後了!」

吳漢隆趕緊道:「是,是,是。小的們眼界短淺,只知大宋百工技藝無不出神入化。」